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MIPI-csi调试

调试流程

1. 硬件连线检查

  • 数据线(MIPI Data Lanes) :
    • 确认 IMX415 模组的 4 条数据线 + 1 条时钟线连接正确。
    • 如果是 4-lane 输出,SoC 的 D-PHY 必须也配置成 4-lane 接收。
  • 控制线

    原理图

    • I²C SDA/SCL → &i2c8 控制器管脚。
    • 复位(reset-gpios)→ 对应 GPIO。
    • 时钟输出(xvclk)→ 摄像头 MCLK 引脚。
    • 供电(avdd-supply)→ 对应电源芯片或 LDO。

    2. Device Tree (DTS) 配置确认

    详细情况请看下面设备树详解

    • 链路完整性
      • 用文本方式查找 remote-endpoint,确认 IMX415 → D-PHY → CSI-2 → CIF/ISP 的链路闭环。
      • 确认 data-lanes 数量与硬件一致(IMX415 默认是 4 条 lane)。
    • 极性、时序
      • reset-gpios 极性是否与模组手册一致(IMX415 通常是低电平复位)。
      • 电源域、供电电压节点是否匹配(IMX415 的 AVDD、DVDD、IOVDD 电压要求要符合规格)。
    • 模块状态
      • 所有链路上的核心节点(&i2c8&csi2_dcphy0&mipi0_csi2、CIF/ISP)都要 status = "okay"

    3. 上电与驱动加载检查

    • 查看摄像头 I²C 识别情况

      i2cdetect -y 8  # i2c8 总线
      • 应该能看到地址 0x1a(IMX415)。
      • 如果没有:
        • 确认 xvclk 在探测前已经输出。
        • 确认复位引脚和电源时序 OK。
    • 检查驱动绑定日志

      dmesg | grep -i imx415

      • 应看到传感器驱动注册、解析 DTS、设置时钟/供电等步骤。
      • 异常(比如 probe failed)时检查 I²C、供电和 GPIO 控制逻辑。

      4. 时钟与复位验证

      • 查看 MCLK 是否输出(用示波器测 SoC 输出脚):
        • 正常应有 24MHz 方波(或 DTS 配置的频率)。
      • 复位引脚
        • 上电初期保持复位电平(低),然后释放。
        • 驱动中一般会延时 5~10ms 后再拉高/低以启动工作。

    5. MIPI D-PHY/CSI-2 接收层检查

    • 分析内核日志

      dmesg | grep -i mipi
      • 确认 CSI-2 控制器收到了帧同步信号(Frame Start/End)。

    6. ISP/CIF 数据通路验证

    • 启动视频采集

      media-ctl -p
      • 查看 media graph 链路,确认 imx415 → csi-2 receiver → capture output 有连接。
    • 抓取图像帧

      查看设备

      v4l2-ctl --list-device
      gst-launch-1.0 v4l2src device=/dev/video20 ! videoconvert ! autovideosink
      • 成功抓到数据说明链路正常。
      • 如果 /dev/videoX 打不开:
        • 检查 V4L2 驱动是否注册。
        • 检查 media graph 链是否存在断链。

     结构

    IMX415 节点csi2_dcphy0 节点 之间的连接

    IMX415 → D-PHY → MIPI CSI-2 控制器 → CIF/ISP 的完整视频数据流向示意图

    链路说明

  • I²C 控制链

    • &i2c8 通过 reg = <0x1a> 控制 IMX415 寄存器初始化(分辨率、帧率、MIPI 配置等)。
    • 不参与图像数据传输,仅用于控制。
  • 视频数据链

    • IMX415 的 port/endpoint (imx415_out0) 定义了它的 MIPI 输出端,data-lanes = <1 2 3 4>
    • remote-endpoint = <&mipi_in_ucam0> 让它和 D-PHY 输入端 建立连接。
    • D-PHY 节点(&csi2_dcphy0port@1 (csidcphy0_out) 连接到 CSI-2 控制器输入端 mipi0_csi2_input
    • CSI-2 控制器的输出 mipi0_csi2_output 连接到 CIF/ISP 输入端 cif_mipi_in0
  • 模块作用

    • IMX415:CMOS 传感器,输出 MIPI CSI-2 数据。
    • D-PHY:物理层收发器,将 MIPI 差分信号恢复为逻辑字节流。
    • MIPI CSI-2 控制器:协议层解析器,按 CSI-2 协议拆包,准备送往图像处理单元。
    • CIF/ISP:图像信号处理模块(去噪、白平衡、色彩校正等)。
  • DTS 关键路径对应表

