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客匠人:共情力在创始人IP塑造中的作用
在个人品牌建设中,有一个能力常常被忽视,但对创始人IP的塑造至关重要,那就是“共情”。共情,指的是理解并感受他人情绪与处境的能力。很多人希望被理解,但并非所有人都能做到真正地理解他人。
在个人品牌和商业运作中,共情是连接的基础。缺乏共情,沟通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很难建立深层次的信任和认同。
共情的力量
刘媛媛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共情的重要性。她出身河北农村,高中时成绩倒数,但在意识到只有学习才能改变命运后,用三个月时间从年级后列跃升至第一。虽然高考失利,她依然在大学期间跨专业考入北大法律系研究生。
在参加《超级演说家》时,她围绕励志、成长和社会现象进行演讲,并将自己的真实经历融入其中,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正是这种带有个人温度的表达,让她收获了大量认同,也为后续的职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种情感连接让观众不仅记住了她的故事,还更容易对她产生信任。当她后续开展业务时,人们会基于这种信任继续关注甚至支持她。
类似的例子还有雷军。他在短视频中常常展示生活化的一面,比如聊热门游戏,或分享出差中的见闻。这种内容让公众感到亲近,粉丝数量也随之快速增长。
共情的三个维度
共情不仅存在于商业领域,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重要。设想一个场景:伴侣抱怨自己每天熬夜加班很疲惫,甚至想辞职。如果直接用现实问题回应,例如“那房贷怎么办”,可能会让对方觉得你不理解他的感受。而先表达理解与关心,更容易让对方感到被接纳。
在创始人IP的打造中,共情同样是关键。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
身份共情
借助相似的背景与身份快速建立亲近感,例如同样的家乡、家庭角色、职业经历或兴趣爱好。这种共通性可以缩短心理距离,让受众更容易产生信任。欲望共情
通过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发情感共鸣。例如表达对摆脱困境的渴望、达成目标的决心,或追求特定理想的动力。这种方式不仅传递了个人形象,也能激励受众。行为共情
用真实的经历让形象更立体。可以是曾经的失败与教训,也可以是为目标付出的努力。真实的故事会让人感到亲近,并增强IP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共情与创始人IP的关系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创始人的个人形象不应只是符号化的存在,而应当有温度、有情感。共情能帮助创始人更深入地理解受众的需求与心理状态,从而在沟通中找到共鸣点。
一旦这种连接建立起来,创始人不再只是商业活动的发起者,而是一个能被理解、被信任的人。这种关系的稳固性,往往比单纯的营销活动更持久。
共情力并不是单纯的技巧,而是一种长期的习惯与能力,需要不断在交流中培养。无论是通过身份、欲望还是行为去建立连接,其核心都是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对于创始人来说,这不仅有助于塑造更真实、有温度的IP形象,也能在长期发展中获得更深的认同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