DRMOS电源
一、介绍
DRMOS(Driver-MOSFET)电源芯片的核心原理是将MOSFET(场效应晶体管)、驱动IC及相关元件集成在单一封装内,通过高效控制MOSFET的开关状态,实现对输入电压的转换、稳定输出,为CPU、GPU等核心器件供电。
二、传统供电
理解DRMOS,先了解传统供电
在DRMOS出现之前,主板的CPU供电(VRM)通常采用分离式设计:
PWM控制器:大脑,发出控制指令。
驱动芯片:接收大脑指令,专门负责驱动MOSFET开关。
MOSFET:真正的开关,分为上桥和下桥,通过极高频率的开关(每秒数十万次)来精确调节输出给CPU的电压和电流。
这种设计的问题是,元件分散,占用PCB空间大,信号传输路径长,会产生更多的发热和能量损耗。
三、 核心组成
DRMOS的核心优势在于“高度集成”,减少了外部元件的寄生参数(如电阻、电容、电感),从而提升效率和稳定性。主要组成包括:
- MOSFET(功率开关管):通常集成1个高侧MOSFET(与输入电压连接)和1个低侧MOSFET(与地连接),负责“导通/切断”电流,是电压转换的执行元件。
- 驱动IC(Driver IC):接收来自外部主控芯片(如PWM控制器)的信号,放大后驱动MOSFET的栅极,控制其开关速度和时机,避免MOSFET因驱动不足导致损耗。
- 辅助元件:内置自举二极管、滤波电容等,简化外部电路设计,进一步降低寄生效应。
四、 工作原理(三步实现电压转换)
DRMOS本质是一款“同步Buck降压转换器”(主流应用场景),通过高频开关MOSFET,将高电压(如12V)降至低电压(如1-2V,适配CPU需求),核心流程如下:
1. 接收控制信号:外部主控芯片输出PWM(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告知DRMOS需要输出的电压值。
2. 控制MOSFET开关:
- 当高侧MOSFET导通、低侧MOSFET关断时,输入电压通过高侧MOSFET给电感充电,电感储存能量,同时向负载(如CPU)供电。
- 当高侧MOSFET关断、低侧MOSFET导通时,电感释放储存的能量,继续向负载供电,避免输出电压中断。
3. 稳定输出电压:通过反馈电路实时检测输出电压,调整PWM信号的占空比(高电平时间占比),从而控制MOSFET的导通/关断时长,最终输出稳定的目标电压。
四. 核心优势
高效率:
由于驱动芯片和MOSFET紧密集成在一起,极大地缩短了信号传输路径,降低了开关过程中的延迟和损耗。
这意味着更少的电能被浪费成热量,更多的电能被有效输送给了CPU。
MOSFET开关速度更快,尤其在高频工作时(如500kHz以上),效率比传统分立方案高5%-10%
低温低发热:
效率高意味着自身发热量低。
更低的温度意味着供电模块工作更稳定,寿命更长,并且对主板散热的要求也降低了。
高功率密度:
“三合一”的封装形式使其体积非常小巧。
在同样大小的PCB空间内,可以布置更多相数的供电。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主流主板动辄采用12+1相、甚至16+1相供电的原因。更多相数可以分担负载,让每相供电工作压力更小,温度更低,输出电流更平稳。
响应速度快:
高度集成化使得它对CPU瞬间的电流需求(例如突然高负载)响应更快,能提供更稳定的电压,有利于超频和系统稳定性
- 高稳定性:减少外部元件干扰,驱动IC与MOSFET匹配更优,降低了过流、过热风险,适合为高功耗、高电流需求的核心器件供电。
五、DRMOS的应用场景
主板CPU供电:这是DRMOS最广泛的应用领域。中高端主板几乎全部采用DRMOS方案。
显卡GPU供电:高端显卡也为GPU核心和显存采用类似的集成供电方案。
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对效率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