    设备树详解

    csi2_dcphy0节点

    /* * csi2_dcphy0 代表第 0 路的 MIPI CSI-2 D-PHY 控制器节点* 这个节点通常负责将来自摄像头模组的 MIPI D-PHY 信号(高速差分数据)接收下来,* 然后交给后端的 CSI 控制器进行处理。*/
    &csi2_dcphy0 {status = "okay";   /* 启用该硬件模块 */ports {             /* 声明该 PHY 节点的多端口连接关系 */#address-cells = <1>;#size-cells = <0>;/* * port@0 表示 D-PHY 的输入端口(从摄像头进来的信号) */port@0 {reg = <0>;                /* 端口编号 0 */#address-cells = <1>;#size-cells = <0>;/* endpoint@1:定义来自 imx415 摄像头的 MIPI 输入端 */mipi_in_ucam0: endpoint@1 {reg = <1>;   /* 端点编号 *//* 指向摄像头端的 remote-endpoint,用于建立连接关系 */remote-endpoint = <&imx415_out0>;/* 使用的数据通道,MIPI CSI-2 的 Lane 编号从 1 开始 */data-lanes = <1 2 3 4>;  /* 4-lane 配置, 用于高带宽传输 */};};/* * port@1 表示 D-PHY 的输出端口(往 SoC 内部 CSI 控制器送数据) */port@1 {reg = <1>;                /* 端口编号 1 */#address-cells = <1>;#size-cells = <0>;/* endpoint@0:定义输出到 mipi0_csi2_input 的连接 */csidcphy0_out: endpoint@0 {reg = <0>;   /* 端点编号 *//* 指向 CSI 控制器输入端的 remote-endpoint */remote-endpoint = <&mipi0_csi2_input>;};};};
    };

    解析要点

    1. &csi2_dcphy0
      这是设备树里对硬件 D-PHY 控制器的引用(& 表示引用已定义的节点)。

    2. status = "okay";
      表示启用该模块,如果是 "disabled" 则驱动不会初始化这个硬件。

    3. 多端口结构 (ports / port@x / endpoint@y)

      • 一个 D-PHY 节点通常有两个端口:
        • port@0 → 输入端,接摄像头模组 MIPI 输出。
        • port@1 → 输出端,接 SoC 内部 CSI 解析模块。
      • endpoint 内的 remote-endpoint 是建立连接的关键,它在软件中会和目标节点的 endpoint 互相指向,实现拓扑绑定。
    4. data-lanes
      定义 MIPI 使用的 数据通道,高分辨率摄像头通常用 4 lanes 提高带宽。

    i2c8 + imx415 摄像头节点

    /* * i2c8 总线节点* 这个 I²C 控制器用于与摄像头模组(IMX415)进行寄存器配置通信。* MIPI 输出数据不走 I²C,I²C 只用于初始化和控制。*/
    &i2c8 {status = "okay";   /* 启用该 I²C 控制器 *//* 选择 I²C8 使用的 pin 脚复用配置 */pinctrl-0 = <&i2c8m1_xfer>;/** imx415 摄像头节点* @1a 表示 I²C 从设备地址是 0x1A*/imx415: imx415@1a {/* 兼容字符串,对应内核里的摄像头驱动匹配项 */compatible = "sony,imx415";/* I²C 地址 */reg = <0x1a>;/* 摄像头主时钟来源(来自 SoC CRU) */clocks = <&cru CLK_MIPI_CAMERAOUT_M0>;clock-names = "xvclk";  /* 该时钟在驱动中命名为 xvclk *//* 摄像头主时钟输出引脚复用配置 */pinctrl-names = "default";pinctrl-0 = <&cam_clk0m0_clk0>;/* 摄像头所在的电源域 */power-domains = <&power RK3576_PD_VI>;/* 模组的模拟电源,电源管理用到 */avdd-supply = <&vcc_mipidcphy0>;/* 摄像头复位引脚连接到 GPIO1_PB6,低电平有效 */reset-gpios = <&gpio1 RK_PB6 GPIO_ACTIVE_LOW>;/* Rockchip 平台私有属性:摄像头模块索引(第 0 路) */rockchip,camera-module-index = <0>;/* 摄像头朝向(背面) */rockchip,camera-module-facing = "back";/* 模块型号 */rockchip,camera-module-name = "CMK-OT2022-PX1";/* 镜头型号 */rockchip,camera-module-lens-name = "IR0147-50IRC-8M-F20";/* MIPI 数据输出端口配置 */port {imx415_out0: endpoint {/* 连接到 csi2_dcphy0 的输入端 mipi_in_ucam0 */remote-endpoint = <&mipi_in_ucam0>;/* MIPI 使用的数据通道编号,4 lane */data-lanes = <1 2 3 4>;};};};
    };

    解析重点

    1. clocks / clock-names

      • SoC 会通过 CLK_MIPI_CAMERAOUT_M0 输出一个稳定的 MCLK(常见 24MHz)到 IMX415 芯片。
      • 驱动中通过 "xvclk" 名来索引这个时钟。
    2. reset-gpios

