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ZipList优缺点总结

文章目录

      • ZipList 的优点 (Advantages)
      • ZipList 的缺点 (Disadvantages)
      • 总结 (Summary)


ZipList 的优点 (Advantages)

ZipList 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极致地节省内存,它的所有优点都围绕这一点展开。

  1. 极高的内存利用率 (Excellent Memory Efficiency)

    • 无指针开销:与标准的双向链表(LinkedList)相比,ZipList 不使用前后指针。在64位系统中,一个双向链表节点仅指针部分就需要16个字节(prevnext 指针),这对于存储小数据(如短字符串或小整数)来说是巨大的浪费。ZipList 通过存储前一节点的长度来代替指针,大大减少了元数据开销。
    • 变长编码:无论是记录长度的 previous_entry_length 字段,还是描述数据类型的 encoding 字段,都采用了变长设计。它会根据实际内容的大小选择最紧凑的表示方式,避免了为小数据预留大空间的浪费。例如,存储整数10,它会使用一个极小的编码,而不是固定的8字节int64_t
    • 连续内存存储:整个 ZipList 存储在一块连续的内存中,避免了因大量小内存分配而产生的内存碎片问题。
  2. 内存连续带来的高性能访问 (Good Performance for Sequential Access)

    • 对 CPU 缓存友好:由于数据是连续存储的,当遍历 ZipList 时,可以很好地利用 CPU 的缓存机制(空间局部性原理)。一次内存读取可以将多个相邻的 Entry 加载到缓存中,后续的访问会非常快,这使得它在顺序读写操作上效率较高。

ZipList 的缺点 (Disadvantages)

ZipList 的设计在节省内存的同时,也牺牲了修改操作的灵活性和性能,尤其是在特定场景下。

  1. 连锁更新风险 (Risk of Cascading Updates)

    • 这是 ZipList 最致命的缺点。当在列表中间插入、删除或修改一个 Entry,导致其尺寸发生变化时,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
    • 触发场景:例如,一个 Entry 的内容从 “hello” (5字节) 修改为 “a-very-long-string-that-is-over-254-bytes” (长度超过254字节)。这会导致该 Entry 的总长度发生变化。
    • 连锁反应:它后面一个节点的 previous_entry_length 字段可能需要从 1 字节扩展到 5 字节。这个扩展又使得后面这个节点自身的总长度增加,接着又可能影响到它下一个节点的 previous_entry_length… 这个过程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向后传播。
    • 性能影响:连锁更新需要对列表中的大量数据进行空间重分配和内存复制,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高达 O(N²),这对于写操作频繁的场景是无法接受的。
  2. 不适合存储大量元素 (Inefficient for Large Lists)

    • 查询复杂度高:无论是按索引查找还是按值查找,都无法进行随机访问,必须从头或尾开始逐个节点遍历,时间复杂度为 O(N)。当列表很长时,查找效率低下。
    • 插入/删除效率低:即使不发生连锁更新,在列表的中间位置插入或删除元素,也需要移动该位置之后的所有元素,这涉及大量的内存拷贝操作,时间复杂度为 O(N)
  3. 新增或修改操作涉及内存重分配 (Memory Reallocation on Write Operations)

    • 由于 ZipList 是一个连续的内存块,任何会导致其总长度变化的写操作(插入、删除、内容修改)都可能需要调用 realloc 来重新分配内存。频繁的 realloc 会影响性能,并可能产生额外的内存拷贝。

总结 (Summary)

特性优点缺点
内存使用极致节省:无指针开销,变长编码,减少内存碎片。对写操作敏感,可能因重分配导致内存拷贝。
读操作性能顺序访问快:内存连续,对CPU缓存友好。随机访问慢:查找元素时间复杂度为 O(N)。
写操作性能-非常差:中间插入/删除为 O(N),且有 O(N²) 的连锁更新风险。
适用场景存储少量且短小的元素,例如几十个元素的列表、哈希或有序集合。存储大量元素,或元素大小频繁变化的场景。

核心权衡 (Core Trade-off):
ZipList 的设计是一种典型的用时间换空间的策略。它通过牺牲写操作(尤其是修改操作)的性能,来换取极致的内存效率。

在 Redis 中的应用与演进:
正是因为这些优缺点,Redis 只在列表(List)、哈希(Hash)、有序集合(Zset)的元素数量较少且元素体积较小时,才使用 ZipList作为其底层实现。一旦数据量超过预设的阈值(例如 list-max-ziplist-entrieslist-max-ziplist-value),Redis 就会自动将其转换为更通用的数据结构(如 LinkedList 或 Hash Table),以保证性能。

为了解决 ZipList 最严重的连锁更新问题,Redis 在后续版本中引入了 Listpack。Listpack 同样是紧凑的连续内存数据结构,但通过不同的编码方式(将节点总长度存在自己头部,而不是让后一个节点存前一个节点的长度),成功避免了连锁更新问题,成为了 ZipList 的优秀替代品。

http://www.dtcms.com/a/336420.html

相关文章:

  • leetcode_438 找到字符串中的所有异位词
  • 代码随想录刷题Day34
  • 上位机知识篇---静态库
  • 计算机网络 TCP 延迟确认机制
  • SpringCloud 01 分布式系统
  • 自由学习记录(85)
  • 【k8s、docker】Headless Service(无头服务)
  • 如何提高目标检测模型在小目标检测任务上的性能
  • 海洋牧场助力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生态平衡
  • CF2121A Letter Home
  • python pandas库 series如何使用
  • DNS总结
  • JDK21 虚拟线程详解【结合源码分析】
  • 弹性布局 Flexbox
  • BEVFusion(2022-2023年)版本中文翻译解读+相关命令
  • Java项目架构设计:模块化、分层架构的实战经验
  • Linux(十六)——top命令详解
  • wrap go as a telnet client lib for c to implement a simple telnet client
  • 堆的实际应用场景
  • 【Virtual Globe 渲染技术笔记】8 顶点变换精度
  • C11期作业17(07.05)
  • Microsoft WebView2
  • AMBA-AXI and ACE协议详解(十)
  • Rust:DLL 输出对象的生命周期管理
  • 影刀初级B级考试大题2
  • STM32CUBEMX配置stm32工程
  • Linux学习-多任务(线程)
  • LangChain4j
  • 三分钟在VMware虚拟机安装winXP教程,开箱即用
  • HTTP0.9/1.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