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供应链:餐饮的“后端定海神针”
餐饮老板们有没有过这种崩溃时刻?周末高峰正忙,突然被告知 “青菜没了”;或者早上刚算好成本,猪肉突然涨了 30%—— 这些糟心事儿,全是供应链没 “摸对脾气” 惹的祸。其实供应链管理不是 “跟供应商砍价”,是把 “菜” 管得 “不缺货、不花冤枉钱、不变味”,让前端卖得安心,后端赚得踏实。
一、稳:别让 “断货” 毁了半天生意
断货是餐饮的 “致命 bug”—— 客人点番茄鸡蛋面,你说 “没番茄了”;点红烧肉,你说 “没猪肉了”,下次人家肯定去隔壁。解决这事儿就一个招:别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
多备 1-2 个供应商,就是给生意上 “双保险”。
二、省:不是 “压价”,是 “一起省钱”
很多老板觉得 “省” 就是跟供应商 “死磕价格”,其实错了 —— 你压他 5 毛,他可能给你 “隔天的菜”,最后还是你亏。真正的 “省” 是跟供应商 “拼着买”“长期买”。
三、鲜:别让 “菜” 到店就 “蔫了”
客人吃的是 “鲜”—— 青菜黄了、鱼死了,再便宜也没人要。要想 “鲜”,得盯紧 “两个时间”:摘菜时间和到店时间。之前有人踩过坑:供应商说 “早上 6 点摘的青菜”,结果到店都下午 2 点了,叶子都蔫了,客人点了都说 “不新鲜”。后来跟供应商定死 “6 点摘,8 点到店”,菜到店还带着露水,客人一看就问 “这菜刚摘的吧?”,回头客都多了 20%。还有个小细节:别库存太多 —— 青菜当天进当天卖,鱼上午进下午卖,卖不完的晚上做员工餐,绝不留到第二天,这样既新鲜又不浪费。
总结:其实供应链管理没那么复杂,就是跟供应商 “处朋友”:你帮他稳定订单,他帮你稳定供货;你帮他省成本,他帮你省银子。毕竟,餐饮的根是 “菜”—— 菜稳了,客人就稳了;客人稳了,生意才能稳。所以,供应链管理不是 “找最便宜的货”,而是 “把对的货,在对的时间,以对的成本,送到对的地方”—— 把这条链子理顺了,后端稳了,前端的顾客才留得住,利润自然就从 “看不见的地方” 冒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