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虚拟乐队“天鹅绒落日”:AI生成音乐引发的行业风暴

引言

近日,音乐行业掀起了一阵关于一支名为“The Velvet Sundown”(天鹅绒落日)乐队的新闻热潮。原因何在?这支乐队很可能并非真正的乐队,其音乐也或许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共识认为,这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本文将探讨围绕这支“乐队”的争议,反思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探讨音乐等创意行业可采取哪些措施,以减缓AI生成内容在主流流媒体平台持续爆火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The Velvet Sundown: Unveiling AI's Center Stage Act


关于乐队及近期的质疑

The Velvet Sundown被介绍为一支融合迷幻和另类流行风格的乐队,于2025年初在Spotify平台亮相,仅仅几周时间便积累了40万至65万的月活听众。截至本文撰写时,该乐队已发行两张专辑——《Floating on Echoes》和《Dust and Silence》。令许多人感到诧异甚至怀疑的是,这两张专辑发布时间仅相隔十五天,第三张专辑则定于7月14日上线。

那么,为什么The Velvet Sundown会因被认为是AI生成乐队而争议不断?

有趣的是,尽管目前所有关于乐队成员的照片看起来也像是AI作品,The Velvet Sundown在其X(前身为Twitter)账号上坚决否认他们是AI生成的,声称乐队四名成员都是真实存在的人,他们的作品也同样真实。然而,这些说法很快就被质疑并被逐步揭穿。

就在本文撰写前的几个小时,一位乐队发言人承认,这一切实际上是一场“艺术恶作剧”,他们的音乐是通过Suno——一款AI音乐生成工具——创作的。发言人表示:

“这只是营销,是一种‘钓鱼’……有时候,虚假的东西比真实的还更有影响力。”

在这一揭示公布之前,根据多方来源、调查和推测,业界早已几乎一致认为该乐队是由AI创造的。回头看,有很多明显的线索。


The Velvet Sundown


或许最明显的线索就是网络上那些“成员”照片:他们的造型极为相似,皮肤过于光滑,五官特征也和典型的AI生成头像非常吻合。坦率地说(作者个人观点),很难不察觉照片中的四位男子并不是真实存在:只需看看弹吉他那只手的手指就能发现问题。

更可疑的是,关于这支乐队完全没有任何真实的“人类痕迹”:没有接受媒体采访的记录、没有演出、没有与成员相关的社交媒体账号,甚至没有公开露面的痕迹。尽管网上有许多他们“外出”活动的“照片”,甚至看起来还在“巡演”。

值得注意的是,像Deezer这样会对上传曲目进行严格分析的平台,已经将乐队的部分曲目标记为“可能为AI生成”。其他检测工具如Ircam Amplify分析后显示,13首歌中有10首被判定为100%概率为AI生成,另有一首为98%,同时也指出Suno为生成工具。


AI生成音乐的潜在影响与后果

在承认通过AI生成内容进行“钓鱼”和营销以吸引大众关注后,我们不禁要停下来思考,AI工具在当今音乐产业中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像本文所述这样的项目能够在Spotify等平台迅速走红,说明“人类创作”和“人工智能创作”之间的界限已经大大模糊,这不仅让人质疑真实作品的价值,甚至可能对真正的音乐人和乐队造成负面影响。

从经济层面来看,如果此类事件再次发生,AI有可能在主流流媒体平台上大规模泛滥,填满歌单,扭曲数据指标,并影响真实(人类)艺术家的收入。同时,公众也可能因此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影响到艺术家与听众之间的关系——因为大家会怀疑自己听到的到底是真实艺术创作,还是机器算法的产物。

当然,AI在创意产业中的应用也不全是负面:如果在遵循坚实伦理标准的前提下,AI可以成为作曲、试验和协作的有力工具。流媒体平台必须在任何完全或部分由AI生成的曲目上强制标注“AI创作”标签。此外,还需采用更好的方法提升创作者的可追溯性,比如引入税务或个人身份信息,以及更严密的认证手段。另一个保护人类艺术家的重要措施,是为传统创作者设立法律地位,包括针对合成内容的不正当竞争补偿。

最后,以下是部分地区正在采取的监管措施示例:

  • 欧盟

    :正在讨论《人工智能法案》,其中包括要求声明文化内容(包括音乐)是否使用了生成式AI。

  • 美国

    :发起了“Human Artistry Campaign”,要求在AI生成作品中使用真实艺术家声音和风格时必须具备透明度和获得同意。


结论

截至目前,The Velvet Sundown 毫无疑问并不是真正的乐队,而是一个借助AI技术制造的艺术项目,旨在挑战艺术、真实与音乐消费的边界。其创作者最近已承认这是一场“艺术恶作剧”,而这一案例也为我们带来了严肃的讨论:对于非人类直接创作的音乐作品,我们应该赋予怎样的价值?音乐产业和平台又该如何应对类似AI生成内容?AI的“返场”已然登台,但我们会为此喝彩,还是发出质疑?

最终,The Velvet Sundown 这支虚拟乐队,似乎真正弹奏出了争议的“正确音符”。

http://www.dtcms.com/a/320304.html

相关文章:

  • STM32——STM32CubeMX
  • 【华为机试】113. 路径总和 II
  • Java异常处理机制深度解析:构建健壮程序的核心
  • C++ AVL树实现详解:理论+代码+图解
  • 使用Cloud Document Converter将飞书文档导出为markdown
  • 神经网络中一般都包含哪些关键层,每一层的作用是什么?
  • Gemini-CLI-项目原理流程总结
  • 大模型2位量化原理解析
  • Redis面试精讲 Day 16:Redis性能监控与分析工具
  •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制作简单的游戏素材
  • 腾讯位置服务 —— 预估订单路线金额(使用Drools规则引擎处理)
  • Gitee上免费搭建博客
  • 基于C++深度学习 (NCNN、MNN、OpenVINO)OpenCV 等实践
  • 第二集 测试概念
  • 8月7号打卡
  • python---函数的形参与实参
  • C++的入门学习
  • 拷贝数组练习
  • 瞬态吸收光谱仪的基本原理
  • Ubuntu 系统 Docker 启动失败(iptables/nf\_tables)
  • 【CodeButty + 自制MCP】给AI装上翅膀,快速绘制思维导图
  • 驱动-设备树插件注册子系统
  • 【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模型应用落地:微调与RAG的角色与实践
  • 为什么需要日志收集系统
  • 人工智能——自动微分
  • 大数据中需要知道的监控页面端口号都有哪些
  • C语言学习笔记——文件
  • 基于Python的实习僧招聘数据采集与可视化分析,使用matplotlib进行可视化
  • iptables封堵实验
  • Java——详解形参实参方法的重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