      • 控制 IMX415 硬件复位引脚。上电初始化时通常:
        1. 拉低 → 延时 → 拉高 → 延时
        2. 保证芯片寄存器处于已知状态。
    3. avdd-supply

      • 指向电源管理节点,启动传感器前驱动会先 enable 电源,再给时钟,最后释放复位。
    4. port / endpoint

      • 定义 MIPI 输出的拓扑连接关系。
      • remote-endpoint = <&mipi_in_ucam0> 表示物理上 IMX415 输出连接到 D-PHY 控制器的输入端
    5. rockchip,camera-* 属性

      • 这些是 Rockchip 平台定制的私有信息,方便上层 HAL 识别不同模组。

    mipi0_csi2 节点

    /* * mipi0_csi2 节点* 这是 MIPI CSI-2 接收控制器的实例(第 0 路)。* 它的作用是把从 MIPI D-PHY 接收的原始像素数据按照 CSI-2 协议解析成* 内部格式(例如 YUV、RAW),再送给 ISP 或 CIF(Camera Interface Framework)。*/
    &mipi0_csi2 {status = "okay";   /* 启用该 MIPI CSI-2 控制器 */ports {             /* 定义该控制器的所有端口连接关系 */#address-cells = <1>;#size-cells = <0>;/* * port@0 表示它的输入端口(接收来自 D-PHY 的数据流)*/port@0 {reg = <0>;             /* 端口编号 0 */#address-cells = <1>;#size-cells = <0>;/* endpoint@1:接收端点,连接到 D-PHY 输出端 */mipi0_csi2_input: endpoint@1 {reg = <1>;   /* 端点编号 *//* 连接到 csi2_dcphy0 节点的输出端 csidcphy0_out */remote-endpoint = <&csidcphy0_out>;};};/** port@1 表示它的输出端口(将解析后的数据送往下一级,比如 ISP/CIF)*/port@1 {reg = <1>;             /* 端口编号 1 */#address-cells = <1>;#size-cells = <0>;/* endpoint@0:输出端点,连接到 CIF/ISP 输入端 */mipi0_csi2_output: endpoint@0 {reg = <0>;   /* 端点编号 *//* 连接到 cif_mipi_in0(CIF 模块的 MIPI 输入) */remote-endpoint = <&cif_mipi_in0>;};};};
    };

    解析重点

    1. 角色定位

      • mipi0_csi2 是 协议层(Protocol Layer) 模块,它在 D-PHY(物理层)和 ISP/CIF 之间。
      • 数据流向:
        摄像头 → D-PHY → CSI-2 接收控制器(本节点) → ISP/CIF。
    2. 端口关系

      • port@0(输入)
        接 csi2_dcphy0 的输出端 csidcphy0_out
      • port@1(输出)
        接 ISP/CIF 的输入端 cif_mipi_in0
    3. remote-endpoint 的作用
      通过 remote-endpoint 和对端的 endpoint 互相指针,使内核能识别整条 MIPI 通路。

    剩下节点

    /* * rkcif:Rockchip Camera Interface Framework 总控节点* 作用:管理整个平台上的摄像头接口模块(CIF、MIPI、LVDS)。*/
    &rkcif {status = "okay"; /* 启用 CIF 框架 */
    };/** rkcif_mipi_lvds:MIPI/LVDS 接口的接收模块* 作用:从 MIPI CSI-2 控制器接收像素数据。*/
    &rkcif_mipi_lvds {status = "okay"; /* 启用该 MIPI/LVDS 接收器 */port {/* CIF MIPI 输入端,与 mipi0_csi2_output 相连 */cif_mipi_in0: endpoint {remote-endpoint = <&mipi0_csi2_output>; /* 从 CSI-2 控制器输出端接收数据 */};};
    };/** rkcif_mipi_lvds_sditf:MIPI/LVDS 的 SDI 接口(Stream Direct Interface)* 作用:将接收到的像素数据直通给 ISP 虚拟端口。*/
    &rkcif_mipi_lvds_sditf {status = "okay";port {/* MIPI/LVDS 到 ISP 的直通输出端 */mipi_lvds_sditf: endpoint {remote-endpoint = <&isp_vir0>; /* 连接 ISP 虚拟输入端口 isp_vir0 */};};
    };/* * rkcif_mmu:CIF 模块的内存管理单元(MMU)。* 作用:负责内存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用于 DMA。*/
    &rkcif_mmu {status = "okay"; /* 启用 CIF MMU */
    };/* * rkisp:Rockchip ISP(Image Signal Processor)* 作用:对来自 CIF/MIPI 的原始图像数据进行 ISP 处理(去噪、白平衡、颜色校正等)。*/
    &rkisp {status = "okay"; /* 启用 ISP 模块 */
    };/* ISP 专用 MMU */
    &rkisp_mmu {status = "okay";
    };/** rkisp_vir0:ISP 虚拟通道 0* 作用:ISP 的一个输入通道,可接收来自 CIF 的数据流。*/
    &rkisp_vir0 {status = "okay";port {#address-cells = <1>;#size-cells = <0>;/* ISP 虚拟通道 0 的输入端,与 MIPI/LVDS SDI 输出相连 */isp_vir0: endpoint@0 {reg = <0>;remote-endpoint = <&mipi_lvds_sditf>;};};
    };/* ISP 虚拟通道 0 的 SDI 接口(输出) */
    &rkisp_vir0_sditf {status = "okay";
    };/** rkvpss:Video Post Processing Subsystem* 作用:视频后处理子系统(例如缩小、裁剪、色彩空间转换)。*/
    &rkvpss {status = "okay";
    };/* VPSS 的 MMU */
    &rkvpss_mmu {status = "okay";
    };/* VPSS 虚拟通道 0 */
    &rkvpss_vir0 {status = "okay";
    };

