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算法日记 - Day 22: 提莫攻击、Z字形变换
目录
1. 提莫攻击
1.1 题目解析
1.2 解法
1.3 代码实现
2. Z字形变换
2.1 题目解析
2.2 解法
2.3 代码实现
1. 提莫攻击
495. 提莫攻击 - 力扣(LeetCode)
在《英雄联盟》的世界中,有一个叫 “提莫” 的英雄。他的攻击可以让敌方英雄艾希(编者注:寒冰射手)进入中毒状态。
当提莫攻击艾希,艾希的中毒状态正好持续 duration
秒。
正式地讲,提莫在 t
发起攻击意味着艾希在时间区间 [t, t + duration - 1]
(含 t
和 t + duration - 1
)处于中毒状态。如果提莫在中毒影响结束 前 再次攻击,中毒状态计时器将会 重置 ,在新的攻击之后,中毒影响将会在 duration
秒后结束。
给你一个 非递减 的整数数组 timeSeries
,其中 timeSeries[i]
表示提莫在 timeSeries[i]
秒时对艾希发起攻击,以及一个表示中毒持续时间的整数 duration
。
返回艾希处于中毒状态的 总 秒数。
示例 1:
输入:timeSeries = [1,4], duration = 2 输出:4 解释:提莫攻击对艾希的影响如下: - 第 1 秒,提莫攻击艾希并使其立即中毒。中毒状态会维持 2 秒,即第 1 秒和第 2 秒。 - 第 4 秒,提莫再次攻击艾希,艾希中毒状态又持续 2 秒,即第 4 秒和第 5 秒。 艾希在第 1、2、4、5 秒处于中毒状态,所以总中毒秒数是 4 。
示例 2:
输入:timeSeries = [1,2], duration = 2 输出:3 解释:提莫攻击对艾希的影响如下: - 第 1 秒,提莫攻击艾希并使其立即中毒。中毒状态会维持 2 秒,即第 1 秒和第 2 秒。 - 第 2 秒,提莫再次攻击艾希,并重置中毒计时器,艾希中毒状态需要持续 2 秒,即第 2 秒和第 3 秒。 艾希在第 1、2、3 秒处于中毒状态,所以总中毒秒数是 3 。
提示:
1 <= timeSeries.length <= 104
0 <= timeSeries[i], duration <= 107
timeSeries
按 非递减 顺序排列
1.1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区间累加问题”。提莫的攻击在时间线上形成若干连续或可能重叠的中毒区间,我们要统计这些区间覆盖的总长度。抽象后就是:给定若干非递减区间的起点和固定长度,求这些区间并集的总长度。
常规解法:
-
直观想法是把每次攻击产生的区间 [timeSeries[i], timeSeries[i]+duration) 都存下来,然后合并重叠区间,再求总长度。
-
时间复杂度最坏 O(n²)(如果每次都去遍历合并区间),空间复杂度 O(n) 或更多。
问题分析:
-
因为题目保证 timeSeries 已经非递减,重叠区间只会出现在相邻攻击之间。
-
所以不不必存所有区间,只需要看相邻攻击的间隔 diff = timeSeries[i+1] - timeSeries[i]:
-
diff >= duration → 上一次中毒和下一次攻击不重叠,总长度加 duration
-
diff < duration → 重叠,总长度只加 diff
-
-
这就把问题从“全局区间合并”简化为线性扫描相邻元素,O(n) 时间即可解决。
思路转折:
-
线性扫描每个攻击时间点,并根据与下一次攻击间隔计算贡献长度 → 高效且直观
-
关键在于理解“重叠部分只计算一次”,所以用 min(diff, duration) 就可以准确累加。
1.2 解法
算法实现
-
遍历每次攻击,统计它对中毒总秒数的贡献:
贡献=min(下一次攻击间隔,duration)
-
最后一发攻击必然完整贡献 duration。
i)初始化总中毒时间 total = 0
ii)遍历 timeSeries 的每个元素:
-
对于第 i 次攻击,如果不是最后一次:total += min(timeSeries[i+1] - timeSeries[i], duration)
-
对于最后一次攻击:total += duration
iii)返回 total
1.3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public int findPoisonedDuration(int[] timeSeries, int duration) {int n = timeSeries.length;if (n == 0) return 0;int total = 0;for (int i = 0; i < n - 1; i++) {total += Math.min(timeSeries[i + 1] - timeSeries[i], duration);}total += duration; // 最后一次攻击的完整中毒时间return total;}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只遍历一次数组
