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提示词工程背后的原理:深入理解Prompt Learning(提示学习)
“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会有提示词工程?”
了解和使用过大模型的人应该都知道提示词工程,即使不了解提示词工程,至少也应该听说过,提示词工程说白了就是一种和大模型交流的方法,它的作用就是让大模型更好的理解人类的需求。
而且在网上很多关于大模型提示词的文章和视频中,都提到了提示词的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大模型的性能和推理效果。
但很少有人能明白这是为什么?为什么不同的提示词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今天我们就来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了解一下提示词工程。
01提示词工程的背后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在我们学习大模型技术的时候,很多文章和视频教程都告诉我们要写好提示词,好的提示词能直接影响到大模型的输出质量。
但从来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不同的提示词会得到完全不同的结果,换句话说为什么会有提示词的出现?
技术的出现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先有的提示词,再有的提示词工程;提示词工程是为提示词服务的,目的就是怎么写出一个更好的提示词。
简单来说就是,大家把写提示词的经验总结成一种方法,这个方法就叫做提示词工程。
OK了解了提示词和提示词工程之间的关系,那么就来回答上面那个问题。
为什么会有提示词?
提示词的产生是有历史原因的,虽然这个历史很短。
我们知道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虽然近些年机器学习大行其道,但并没有产生特别大的影响,直到openAI基于Transformer架构开发出了GPT系列,特别是GPT-3版本发布,以及谷歌发布的BERT模型。
在GPT和BERT模型开发前期,由于参数量小,模型体量也小,直接的结果就是当时的模型训练成本比较低;因此,那时开发大模型主要以预训练和微调为主。
这时研究深度学习模型的方法也被称为——预训练-微调范式。
但直到GPT-3的出现,模型的参数出现爆炸式增长,直接从刚开始的上亿参数量增长到上千亿参数量;这时大模型这个词出现了,大模型代表的不只是模型规模大,参数量多;也代表着模型的训练和微调成本直线上升。
比如说,GPT-3模型训练成本好像达到了上千万美元;因此,从成本的角度训练和微调模型不再是一个好的选择。
这时,大家就开始考虑一个问题,上千亿参数的模型已经具有了非常丰富的知识量,那么怎么更好的更有效率的利用好这些知识呢?
我们知道,在预训练和微调学习范式中,需要通过训练数据不断调整模型的参数来让模型达到最优解。
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实验,这时就有人发现了一种在不需要调整大模型参数的情况下,用少量样本或零样本的方式,就可以让大模型输出更好的结果。
基于这种结果,人们又经过其它研究发现,对同一个问题使用不同的提示词会输出不同的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提示词写的越好,模型的输出效果越好,因此就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提示学习。
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个就像大模型的涌现能力一样,它是一种现象,但不知道产生的原因。
所以总结来说,提示学习是一种基于实验发现的一种现象,它能够在不改变模型参数的前提下,让模型拥有更高的输出质量。
因此,基于提示学习这个理论就产生了提示词,而怎么把提示词写的更好就有了提示词工程。
不同提示词产生不同效果的原因
网上也有这种说法,在预训练-微调阶段是让大模型去适配不同的任务;比如,电商类大模型需要用电商数据进行训练或微调,工业类大模型需要使用工业数据进行训练或微调。
而提示学习阶段,却是让任务去适配大模型;就类似于男女之间的感情,在之前大都是男追女,男人需要给女人买礼物,请客吃饭等等,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而最近两年男人突然明白过来了,我不追了,花钱把自己收拾干净,买房买车让女人倒追。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为什么提示词不同,效果也不同,拿一个情感分类任务来说:
问题 Q = “这个电影不错”
加上提示词模板P_Q = “这个电影不错,我很喜欢,因此这是一个X电影”。
这里的X就是大模型需要预测的结果,而如果再把这个X加一个限定范围,比如A:无趣的,B:好玩的;这时大模型就可以轻易的判断出这是一个好玩的电影。
而不加提示词模板,模型给出的答案可能就千奇百怪,比如说这是一个难看的电影,这是一个糟糕透顶的电影,这是一个某某主演的关于某某事情的电影等等,都是有可能的。
而这就是为什么提示词工程中有些人会要求,写提示词要给大模型设定角色,背景,明确任务要求,限定任务范围等要求。
基于NLP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开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查看:
总结
简单来说,不论是预训练-微调,还是提示词都是为了让模型表现的更好,为了发挥大模型庞大知识能力的一种方式,而提示词是一种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
而对使用者来说,使用第三方模型是根据Token进行计费的,而更长的提示词意味着更多的Token,因此怎么写出一个简短又高质量的提示词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普通人如何抓住AI大模型的风口?
