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大模型之RAG, 检索增强生成

核心定义

RAG 的全称是 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中文翻译为 “检索增强生成”

它是一种将 信息检索(Information Retrieval)系统 与 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 相结合的技术框架。其核心目的是弥补大模型自身的一些固有缺陷,尤其是事实性错误、知识过时和处理私有数据等问题。

简单来说,RAG就像是给一个知识渊博但记忆可能有些模糊、偶尔会“编故事”的大学者(大模型)配了一位专业的图书管理员(检索系统)。在回答问题时,这位图书管理员会先去资料库(知识库)里查找最相关、最准确的资料,然后把资料交给大学者,让他基于这些确凿的证据来组织语言、生成答案。


为什么需要RAG?大模型的局限性

尽管大模型(如GPT-4)非常强大,但它们存在几个关键问题:

  1. 事实性错误/“幻觉”:大模型可能会生成听起来合理但完全不正确或虚构的信息。

  2. 知识过时:大模型的训练数据有截止日期(例如,GPT-3.5的知识截止于2022年初),无法获取最新信息。

  3. 处理非公开/专有数据能力弱:大模型无法知晓和运用你公司内部的文档、个人笔记或其他未公开的数据。

  4. 可追溯性差:当模型给出一个答案时,你很难知道这个答案是基于哪些数据得出的,缺乏透明度。

RAG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诞生的。


RAG是如何工作的?

RAG的工作流程通常分为三个核心步骤:

第1步:检索(Retrieval)

  • 预处理:首先,将你的私有或最新知识(如公司PDF、Word文档、网页、数据库等)进行切块、向量化,并存储到向量数据库(Vector Database) 中。这个过程为知识库创建了一个可快速检索的“索引”。

  • 查询:当用户提出一个问题(Query)时,系统同样将这个问题转换成向量(Embedding)。

  • 相似性搜索:系统在向量数据库中,通过计算向量之间的相似度,快速找到与用户问题最相关的几段文本(Context)。

第2步:增强(Augmentation)

  • 将上一步检索到的最相关的文本片段(Context)和用户的原始问题(Query)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增强的提示(Augmented Prompt)

  • 例如,提示可能会是这样:“请基于以下信息回答问题:[此处插入检索到的相关文本]。问题是:[用户的原始问题]”。

第3步:生成(Generation)

  • 将这个“增强后的提示”发送给大语言模型(如GPT-4)。

  • 大模型会基于你提供的确凿证据(检索到的文本) 来生成答案,而不是仅仅依赖它内部可能不准确或过时的记忆。

  • 最后,将生成的答案返回给用户。

RAG 的核心优势与价值

RAG 之所以迅速成为构建企业级 AI 应用的主流架构,是因为它带来了以下几个关键优势:

  1. 提高准确性与减少“幻觉”:这是最核心的价值。通过强制模型基于提供的上下文生成答案,答案的根基是事实和数据,而非模型的臆想,极大提升了输出的可靠性。

  2. 知识实时更新:要让模型获取最新信息,你不需要花费巨资重新训练或微调模型(成本极高)。只需将最新的文档、报告或网页内容添加到你的向量数据库中,RAG 系统就能立即“学到”新知识。

  3. 处理私有和特定领域数据:企业可以利用 RAG 轻松构建基于自身知识库(如产品手册、公司制度、项目文档、代码库)的智能问答助手、客服机器人或内部专家系统。

  4. 可追溯性与可信源:RAG 系统可以引用其答案的来源(即它检索到的文档片段)。用户可以核对原始资料,验证答案的正确性,这增强了信任度。这对于法律、医疗、金融等严谨领域至关重要。

  5. 成本效益高:与动辄需要大量算力进行全模型微调(Fine-tuning)相比,构建和维护一个 RAG 系统的成本要低得多,且更灵活。


RAG 的常见应用场景

RAG 技术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需要“智能问答”和“知识管理”的场景:

