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前沿科技闪耀,机器人板块未来可期
2025 年 8 月 8 日,备受瞩目的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盛大开幕。
这场科技盛宴汇聚了 200 余家顶尖企业,携 1500 余件展品惊艳亮相,首发新品更是多达 100 余款,全方位展示了机器人产业的最新成果与前沿技术,也让人们对机器人板块的未来充满了无限遐想。
现在,让我们一同深入大会现场,探寻那些备受关注的企业产品,展望机器人板块的光明前景。
01
大会亮点企业产品聚焦
(一)傲鲨智能 —— 外骨骼机器人的革新者
在大会现场,傲鲨智能的展台人气爆棚。其带来的外骨骼机器人 VIATRIX 凭借独特设计与卓越性能吸引了众多体验者。
通过独创的 FLOAT 360 浮动式髋关节架构与腿部电机设计,VIATRIX 打破传统外骨骼机器人的僵硬感,实现与人体的完美融合。
体验者穿上后,无论是行走、奔跑还是上下台阶,都能感受到流畅自然的动作,仿佛自身力量得到了极大增强。
傲鲨智能创始人、董事长徐振华在新品发布会上揭晓了 VIATRIX 的多项自研技术亮点。自研车规级响应电机保障毫秒级精准动力输出,双腿总计 46Nm 的强劲动力配合 AI 步态算法,有效提升腿部力量并降低体能消耗。
四大功能模式,包括 AI 自适应模式、阻抗模式、骑行模式和开发者模式,满足了多元场景需求,实现深度个性化适配。此外,IP54 级防尘防溅水性能,让产品在复杂环境下也能稳定工作,为外骨骼机器人在工业、医疗康复、物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星尘智能 —— 重新定义服务机器人边界
星尘智能打造的 “一日机器人伙伴场景区” 中,S1 服务机器人成为焦点。S1 从设计之初便专为 AI 而生,在机器人关键部位采用创新绳驱传动设计,高度模仿人类肌肉和施力方式,使得机器人表现更拟人、更高动态且更安全。依托自研的「design for AI」智能本体与运动控制算法,S1 能够毫秒级低延时精准复刻用户的细微动作。
面对未知物体或环境变化,S1 展现出强大的适应能力,能快速理解并调整策略,高效完成任务目标,充分体现了类人的适应性与学习潜力。这种 “更快速、更精细、更全流程” 的卓越表现,重新定义了服务机器人的边界,为家庭服务、商业服务等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解决方案,让人们看到了服务机器人在未来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三)星海图 —— 让机器人融入家庭日常
星海图 R1 Lite 机器人在家庭场景展示区吸引了全场目光。只需一句自然语言指令 “请收拾一下床铺”,R1 Lite 就能即时规划动作,在任意布局、随意打乱的床铺前,流畅而稳定地完成铺床任务。这一高复杂度、长程任务的背后,是星海图即将重磅发布的端到端 VLA 基础模型 G0 的强大支撑。
全球首次实现全身运控的长程柔性任务现场演示,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具备强大模型能力的机器人融入日常家庭的魅力。R1 Lite 的出现,标志着家庭服务机器人在智能化、实用化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在未来成为家庭生活的得力助手,解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繁琐家务问题。
(四)傅利叶 —— 打造有温度的人形机器人
傅利叶展出的 GR - 3 人形机器人以 “温暖科技” 理念为核心,吸引了大量观众上前互动。其柔肤软包设计与全感交互系统,重塑了人机交互理念。莫兰迪暖调配色、超跑级内饰材料及安全环保的 “固特棉 GFOAM” 软包内里,带来柔和亲近的视觉与触觉体验。全身配备的 55 个自由度,支持更拟人化的肢体表达,使 GR - 3 在互动中展现出极高的情感化设计水平。
GR - 3 搭载的自研全感交互系统,集成听觉、视觉、触觉三大模块,通过注意力管理机制动态调配感知优先级。头部 4 个麦克风阵列精准捕捉声源,结构光 + RGB 摄像头实现人脸识别,31 个触觉传感器实时感知触摸,结合微表情系统增强情绪传达能力。这种情感化设计强化了 “有温度的科技陪伴” 体验,让科技真正融入人类情感场景,为人形机器人在教育、陪伴等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
(五)宇树科技 —— 展现前沿技术突破
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展区成为全场焦点。最新升级的 G1 格斗款人形机器人凭借先进的动态平衡算法,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格斗表演。
其迅猛出拳、凌厉高踢腿等高难度动作一气呵成,即使意外摔倒也能自主恢复,展现出接近人类的运动协调性,充分展示了人形机器人在运动控制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
全新发布的 R1 人形机器人则以卓越的性价比优势吸引众多关注。这款重约 25kg 的轻量级产品起售价仅 3.99 万元,集成语音和图像多模态大模型,支持打拳、跑步等复杂动作。