-
空间复杂度:O(1),只使用常量额外空间
2. Z字形变换
6. Z 字形变换 - 力扣(LeetCode)
将一个给定字符串 s
根据给定的行数 numRows
,以从上往下、从左到右进行 Z 字形排列。
比如输入字符串为 "PAYPALISHIRING"
行数为 3
时,排列如下:
P A H N A P L S I I G Y I R
之后,你的输出需要从左往右逐行读取,产生出一个新的字符串,比如:"PAHNAPLSIIGYIR"
。
请你实现这个将字符串进行指定行数变换的函数:
string convert(string s, int numRows);
示例 1:
输入:s = "PAYPALISHIRING", numRows = 3 输出:"PAHNAPLSIIGYIR"
示例 2:
输入:s = "PAYPALISHIRING", numRows = 4 输出:"PINALSIGYAHRPI" 解释: P I N A L S I G Y A H R P I
示例 3:
输入:s = "A", numRows = 1 输出:"A"
提示:
1 <= s.length <= 1000
s
由英文字母(小写和大写)、','
和'.'
组成1 <= numRows <= 1000
2.1 题目解析
这是一个典型的“Z 字形字符串重排”问题,本质是按照规律将字符映射到不同的行,然后按行读取。
抽象后可以看作:
-
给定字符串 s
-
给定行数 numRows
-
将字符串按 Z 字形排列形成多行
-
最终输出每行依次拼接后的结果
常规解法:
-
最直观的做法是构造一个二维数组 char[numRows][?],把每个字符放到对应行和列,然后按行读取。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O(n) 遍历字符串
-
空间:O(numRows * len_per_row) → 多余存储,尤其 numRows 接近 n 时
-
问题分析:
-
二维数组存储浪费空间
-
规律可观察到:
-
一个完整 Z 周期长度 = 2*numRows - 2
-
第 0 行和最后一行:每周期只取一次字符
-
中间行:每周期要取两次字符(竖直 + 斜向)
-
-
因此无需显式二维存储,可以直接计算每行字符索引
思路转折:
-
线性扫描行号,每行按照周期公式取字符
-
避免二维数组 → 节省空间
-
核心在于理解周期长度和每行字符的索引规律
2.2 解法
-
Z 字形排列的规律可以用公式表示:
周期长度=d=2∗numRows−2
-
每行字符索引:
-
第一行:0, 0+d, 0+2d, ...
-
中间行 i:竖直字符 j+i,斜向字符 j+d-i(j 为周期起点)
-
最后一行:numRows-1, numRows-1+d, ...
-
i)处理特殊情况:numRows == 1 → 返回原字符串
ii)初始化 StringBuilder ret
iii)遍历第一行字符,按周期添加
iiii)遍历中间行:
-
外层循环:行号 i = 1 → numRows-2
-
内层循环:每个周期起点 j = 0, j+d, j+2d, ...
-
对每个周期 append 两次字符:竖直和斜向(若未越界)
iiiii)遍历最后一行字符,按周期添加
iiiiii)返回 ret.toString()
2.3 代码实现
class Solution {public String convert(String s, int numRows) {int n = s.length();if(numRows == 1) return s; // 特殊情况StringBuilder ret = new StringBuilder();int d = 2*numRows - 2; // 周期长度// 第一行for(int i = 0; i < n; i += d){ret.append(s.charAt(i));}// 中间行for (int i = 1; i < numRows - 1; i++) {for (int j = 0; j + i < n; j += d) {ret.append(s.charAt(j + i)); // 竖直字符if (j + d - i < n) { // 斜向字符ret.append(s.charAt(j + d - i));}}}// 最后一行for(int j = numRows - 1; j < n; j += d){ret.append(s.charAt(j));}return ret.toString();}
}
复杂度分析:
-
时间复杂度:O(n),每个字符访问一次
-
空间复杂度:O(n),StringBuilder 存储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