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01】端侧AI:构建与部署高效的本地化AI模型
端侧AI:构建与部署高效的本地化AI模型
这本小书旨在为AI开发者、嵌入式系统工程师和对端侧AI感兴趣的技术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帮助他们掌握从模型训练、优化到部署的全流程。书中将重点讲解如何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实现高性能、低功耗的AI推理,并提供丰富的代码示例和实际项目案例。
目标读者
- 对端侧AI感兴趣的机器学习工程师。
- 需要将AI模型集成到移动设备、IoT设备或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者。
- 希望了解模型压缩与优化技术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 对AI硬件加速有兴趣的系统架构师。
-
第1章:为什么是端侧AI?
- 端侧AI与云端AI的优劣对比(延迟、隐私、成本、离线可用性)。
- LLM、CV等核心AI应用对端侧部署的需求。
- 未来AI生态的展望:云边协同模式。
-
第2章:端侧AI硬件入门
- CPU、GPU、NPU(神经处理单元)在端侧的角色。
- 主流移动AI芯片架构:苹果(Neural Engine)、高通(Hexagon)、英伟达(Jetson)、联发科等。
- 选择合适的硬件平台。
-
第3章:端侧AI软件栈概览
- 核心框架:TensorFlow Lite、PyTorch Mobile、ONNX Runtime。
- 模型格式:.tflite、.pth、.onnx。
- 硬件加速库:Core ML(iOS)、Android NNAPI。
-
第4章:模型量化(Quantization)
- 什么是量化?量化的原理与收益(减少模型大小、提升推理速度)。
- 量化类型:后训练量化(Post-Training Quantization, PTQ)与量化感知训练(Quantization-Aware Training, QAT)。
- 实践:使用TensorFlow Lite和PyTorch进行8位整数(INT8)量化。
-
第5章:模型剪枝(Pruning)
- 剪枝的原理:移除模型中不重要的连接或神经元。
- 剪枝类型:非结构化剪枝与结构化剪枝。
- 实践:使用PyTorch库进行模型剪枝。
-
第6章:知识蒸馏(Knowledge Distillation)
- 什么是知识蒸馏?如何用大模型(教师模型)指导小模型(学生模型)的学习。
- 实践:构建一个学生网络,并用一个预训练好的教师模型进行蒸馏。
-
第7章:架构设计与高效算子
- 针对端侧部署的高效网络架构设计,如MobileNet、ShuffleNet等。
- 理解并优化常用的算子,如卷积、全连接层等。
-
第8章:移动端部署实战 - Android
- 使用TensorFlow Lite在Android Studio中构建一个图像分类App。
- 使用Android NNAPI进行硬件加速。
- 部署模型的最佳实践。
-
第9章:移动端部署实战 - iOS
- 使用Core ML在Xcode中部署一个模型。
- 处理输入与输出数据、性能监控。
- 端侧模型的更新与管理策略。
-
第10章:LLM端侧部署
- LLM端侧部署的挑战(模型大小、计算量)。
- 主流方案:Transformer家族模型轻量化。
- 实践:使用ONNX Runtime或llama.cpp在移动端部署一个小型LLM。
-
第11章:边缘设备与IoT部署
- 在树莓派、英伟达Jetson等设备上部署模型。
- 案例分析:智能摄像头中的物体识别、机器人中的路径规划。
-
第12章:性能监控与优化
- 如何评估端侧模型的推理速度、内存占用和功耗。
- 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如TensorFlow Profiler)进行瓶颈分析。
- 针对不同硬件平台的进一步优化技巧。
-
第13章:端侧多模态AI
- 如何将LLM、计算机视觉和语音模型结合,在端侧实现多模态交互。
- 案例:语音助手、AR应用。
-
第14章:联邦学习与端侧训练
- 什么是联邦学习?其在保护用户隐私方面的作用。
- 如何在端侧进行模型训练,而不是仅仅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