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数据空间-连接器状态监控】
可信数据空间-连接器状态监控
- 一、 监控目标与核心指标
-
- 1. 可用性状态
- 2. 性能指标
- 3. 业务与安全指标
- 4. 资源状态
- 二、 监控系统架构
- 三、 关键技术选型与实现
-
- 1. 指标采集
- 2. 指标存储与查询
- 3. 日志采集
- 4. 可视化与告警
- 四、 示例仪表盘与告警规则
- 五、 高级监控:合成探测与分布式追踪
- 总结
一、 监控目标与核心指标
首先,要明确监控什么。我们将监控指标分为四大类:
1. 可用性状态
- 连接器存活: 连接器进程或容器是否正在运行?
- 服务端点健康: 对外的API接口是否可响应?(例如 /health 端点)
- 依赖服务连通性: 与核心服务(身份、目录)的连接是否正常?与本地数据源的连接是否正常?
2. 性能指标
- 请求速率: 每秒处理的请求数 (RPS/QPS)。
- 延迟: 请求处理时间(平均、P50、P95、P99分位值)。特别是策略检查、数据查询的延迟。
- 错误率: HTTP 5xx/4xx错误码的比例。
- 资源利用率: CPU、内存、网络I/O、磁盘I/O的使用情况。
3. 业务与安全指标
- 数据流指标: 发起/接收的数据交换任务数量、成功率、数据记录处理量。
- 策略决策指标: 策略引擎(OPA)的决策结果分布(允许 vs 拒绝)。
- 审计日志状态: 审计日志是否成功上报到核心审计服务?是否有积压?
- 安全事件: 失败的认证尝试、异常的访问模式。
4. 资源状态
- 安全沙箱状态: 当前活跃的沙箱容器数量、创建/销毁速率。
- 连接池状态: 数据库连接池使用率。
二、 监控系统架构
一个完整的监控系统通常遵循 “数据采集 -> 传输 -> 存储 -> 可视化/告警” 的管道。以下是基于云原生技术的推荐架构:
三、 关键技术选型与实现
1. 指标采集
- 应用指标: 在连接器代码中集成 Micrometer (Java) 或 Prometheus Client (Python/Go) 库。暴露一个 /metrics 端点,自动生成JVM、HTTP请求等标准指标,并方便地添加自定义业务指标。
- 系统指标: 在每个K8s节点部署 Node Exporter,用于采集主机层面的CPU、内存、磁盘等指标。
- 中间件指标: 数据库、缓存等中间件通常自带监控指标,也可通过 exporter 来转换和暴露。
- K8s资源指标: 使用 kube-state-metrics 和 cAdvisor 来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