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实训生态: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的标准落地与价值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明确提出,实训教学需 “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并 “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前沿信息技术”。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作为响应这一要求的创新实践,正通过技术赋能重构实训生态,成为落实专业教学标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支撑。
一、标准引领: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逻辑
专业教学标准将 “掌握岗位所需技术技能”“具备灵活处理问题能力” 作为核心培养目标。传统实训受限于场地、成本和安全等因素,难以全面覆盖景区服务、旅行社运营、酒店服务等多岗位场景,而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直指这一痛点。其核心逻辑是将标准中 “景区接待、导游服务、酒店基层服务等典型工作任务” 转化为可交互的虚拟场景,通过数字技术还原真实工作流程,让学生在仿真环境中完成从知识理解到技能应用的转化。同时,标准要求 “实践性教学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虚拟仿真实训室突破时空限制,可实现课前预习、课中实训、课后巩固的全周期训练,为达成 “实践性教学学时原则上占总学时 50% 以上” 的要求提供有力保障。
二、场景重构: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的核心模块设计
围绕专业核心课程要求,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需构建覆盖主要岗位群的场景模块,实现教学标准与实训内容的精准对接。
针对 “景区服务基础” 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室可还原游客中心咨询、景点讲解、安全维护等场景,配备虚拟门禁、电子讲解器等设备,学生通过模拟处理 “游客投诉”“设施故障” 等任务,掌握标准中要求的 “景区服务职业道德、礼仪素养与人际沟通能力”。
对应 “导游服务基础” 课程,模块内置不同线路的 3D 虚拟场景,学生可模拟地陪、全陪、国际领队角色,完成行程规划、景点讲解等任务,虚拟系统会随机设置 “行程变更”“游客突发疾病” 等情境,强化 “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的训练。
在 “酒店服务基础” 模块,通过还原前厅接待、客房服务等场景,学生可练习入住登记、客房清扫等标准流程,系统实时对标 “酒店服务礼仪规范与操作程序” 的要求进行指导。此外,针对 “旅游电子商务” 课程,还可构建虚拟电商平台操作场景,训练信息处理、营销推广等技能。
三、教学融合: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应用路径
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推动教学模式从 “理论灌输” 向 “沉浸实践” 转型,实现标准要求的 “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在课程教学中,可与专业基础课程深度结合。例如讲解 “旅游政策与法规” 时,在虚拟场景中设置 “游客权益争议” 案例,让学生通过模拟处理过程理解法规应用要点;讲授 “旅游服务礼仪” 时,借助动作捕捉技术纠正虚拟接待中的仪态、话术问题,强化 “对客服务沟通技巧” 的掌握。
在分层训练中,遵循 “单项技能 - 综合能力 - 岗位实战” 路径。先通过虚拟场景反复练习 “门票核验”“客房铺床” 等单项技能,再开展 “旅行社计调 + 导游 + 酒店前台” 跨岗位协同训练,最终模拟完整旅行团接待全流程,契合标准中 “综合职业能力提升” 的要求。
在评价环节,系统自动记录操作数据,生成技能达标分析报告,为 “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 提供客观依据,助力教学质量监控。
除此之外,还有:
1.旅行社(在线旅行社)模拟运营虚拟仿真实训室
2.旅游安全急救虚拟仿真实训室
3.讲解能力与技巧模拟虚拟仿真实训室
4.研学旅游产品设计虚拟仿真实训室
5.地方民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绎与传承虚拟仿真实训室
6.酒店岗位技能虚拟仿真实训室
7.旅游服务礼仪虚拟仿真实训室
......
结语
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专业教学标准落地的 “具象化工具”。它通过精准对接岗位需求、重构实训场景、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了安全高效的实践平台。在旅游行业数字化发展的背景下,持续深化旅游管理虚拟仿真实训室的建设与应用,将有效提升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为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旅游技能人才” 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