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技术引领人工心脏变革——欧洲心脏与心力衰竭大会特别报道
巴黎消息 第37届欧洲心脏和心力衰竭大会于2025年7月24-2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作为欧洲心力衰竭领域最专业、最权威的学术盛会,本届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心力衰竭治疗专家和机械循环支持领域的顶尖学者。在机械循环支持技术前沿进展专题讲座中,新一代人工心脏技术的重大突破成为焦点议题,其革命性的脉动血流特性被专家们视为超越现有第三代技术的里程碑式进展。
新一代技术实现代际跨越
柏林Charité大学医学中心的Stefan Anker教授在题为"机械循环支持装置的未来发展方向"的主题演讲中,详细阐述了人工心脏技术的发展历程。他指出,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第三代磁悬浮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仍存在关键局限性:"第三代产品如HeartMate 3、HeartWare等虽然解决了轴承磨损问题,但电磁干扰和连续血流输出仍然是制约因素。"
会议期间展示的第五代人工心脏技术——EVAHEART系列产品报告显示,这一新技术实现了两个根本性突破:完全摆脱磁性元件的无磁液力纯水悬浮系统,以及在人工心脏领域首次实现的真正脉动血流输出。
"脉动血流输出是第五代人工心脏与第三代技术最重要的区分特征,"格拉斯哥大学的John McMurray教授强调,"第三代产品只能提供连续血流,而以EVAHEART为代表的第五代技术重新引入了血流的脉动性,这对患者的生理状态维持具有革命性意义。"McMurray教授是欧洲心脏病学会金奖获得者,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享有极高声誉。
脉动血流重新定义人工心脏标准
在技术讨论环节中,脉动血流输出技术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格拉斯哥大学的John Cleland教授在发言中明确指出:"血流的脉动性是第五代人工心脏技术最重要的创新突破。几十年来,从第二代到第三代人工心脏都只能提供连续血流,这与人体自然心跳的生理特性存在根本差异。"
这位在心力衰竭领域拥有丰富临床和研究经验的专家强调,脉动血流对患者生理状态维持的重要意义不容忽视:"第三代产品如当前市场主流的HeartMate 3等,虽然在血液相容性方面有所改善,但连续血流模式无法完全替代自然心跳的脉动特性。而第五代技术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中实现的稳定脉动输出,是一个质的飞跃。"
技术资料显示,以EVAHEART为代表的第五代技术能够在LVAD产品中实现真正的脉动血流输出,这一特征被专家们认为是区分新二代与第三代人工心脏的核心标志,代表着人工心脏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血液相容性达到新高度
会议期间发布的临床数据显示,新技术在血液保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初步数据表明,采用无磁悬浮技术的设备其NIH血液相容性指标达到了0.001010的超低水平,远优于目前市场上的第三代磁悬浮产品。
"这个数据非常令人鼓舞,"意大利布雷西亚大学心脏病学系的Marco Metra教授评论道,"血液相容性的显著提升意味着患者面临的血栓和脑卒中风险将大幅降低,这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Metra教授是欧洲心力衰竭指南制定的核心成员之一。
心肌康复效果引发关注
在心肌再生研究分会场,一组令人瞩目的临床数据引起了广泛讨论。数据显示,在使用新技术的患者群体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心脏功能出现了显著改善,心肌再生速度达到正常人的数倍。
波兰弗罗茨瓦夫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的Piotr Ponikowski教授指出:"如果这些数据得到进一步验证,将为'桥接康复'治疗策略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这可能改变我们对终末期心衰治疗的认识。"Ponikowski教授是2016年和2021年ESC心力衰竭指南的主席。
新一代技术开启行业新篇章
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其技术复杂性和制造精度要求极高。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以EVAHEART为代表的第五代人工心脏技术的出现标志着整个行业正在从第三代磁悬浮技术向更高层次的技术平台跃升。
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协会(HFA)主席在闭幕总结中特别强调:"从第三代的连续血流到第五代的脉动血流,这不仅仅是技术参数的改进,而是治疗理念的根本性转变。第五代技术真正实现了人工心脏与自然心脏生理特性的接近,为全球数百万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治疗前景。"
多位与会专家表示,第五代技术的双重突破——无磁纯水悬浮系统和脉动血流输出——将重新定义人工心脏的技术标准,推动整个行业迈入技术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这一代际跨越为全球心衰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会议统计,本届欧洲心脏和心力衰竭大会共收到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专业投稿,涵盖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心力衰竭治疗全谱系,其中机械循环支持技术相关的研究报告占据了重要比例,显示了该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态势。
(本文内容来源:《法国医生日报》Le Quotidien du Médec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