  • 智能客服机器人:基于最新的产品文档和客服手册,回答用户问题,准确率高且能即时更新。

  • 企业知识库问答:员工可以向一个“AI同事”询问公司政策、流程、项目历史等,AI 能快速从海量内部文档中找出答案。

  • AI 研究助手:帮助研究人员、分析师快速归纳和总结最新的行业报告、学术论文或新闻资讯。

  • 内容创作与摘要:输入一系列背景资料,让 AI 基于这些资料生成文章、报告或摘要。

  • 法律和合规咨询:快速查询法律条文、案例和合同条款,并提供来源引用。


RAG 面临的挑战与改进方向

尽管强大,RAG 也并非完美,目前主要的挑战和研发方向包括:

  1. 检索质量

    • 问题:如果检索系统没有找到最相关的文档,或者检索到了不相关的信息,那么再强大的模型也无法生成好答案。“垃圾进,垃圾出”。

    • 改进:使用更先进的嵌入模型、优化文本切分策略、引入重排序(Re-ranking)技术来对检索结果进行二次精炼。

  2. 上下文长度限制

    • 问题:大模型有上下文窗口限制。如果检索到的相关内容太多,可能无法全部放入提示中。

    • 改进:开发更精准的检索策略以获取最精炼的信息,或者使用具有更长上下文窗口的模型(如 GPT-4 Turbo, Claude 等)。

  3. “无法回答”的处理

    • 问题:当知识库中完全没有相关信息时,理想情况是模型应回答“我不知道”,但它有时仍可能基于自身知识猜测,回到“幻觉”的老路。

    • 改进:通过在提示词中明确指令(如“如果信息不相关,请回答‘根据提供的信息,我无法找到答案’”),并结合模型自身的置信度判断来改善。

  4. 多跳推理(Multi-hop Reasoning)

    • 问题:有些复杂问题需要串联多个文档中的信息才能回答(例如,“公司上一任CEO创办的第一家公司是什么?”)。

    • 改进:使用更复杂的检索策略,如迭代检索,先检索与“上一任CEO”相关的文档,再从其中检索“创办的第一家公司”的信息。

总结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将外部知识库与大语言模型生成能力相结合的架构。它通过“先检索,后生成”的方式,让大模型的回答变得更具事实性、时效性和专业性,同时有效控制了成本。

它已经成为当前构建可靠、可信、可落地的企业级AI应用的最重要技术基石之一。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给天才但健忘的“大模型”大脑连接了一个外部“海量精确记忆体”,从而创造出真正强大的AI助手。

http://www.dtcms.com/a/356951.html

相关文章:

  • 【若依】RuoYi-Vue-springboot3分离版
  • RS485、RS232、RS422协议
  • 浔川代码编辑器v2.1.0公测版上线时间公告
  • 基于FPGA的DDR3读写实验学习
  • LeetCode算法日记 - Day 26: 归并排序、交易逆序对的总数
  • 河南葱香鸡蛋,嫩滑香浓超棒!
  • 企业微信如何设置长期有效的获客二维码?3步生成!
  • 机器人视觉检测
  • 决胜财报季,证券投研如何实现财报自动化分析录入?
  • 企微智能表格对接业务系统
  • 指纹手机技术:破解亚马逊多账号运营痛点的底层逻辑与实践
  • useEffect中直接使用 await报错
  • 直流电机驱动与TB6612
  • Shell 中 ()、(())、[]、{} 的用法详解
  • X-anylabeling3.2标注工具的安装与使用
  • Python五天极限复习
  • 突破传统企业组网瓶颈:某科技公司智能组网服务项目深度解析
  • STL容器的连续性及其访问:vector和deque
  • 刷题日记0829
  • 机器学习算法全景解析:从理论到实践
  • idea控制台从properties中取值然后打印出现控制台乱码问题
  • 2025年热门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 使用生成对抗网络增强网络入侵检测性能
  • 哈希算法完全解析:从原理到实战
  • AutoDL算力云上传文件太慢了如何解决?
  • 生产环境Spark Structured Streaming实时数据处理应用实践分享
  • 【3D入门-指标篇下】 3D重建评估指标对比-附实现代码
  • SwiGLU激活函数的原理
  • 【原版系统】Windows 11 LTSC 2024
  • Blender中旋转与翻转纹理的实用方法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