    链路流程

    1. 摄像头(通过 MIPI CSI-2 接口)输出原始图像数据|▼
    2. MIPI CSI-2 控制器(例如 &mipi0_csi2)解析协议|▼
    3. CIF MIPI/LVDS 接收模块(&rkcif_mipi_lvds)- DTS: 接收端口 `cif_mipi_in0`- remote-endpoint = <&mipi0_csi2_output>- 作用:从 CSI-2 控制器获取像素流,准备送给下一级|▼
    4. CIF MIPI/LVDS SDI 接口(&rkcif_mipi_lvds_sditf)- DTS: 输出端口 `mipi_lvds_sditf`- remote-endpoint = <&isp_vir0>- 作用:将 CIF 接收到的数据直通给 ISP 虚拟通道|▼
    5. ISP 虚拟通道 0(&rkisp_vir0)- DTS: 输入端口 `isp_vir0`- remote-endpoint = <&mipi_lvds_sditf>- 作用:作为 ISP 的一个输入 Pad,接收 CIF 提供的原始数据|▼
    6. ISP 模块(&rkisp)- 作用:对 RAW 数据进行 ISP 处理(去噪、白平衡、色彩校正等),输出 YUV/RGB 格式|▼
    7. ISP vir0 SDI 接口(&rkisp_vir0_sditf)- 作用:ISP 处理后的图像流出口,可送给 VPSS|▼
    8. VPSS 模块(&rkvpss)- 作用:视频后处理(缩放、裁剪、旋转、格式转换等)|▼
    9. VPSS 虚拟通道 0(&rkvpss_vir0)- 作用:作为 VPSS 的一个输出通道,数据可送到显示、编码器或文件输出

    图形化链路示意

    http://www.dtcms.com/a/332124.html

    相关文章:

  • 物联网系统中传感器到网关到物联网平台的传输路径、协议、原理、用途与架构详解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OpenCompass 评测指标全解析:让大模型评估更科学
  • tun/tap 转发性能优化
  • 当云手机出现卡顿怎么办?
  • 自适应UI设计解读 | Fathom 企业人工智能平台
  • 基于微信小程序的家教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基于asp.net/c#的家教服务平台/基于asp.net/c#的家教管理系统
  • Boost库中boost::function函数使用详解
  • OpenCV-循环读取视频帧,对每一帧进行处理
  • GoLand深度解析:智能开发利器与cpolar内网穿透方案的协同实践
  • 0814 TCP通信协议
  • 一款开源的远程桌面软件,旨在为用户提供流畅的游戏体验,支持 2K 分辨率、60 FPS,延迟仅为 40ms。
  • 数据库访问模式详解
  • [TryHackMe](知识学习)---基于堆栈得到缓冲区溢出
  • opencv基础学习与实战(2)
  • Linux中的日志管理
  • 学习嵌入式第二十八天
  • 中山清华:基于大模型的具身智能系统综述
  • app-4 日志上传
  • 从0到1:C++ 语法之引用
  • qt项目中解决关闭弹窗后执行主界面的信号槽时闪退问题
  • 基于wireshark的USB 全速硬件抓包工具USB Sniffer Lite的使用
  • 多线程安全和性能测试
  • 珠海社保缴费记录如何打印
  • MyBatis Interceptor 深度解析与应用实践
  • CTFShow PWN入门---Kernel PWN 356-360 [持续更新]
  • 【嵌入式汇编基础】-ARM架构基础(五)
  • c/c++实现 TCP Socket网络通信
  • Docker存储卷备份策略于VPS服务器环境的实施标准与恢复测试
  • Linux 进程与内存布局详解
  • RecyclerView 拖拽与滑动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