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宣布开源Grok 2.5:非商业许可引争议,模型需8×40GB GPU运行,Grok 3半年后开源
昨晚,马斯克在 X 平台连续发布多条消息,宣布其人工智能公司 xAI 已正式开源 Grok 2.5 模型。这款模型是 xAI 在 2024 年的主力模型,如今完全向公众开放。
与此同时,马斯克还预告了下一代模型 Grok 3 的开源计划,预计将在约六个月后发布。
根据官方发布的信息,Grok 2.5 模型目前已经可以在 HuggingFace 平台下载。整个模型包含 42 个文件,需要约 500GB 的存储空间。
运行该模型需要相当高的硬件配置:至少 8 块 GPU,每块必须拥有超过 40GB 的显存。这一要求使得大多数个人开发者难以直接使用,更适合研究机构和企业级应用。
xAI 推荐使用 SGLang 推理引擎来运行 Grok 2.5,并提供了详细的安装和运行指南。
许可协议的限制
尽管被称为开源,但 xAI 为 Grok 2.5 设置的使用许可却引发了网友的质疑。该模型采用的是一种称为“Grok 2 社区许可证”的协议。
根据分析,这基本上是一个非商业许可。这意味着开发者不能自由地将该模型用于商业目的,与 MIT 或 Apache 2.0 等真正开放的开源许可有所不同。
在宣布开源的消息中,马斯克特别提到中国公司将会是 xAI 最难缠的对手。他指出中国拥有远比美国多的电力资源,以及极强的硬件制造能力。
马斯克的表态,揭示了 AI 竞争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长远来看,AI 竞赛到最后,算法炫技已不再是 AI 竞赛的核心焦点,真正的竞争已转向更为基础的层面——能源供给与制造能力。充足的电力资源和强大的硬件制造体系,将决定整个 AI 产业未来能走多远、走多稳。中国在新能源、特高压、数据中心集群等基础设施方面的系统性建设正在形成竞争优势。
从战略角度看,开源旧模型而保持新技术优势是科技公司常用策略。马斯克此时开源 Grok 2.5,一方面能拉拢开发者生态,另一方面也能收集反馈,利用全球开发者的智慧改进产品。
随着越来越多闭源模型的开源,AI 模型市场的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短期来看,这可能会推动更多创新和迭代;长期则可能改变 AI 行业的竞争格局。
而随着开源大模型的增多,开发和训练 AI 模型的技术门槛正在逐步降低。但这同时也意味着,真正的竞争优势将更多地体现在数据质量、计算资源量和能源供应等基础要素上。
未来六个月,AI 领域的竞争或许将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