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0:一波三折!老设备国标接入 EasyGBS 的 “排雷” 记:从无流到花屏,换个协议全搞定
早上接到个用户反馈,说他们设备用国标接我们 EasyGBS 平台,视频死活播不出来,诊断结果就显示 “收流 IP 收不到流”。嗨,这事儿听着简单啊!我立马让用户开了远程,信心满满地准备上手搞定。
一般碰着这问题,排查方向就那么几个:收流端口是不是都开了(UDP 和 TCP 都得检查)、防火墙关没关、视频流本身正不正常,还有配置对不对。所以一进远程,我就照着这几点一顿操作,结果呢?好家伙,“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结果啥也没有”—— 啥毛病没找着啊!端口开了,防火墙也关了,配置对着呢,网络也能通,可视频就是播不出来。我端起水杯喝了口,坐直了身子,得,认真起来吧 —— 你还别说,人一认真,那股劲儿就上来了。
我重新瞅了眼诊断信息,在 “注册 SIP 信息” 的报文中,发现个小细节:这设备看着像是硬盘录像机里的 DVR、NVR 或者 DVS 之类的。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冒出个念头。
为了验证想法,我先打开设备系统看了基本信息,瞅见型号那刻,心里就有数了。接着第二步,我去平台把这设备的流传输模式改成了 UDP,刷新了下通道,再点进播放页面 —— 哎,成了!视频能正常播了。果然猜得没错!其实看 SIP 报文的时候我就琢磨,这设备说不定是老款的 NVR 或者 DVR。后来查型号,还真就是个老款海康的。大家都知道,海康老款 NVR 有个特点,就只支持国标 UDP 的媒体传输模式。所以我把传输模式一换成 UDP,立马就好使了。
说起来这真是个小细节,现在用户基本想不到设备对国标传输模式还有限制,我一开始也没往这方面想。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事儿也提醒我,老设备的 “小脾气” 确实得多留意。现在新设备国标接入大多又支持 TCP 又支持 UDP,默认设成 TCP 也没啥问题,可老款机器不一样,就认死理儿,非 UDP 不行。
当时改完设置看到视频跳出来那刻,用户在那头都乐了,说折腾一早上没搞定,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我跟他解释,主要是老设备的协议兼容性跟新款不太一样,就像老手机用不了 5G 似的,得按它的 “规矩” 来。
得,就在我准备退出来的时候,嘿,又出幺蛾子了 —— 视频播了没一会儿,突然开始花屏!刚解决一个问题,新的就来了,行吧,撸起袖子接着干呗。
这情况一看就知道,十有八九是网络质量不太好。UDP 传输嘛,数据一不稳定就容易花屏。我琢磨着,客户这是内网环境,要不试试用 ONVIF 协议接入?
说干就干,先去设备的【配置】-【高级配置】里的集成协议页面,新加了个用户名。设备端这边配置好之后,再到咱们平台上把对应的信息填进去。等接入成功,我赶紧点开播放页面一看,嘿,还真不花屏了,稳了!
这一下用户更高兴了,在那头一个劲儿说 “太神了”,还问我咋知道换个协议就行。我跟他解释,UDP 这东西虽然快,但有个毛病 —— 网络稍微有点波动,数据丢包了它也不管,直接就跳过,画面可不就花了嘛。ONVIF 不一样,走的是 TCP,数据传输稳当,丢了包会重发,内网里用着刚好合适。
其实一开始也没想到要换协议,毕竟刚解决完传输模式的问题,正想着喘口气呢。但花屏那下提醒我,老设备不光挑传输模式,跟网络的 “配合” 也得讲究。内网环境本来就没啥带宽压力,用 ONVIF 既稳定又不用折腾端口映射,简直是量身定做。
配置完我还特意让用户多播了几分钟,来回切了几个通道,确认都没问题了才退出远程。
挂了远程我还特意翻了下记录,发现之前也有过类似案例,都是老款海康 NVR 出的这问题。看来以后再碰到国标接入收流失败的情况,除了查端口、防火墙,还得多留个心眼看看设备型号 —— 特别是那种用了好几年的机器,说不定就是传输模式在 “闹别扭”。
说到底,干技术支持这活儿,有时候还真不能全凭经验想当然,细节里藏着的门道,往往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