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演进历程
目录
一、网络起源与演进
二、发展阶段
1、独立模式阶段:计算机之间相互独立
2、网络互联阶段: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共享
3、局域网(LAN):计算机数量更多了,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4、广域网(WAN):将远隔千里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相对性
结语
三、历史脉络
1、起源与早期发展
2、发展阶段与关键时间节点
3、主要参与主体
4、网络发展的必然性
一、网络起源与演进
计算机自诞生之初,主要作为独立工具运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类协同需求的提升,计算机网络应运而生,逐步形成了从独立运作到全球互联的演进历程。
二、发展阶段
1、独立模式阶段:计算机之间相互独立
早期计算机采用独立运行模式,各设备单独处理任务,数据无法实时共享。当需要多台计算机协同作业时,必须等待前一台完成处理后才能将数据传递给下一台,导致整体工作效率低下。
2、网络互联阶段: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完成数据共享
- 随着多台计算机实现互联,初步形成了数据共享与通信的早期网络架构,为后续网络规模扩张奠定了基础。
- 人们开始尝试将这些计算机连接起来,当某些业务需要多台计算机协同处理时,便可将共享数据集中存储在服务器中。这样,所有联网计算机都能实时获取这些共享数据,使不同业务之间的切换更加灵活高效。
3、局域网(LAN):计算机数量更多了,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连接在一起
在有限区域内(如办公室或校园),多台计算机通过交换机和路由器相互连接。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接入设备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形成了局域网的概念。
局域网中部署的交换机负责设备间的数据转发,确保信息在本地网络中高效传输。同时,路由器用于连接不同局域网,实现跨网络的通信路由。这种架构有效支持了内部通信和资源共享。
4、广域网(WAN):将远隔千里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
广域网(WAN)通过连接地理上分散的计算机和局域网,实现跨城市乃至跨国界的数据通信,从而构建了全球互联网的基础架构。多个局域网通过路由器互联,便形成了更大规模的广域网络。需要注意的是,局域网和广域网是相对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域网也可以被视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局域网。
局域网与广域网的相对性
“局域网”与“广域网”并非绝对概念,其界定常取决于网络规模与覆盖范围。例如,我国具有特殊网络结构特点的广域网,在一定视角下也可视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局域网。
你或许也听说过城域网和校园网这些概念。城域网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建立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而校园网则是基于校园范围构建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实际上,这两种网络都是相对概念,我们都可以将其视为规模较大的局域网。
结语
计算机作为人类协作的重要工具,其网络化发展是信息技术与社会需求共同推动的必然结果。网络不仅扩展了计算机的功能边界,也深刻改变了人类工作与沟通的方式。
三、历史脉络
网络是人类协作需求的必然产物,计算机作为工具也必然需要互联协作。网络的发展经历了从局部到整体、从专用到开放的演进过程,其历史脉络可概括如下:
1、起源与早期发展
-
网络最初以局部形式出现,逐步扩展为整体性架构。
-
起源于美国军方支持的“阿帕网”(ARPANET),早期主要用于保密通信。
-
20世纪90年代左右逐渐公开,演变为美国乃至全球互联网的基础。
2、发展阶段与关键时间节点
-
1992–1993年间,互联网开始面向公众和商业应用,进入初步普及阶段。
-
1997–1998年,互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推动了一批互联网公司的兴起。
3、主要参与主体
-
运营商:负责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提供网络接入服务。
-
通信设备公司:研发和生产网络通信所需的硬件与工具。
-
互联网公司:基于网络平台提供各类应用和服务。
4、网络发展的必然性
-
源于人类协作与信息交换的基本需求。
-
计算机之间的互联是实现高效协作与技术进步的必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