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软件编程 -- 线程
1.基本概念:
线程是一个轻量级的进程
线程本质就是一个进程
线程和进程不完全一致,轻量指空间,进程空间和线程空间管理方法不同
2.进程和线程区别:
1. 线程本质是进程,线程是任务创建、调度、回收的过程
2. 进程空间:文本段 + 数据段 + 系统数据段
3. 线程空间:
线程必须位于进程空间内部,没有进程,线程无法独立存在
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共享文本段+数据段+堆区,独享栈区
线程独享的栈区默认为8M
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切换调度任务时,资源开销比较小
4. 进程和线程区别:
线程是CPU任务调度的最小单元
进程是操作系统资源分配的最小单元
3.多线程和多进程的优缺点
1.多线程和多进程对比
场景 | 多进程 | 多线程 | 对比 |
效率 | 多进程切换需要重新映射物理地址,占用资源开销较大 | 多线程在同一进程空间内部切换任务,占用资源开销较小 | 多线程> 多进 程 |
通信 | 多进程没有共享空间,需 要使用进程间通信的方法 来完成通信 | 多线程有共享空间,只需定义共享空间变 量完成数据交换即可实现通信 | 多线程> 多进 程 |
资源 竞争 | 多进程没有共享空间,不 存在资源竞争 | 多线程使用共享空间通信,需保证资源使用的互斥性,防止多线程对共享资源产生竞争 | 多进程> 多线程 |
安全 | 多进程空间独立,一个进 程的崩溃不会影响其余进 程 | 多线程共用同一个进程空间,一个线程异常崩溃,可能引发进程异常退出,导致其余线程也无法执行 | 多进程> 多线 程 |
4.线程的调度:
与进程调度保持一致
宏观并行,微观串行
5.线程的消亡:
线程结束需要回收线程空间,否则产生僵尸线程
6.线程的函数接口
1.pthread_create
原型: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 (void *), void *arg);
功能:
在进程中创建一个线程
参数:
thread:存放线程ID空间的首地址
attr:线程的属性,默认属性NULL
start_routine:线程函数的入口
arg:线程传入的参数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失败返回错误码
注意:
pthread_create第4个参数,可以实现对线程函数的传参
pthread_create第二个参数可以将线程设置为分离属性(线程结束时候会自动回收空间)
2.pthread_self
原型:pthread_t pthread_self(void);
功能:
获得调用该函数的线程的ID号
3.pthread_exit
原型:void pthread_exit(void *retval);
功能:
结束当前线程任务
参数:
retval:线程结束的
4.pthread_join
原型:int pthread_join(pthread_t thread, void **retval);
功能:
回收线程空间
参数:
thread:要回收的线程的ID
retval:存放线程结束状态空间的首地址
返回值:
成功返回0
失败返回错误码
注意:
tid对应的线程只要不退出,pthread_join阻塞等待结束回收线程空间
pthread_join具备同步功能
7.线程传参
1. 可以通过pthread_create第四个参数实现对线程内部的传参
#include "../head.h"
/* 线程参数类型 */
typedef struct pthread_arg
{
pthread_t tid; //存放线程ID
char threadname[32]; //线程名称
int sleeptime; //睡眠时间
}pthread_arg_t;
void *thread(void *arg)
{
pthread_arg_t *parg = arg;
printf("%s(TID:%#lx)开始执行\n", parg->threadname, parg->tid);
while (1)
{
printf("%s正在执行\n", parg->threadname);
sleep(parg->sleeptime);
}
return NULL;
}
int main(void)
{
int i = 0;
pthread_arg_t args[4] = {
{0, "采集线程", 1},
{0, "存储线程", 2},
{0, "显示线程", 5},
{0, "日志线程", 10},
};
for (i = 0; i < 4; i++)
{
pthread_create(&args[i].tid, NULL, thread, &args[i]);
}
for (i = 0; i < 4; i++)
{
pthread_join(args[i].tid, NULL);
}
return 0;
}
8.线程属性
1. 线程属性:
加入属性:线程结束需要pthread_join手动回收
分离属性:线程结束后系统自动回收线程空间
2. 函数接口:
1. pthread_attr_init
原型:int pthread_attr_init(pthread_attr_t *attr);
功能:
线程属性初始化
参数:
attr:线程属性空间的首地址
2.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
原型:int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pthread_attr_t *attr, int
detachstate);
功能:
将线程属性设置为分离属性
参数:
attr:线程属性空间的首地址
detachstate:属性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分离属性
PTHREAD_CREATE_JOINABLE 加入属性
3. pthread_attr_destroy
原型:int pthread_attr_destroy(pthread_attr_t *attr);
功能:
线程属性销毁
参数:
attr:线程属性空间的首地址
3. 区别:
1. 分离属性:
线程结束后,操作系统自动回收空间
不需要手动调用pthread_join回收线程空间
2. 加入属性:
可以回收到线程结束的状态
可以完成线程间的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