其 EDU 版本作为开放平台提供软硬件接口,为开发者和科研机构提供广阔二次开发空间,有望加速人形机器人在教育、服务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
02
未来机器人板块前景展望
(一)技术融合驱动性能飞跃
从本次大会可以明显看出,人工智能(尤其是具身智能、大模型与机器人的深度集成)、新型传感器、高能量密度电池、精密减速器等核心技术正在加速融合与突破。这些技术的进步将显著提升机器人的感知、决策与执行能力。
例如,人形机器人灵巧手的精细化操作能力不断提升,动态平衡行走等关键技术瓶颈有望取得更大进展,使得机器人能够在更多复杂场景中灵活作业,为商业化落地扫除障碍,打开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二)政策支持注入发展动力
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机器人视为战略竞争高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我国 “制造强国” 战略及地方专项扶持政策持续深化细化,重点支持核心零部件国产化、人形机器人创新、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等方面。税收优惠、研发补贴、首台(套)保险等政策工具不断发力,为机器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资金支持,有助于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加速产业升级,推动机器人板块持续繁荣发展。
(三)成本下降促进市场渗透
随着核心零部件(如谐波减速器、伺服电机)国产化进程加速以及规模化生产效应显现,机器人的制造成本正逐渐进入下行通道。在一些细分领域,如工业协作机器人、特定场景服务机器人,性价比优势日益凸显,这将促使更多企业和消费者选择使用机器人,加速机器人在各行业的渗透。例如,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增长;在家庭服务领域,价格亲民的服务机器人也将更易于被普通消费者接受,从而推动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四)应用场景拓展创造无限可能
工业领域: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等高增长行业对自动化、柔性生产的需求极为刚性,工业机器人(尤其是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 AMR)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机器人能够在这些行业中完成高精度、高重复性的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服务与特种领域:医疗康复机器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手术、帮助患者康复训练;商用清洁 / 配送机器人能够在商场、酒店、写字楼等场所高效完成清洁、配送任务;安防巡检机器人可在危险环境或重要区域进行巡逻监控;农业机器人能实现播种、灌溉、采摘等农业生产环节的自动化。在人口结构变化与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这些服务与特种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不断深化。人形机器人也有望在简单工业场景或展示服务中开启早期试点,逐步拓展应用范围。
新兴需求领域:太空作业、深海探索、灾难救援等极端环境对特种机器人的需求呈现增长趋势。这些机器人能够在人类难以到达或危险的环境中执行任务,为人类探索未知世界、应对自然灾害等提供有力支持,开辟了机器人应用的新领域。
(五)产业链价值重构与分化
在未来机器人板块发展过程中,产业链价值将发生重构。资金将高度聚焦于具备核心技术壁垒(如 AI 算法、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和关键场景落地能力的公司。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游具备整机设计与系统集成能力的龙头企业,以及下游深耕高景气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商将更受青睐。
同时,人形机器人主题热度与分化并存,市场将更加理性地辨别真伪龙头,对技术路线选择(如旋转关节 vs. 线性执行器)、工程化量产能力、绑定头部客户的进展给予更高权重,概念炒作公司将逐渐被边缘化。能够提供 “硬件 + 软件 + 算法 + 服务” 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理解垂直行业痛点并实现高效部署的企业,将获得更高溢价,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原文链接:2025 世界机器人大会:前沿科技闪耀,机器人板块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