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出海第一步:国际化和本地化
1、什么是国际化和本地化
国际化是一种企业战略,涉及到尽可能地让产品和服务适应各种文化,以便能够轻松进入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国际化”缩写为“i18n”,18代表 internationalization 一词首尾字母中间的字符数。
本地化是指使产品适应特定目标市场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完成国际化之后。国际化后的产品可轻松适应不同国家/地区的文化并被不同的受众接受,而后产品经过本地化过程,能够高度贴合某个特定市场的需求。 “本地化”缩写为“l10n”,10代表localization一词首尾字母中间的字符数。
以中国企业为例,某个企业在国内发展了一段时期,国内增长已经见顶,于是想拓展第二曲线,做国际化业务,计划未来在东南亚、拉美等国家也上线。这个过程就是国际化。
当这个app计划要在拉美某个国家,比如墨西哥上线的时候,就要提前考虑本地化的问题。最直观的就是,首先app上的文字需要适配西班牙语,这就要面临翻译的问题。
那么本地化仅仅只是翻译吗?当然不是,还涉及像一些元素的本地化,比如数字、时间、货币、度量衡、手机号等等。比如数字,app上展示时通常会显示小数点和千分位,而对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习惯,小数点和千分位表示形式可能是不相同的。除了这些元素以外,还有一些风俗习惯、书写风格、排版样式等等都属于本地化的范畴。本地化的目标就是让这款产品看起来像是本土产品一样,当地用户用起来感觉很丝滑,很符合他们的文化和使用习惯。
2、实施本地化
了解了本地化的概念以后,就会发现本地化是企业出海很重要的一环,可谓是第一步就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好本地化呢?
本地化涉及的方面很多,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块:多语言适配、国际化元素适配、以及风俗习惯、书写风格、排版样式等方面的适配。对于文案翻译、国际化元素适配,可以使用通用的工具集来处理,至于风俗习惯、书写风格、排版样式等,通常是针对于不同国家做不同处理,做一些差异化。
2.1 多语言适配
对于安卓端、ios端、h5、服务端都有一套自己的处理多语言的方式。以服务端为例,如果使用springboot,可以在resource下新增resource bundle文件,然后配置不同的语言文件,代码中使用ResourceBundleMessageSource来进行解析,就可以根据key+lang获取对应语言的文案了。
当团队规模较小、服务较少时,这么处理是可以的。但是随着公司发展壮大,业务线越来越多,功能迭代也越来越快,这种方式显然效率会比较低,这时就需要一个翻译中台,来收敛这部分能力。做到翻译跟业务解耦,并行操作。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逻辑开发,无需关注翻译问题。同时翻译支持更新,热修复能力。
因此,翻译中台需要提供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文案资源创作、文案资源发布以及文案资源适配的能力。
2.2 国际化元素适配
通常来说,国际化元素也是作为文案的形式,来展示给用户,比如页面上出现的货币、数字、时间等元素。那么为什么要和文案单独拆分来处理呢?
首先,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很多公司都在推敏捷开发这种模式,功能迭代很快,只要功能发生了迭代,都有可能需要产生新的文案需求,比如新增了一个按钮,新增了一个页面等。这就意味着,文案这个资源需要持续扩充,业务规模越大,扩充速度可能也就越快。所以,需要一套专门的管理系统,应对这些扩充文案。
其次,与普通文案不同的是,国际化元素变化频率则会低很多,比如货币,每个国家的货币符号,展示样式,以及面额这些信息,基本在很长时间内都不会发生太大改变,相对来说比较稳定,不需要频繁地去扩充,变更发布。
所以对于国际化元素可以采用更为简单的形式完成适配。
2.3 风俗习惯、书写风格、排版样式等适配
比如像阿拉伯语,希伯来语等,书写方式都是自右往左,排版也是,包括有些图标也是要镜像的。此外,国外也有宗教文化信仰,比如可能存在某些颜色,某些动物的禁忌,在处理本地化时尤其要格外注意,避免发生文化冲突。
针对这种差异性,通常在开发时,要针对这些差异,各端在展示时要进行适配,比如阿拉伯语的RTL,包括布局等。其次,产品发布前,找当地运营了解文化差异性细节,走查相关页面,查看是否满足当地的文化习俗和使用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