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line内联函数
一句话总结
inline
是让编译器把函数 "展开" 到调用处的建议,目的是用代码体积换执行速度,适合简短且频繁调用的函数。inline
会让编译器会尝试把函数代码直接 "复制粘贴" 到调用它的地方,而不是跳转到函数定义处执行。
举例
想象你写文章时,经常需要用到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 这句话。有两种写法:
- 普通函数式:每次需要时,都写 "参见附录 A",然后在附录 A 里写完整句子。
- inline 式:每次需要时,直接把完整句子写在当前位置。
普通函数 vs inline 函数(代码对比)
假设我们要实现一个简单的 "求两数之和" 功能:
1. 普通函数(无 inline)
// 函数定义(像"附录A")
int add(int a, int b) {return a + b;
}// 调用处
int main() {int x = 10, y = 20;int result = add(x, y); // 这里会跳转到add()函数的位置执行return 0;
}
执行过程:
调用 add(x,y)
时,程序会先暂停当前工作,保存现场(如寄存器数据),跳转到 add
函数的代码处执行,计算完成后再跳转回来,恢复现场。这个过程有额外开销。
2. inline 函数(有 inline)
// inline函数定义(像"直接写完整句子")
inline int add(int a, int b) {return a + b;
}// 调用处
int main() {int x = 10, y = 20;int result = add(x, y); // 编译器可能直接替换为:int result = x + y;return 0;
}
执行过程:
编译器看到 inline
后,会尝试把 add(x,y)
直接替换成 x + y
,省去了函数调用的跳转和现场保存开销,就像直接写 x + y
一样高效。
为什么要用 inline
?
- 优点:减少函数调用的 "额外开销"(尤其适合频繁调用的短函数)。比如循环中调用的小函数,内联后能明显提速。
- 缺点:如果函数体很大(比如几十行代码),内联会导致代码重复 "复制粘贴",使最终的程序体积变大(代码膨胀),反而可能降低效率。
关键注意点:
- 编译器说了算:
inline
只是 "建议",不是 "命令"。如果函数体复杂(有循环、递归等),编译器会无视inline
,按普通函数处理。 - 通常放头文件:
inline
函数的定义需要让编译器在调用处 "看得到",所以一般写在头文件里(普通函数通常只在头文件声明,源文件定义)。 - 适合短函数:只有一两行的简单函数(如求最大值、交换变量)才适合内联,长函数内联反而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