领取方式在文末
为什么要学习大模型?
目前AI大模型的技术岗位与能力培养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 , 大模型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正逐渐成为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模型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 智能推荐等领域 ,为各行各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和机遇 。
目前,开源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应用于医疗、政务、法律、汽车、娱乐、金融、互联网、教育、制造业、企业服务等多个场景,其中,应用于金融、企业服务、制造业和法律领域的大模型在本次调研中占比超过 30%。
随着AI大模型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关岗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大模型产业链催生了一批高薪新职业:
人工智能大潮已来,不加入就可能被淘汰。如果你是技术人,尤其是互联网从业者,现在就开始学习AI大模型技术,真的是给你的人生一个重要建议!
最后
只要你真心想学习AI大模型技术,这份精心整理的学习资料我愿意无偿分享给你,但是想学技术去乱搞的人别来找我!
在当前这个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时代,AI大模型正在深刻改变各行各业。我国对高水平AI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真正懂技术、能落地的人才依旧紧缺。我也希望通过这份资料,能够帮助更多有志于AI领域的朋友入门并深入学习。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
大模型全套学习资料展示
自我们与MoPaaS魔泊云合作以来,我们不断打磨课程体系与技术内容,在细节上精益求精,同时在技术层面也新增了许多前沿且实用的内容,力求为大家带来更系统、更实战、更落地的大模型学习体验。
希望这份系统、实用的大模型学习路径,能够帮助你从零入门,进阶到实战,真正掌握AI时代的核心技能!
01 教学内容
-
从零到精通完整闭环:【基础理论 →RAG开发 → Agent设计 → 模型微调与私有化部署调→热门技术】5大模块,内容比传统教材更贴近企业实战!
-
大量真实项目案例: 带你亲自上手搞数据清洗、模型调优这些硬核操作,把课本知识变成真本事!
02适学人群
应届毕业生: 无工作经验但想要系统学习AI大模型技术,期待通过实战项目掌握核心技术。
零基础转型: 非技术背景但关注AI应用场景,计划通过低代码工具实现“AI+行业”跨界。
业务赋能突破瓶颈: 传统开发者(Java/前端等)学习Transformer架构与LangChain框架,向AI全栈工程师转型。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本教程比较珍贵,仅限大家自行学习,不要传播!更严禁商用!
03 入门到进阶学习路线图
大模型学习路线图,整体分为5个大的阶段:
04 视频和书籍PDF合集
从0到掌握主流大模型技术视频教程(涵盖模型训练、微调、RAG、LangChain、Agent开发等实战方向)
新手必备的大模型学习PDF书单来了!全是硬核知识,帮你少走弯路(不吹牛,真有用)
05 行业报告+白皮书合集
收集70+报告与白皮书,了解行业最新动态!
06 90+份面试题/经验
AI大模型岗位面试经验总结(谁学技术不是为了赚$呢,找个好的岗位很重要)
07 deepseek部署包+技巧大全
由于篇幅有限
只展示部分资料
并且还在持续更新中…
真诚无偿分享!!!
vx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
加上后会一个个给大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