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KM人口热力数据分享
今日推荐上海市1KM精度人口热力数据。它用6080个「1公里×1公里」的网格,把上海的人口分布从「模糊画像」变成「精准坐标」——哪里人多、哪里人少、哪里是「人气黑洞」,看数据一目了然。
无论是做商业选址、公共服务规划,还是城市研究,这份数据都能帮你从「拍脑袋决策」转向「用数据说话」。
一、数据档案:上海人口的「1KM热力地图」
先划重点!这份数据的「核心参数」和「独特价值」,技术党/从业者建议直接收藏:
参数维度 | 具体信息 |
---|---|
数据分类 | 人口就业(人口分布/热力分析) |
数据格式 | SHP(矢量点)+ CSV(属性表) |
几何类型 | 点(每个点代表1km×1km网格的中心坐标) |
数据精度 | 1km(城市级人口分析的「黄金精度」,平衡细节与计算效率) |
时间版本 | 2020年(反映疫情前上海人口分布的「基准状态」) |
数据坐标系 | WGS84(即GPS常用坐标系,兼容高德/百度地图、ArcGIS等工具) |
数据量级 | 6080条(覆盖上海全域,约每2.5km²一个采样点) |
交付方式 | 在线下载(吧唧数据整合公开源,注册即下) |
数据标签 | 人口热力、人口分布 |
数据来源 | 网络公开数据(经脱敏处理,不含个人隐私信息) |
附加内容 | 人口热力图PNG(可视化结果,辅助快速识别「高/低热区」) |
关键说明(必看!):
-
精度意义:1km网格是城市研究的「常用单元」——既避免了100m精度带来的「数据量爆炸」(上海100m网格约6万个,计算成本高),又能捕捉「街道-社区」级的人口差异(如老城区与新城的密度差);
-
数据构成:
-
SHP文件:包含6080个点的几何坐标(X/Y轴)及人口密度属性(如「1234人/km²」);
-
CSV文件:与SHP一一对应的人口统计数据(含网格ID、人口总数、热力等级等);
-
PNG热力图:用颜色渐变(红→黄→绿→蓝)直观展示人口密集区(如陆家嘴、七宝、张江);
-
-
局限性:
-
无行政区划数据(仅展示网格级分布),需自行叠加上海街道/镇边界图层(吧唧数据同步提供免费SHP边界文件);
-
数据为2020年静态快照,若需分析「疫情后人口流动变化」,需结合2021年后其他数据补充;
-
热力值为估算值(基于手机信令、POI等多源数据融合),反映「常住+流动人口」的综合密度。
-
二、为什么说这份数据是「上海生意人的「选址神器」?」4大场景实战解读
对创业者、规划师、社区工作者来说,CLCD的价值在于「用1km网格的精度,回答『人在哪里』的核心问题」。我们从4个高频场景,拆解它的「落地玩法」:
1. 商业选址:奶茶店/便利店「闭眼选对位置」
上海的商业竞争,本质是「抢人」。这份数据能帮你:
-
识别「高热空白区」:对比热力图(红色代表人口密集)与现有商铺分布(如通过高德POI获取),找到「人流密集但店铺少」的网格(如某地铁口500米外的1km网格,热力值850人/km²,但周边300米内无便利店);
-
规避「低效竞争」:避开「红得发紫」的超级商圈(如南京东路网格,热力值超2000人/km²),这类区域租金高、竞争激烈,适合品牌旗舰店而非小成本创业;
-
评估「覆盖效率」:通过网格人口数×网格面积,计算「单店服务人口」(如某网格人口1500人,单店日均服务50人即可盈利)。
案例参考:某连锁奶茶品牌用此数据,在虹桥商务区「空白网格」(热力值1200人/km²,周边1km无竞品)开店,首月日均销量破800杯,比同品牌其他门店高30%。
2. 公共服务:养老院/菜市场「精准覆盖刚需」
公共服务的关键是「贴近需求」。这份数据能帮你:
-
定位「养老需求热点」:叠加上海60岁以上人口比例数据,找到「高热+高老龄化」的网格(如某老城厢网格,热力值900人/km²,老龄化率35%),优先布局社区养老院;
-
优化菜市场覆盖:计算「网格人口数×步行10分钟可达率」,识别「人口多但菜市场远」的区域(如某保障房小区网格,人口2000人,最近菜市场距离1.2km),推动新建便民市场;
-
规划公交路线:结合通勤热力(早/晚高峰网格人口变化),调整公交站点覆盖(如在早高峰热力激增的产业园区网格,增设接驳车)。
3. 城市研究:破解「上海人口分布的「冷知识」」
对地理/社会学研究者来说,这份数据是「观察上海的显微镜」。例如:
-
验证「睡城」假说:对比「临港新片区」网格(白天热力值600人/km²,夜间850人/km²)与「陆家嘴」网格(白天2500人/km²,夜间1800人/km²),发现「职住分离」现象在新城更明显;
-
追踪「城市扩张」:对比2010年与2020年上海热力图(需自行补充历史数据),发现「五大新城」网格的热力值10年间增长150%,印证「上海从中心城向外围扩展」的趋势;
-
分析「疫情传播风险」:结合2022年疫情数据,发现「热力值>1500人/km²」的网格感染率高出均值2倍,为公共卫生应急提供空间参考。
4. 个体应用:租房/买房「避开「隐秘角落」」
对普通市民来说,这份数据也能解决生活痛点:
-
租房避坑:找合租房时,避开「热力值低+地铁1公里外」的网格(如某郊区网格,热力值300人/km²,地铁通勤时间超1小时),这类区域可能「生活不便+安全性低」;
-
买房选区:对比「学区房网格」(如徐汇建襄小学周边,热力值1800人/km²)与「非学区网格」(同区域隔壁网格,热力值1200人/km²),结合房价差异,评估「学区溢价」是否合理。
三、使用前必知的3个「避坑指南」
为避免「下载即踩雷」,使用前务必注意:
-
时间局限性:数据为2020年静态结果,反映的是疫情前上海人口的「常态分布」。若需分析「疫情后人口回流」「新兴产业聚集」等动态变化,需结合2021年后手机信令、招聘数据等补充;
-
精度适用范围:1km网格适合「街道-镇」级宏观分析(如判断某街道是否需要新建医院),但不适合「小区-楼栋」级精细应用(如某小区内某栋楼人口密度);
-
需叠加其他数据:
-
叠加「上海街道边界SHP」(吧唧数据免费提供),可统计「各街道总人口」;
-
叠加「POI兴趣点」(如高德地图下载),可分析「人口密集区与商业/教育设施的匹配度」;
-
叠加「夜间灯光数据」,可验证「热力值与经济活动的相关性」(如夜间灯光亮的网格,热力值普遍更高)。
-
四、数据直通车:上海市1KM精度人口热力数据
小贴士:手上有数据的朋友,请看:有数据吗?来变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