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一篇文章读懂AI Agent(智能体)

一、前言​

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是2024年一个火热的话题。笔者最近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学习与研究,期间也通过智能体开发平台成功搭建了一些有趣的Agent。所以计划通过本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笔者对于AI Agent的些许理解。​

二、AI Agent 是什么​

AI Agent,即人工智能体,是一种能够感知环境、进行自主理解、决策和执行动作的智能实体。简单理解,是一种基于大语言模型,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调用工具来逐步完成给定目标的计算机程序。​

可能大家会疑问,AI Agent又和LLM、RAG有什么区别?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我们不妨,先通过对比 LLM、RAG 的用途,来更好地理解 AI Agent。​

1、LLM​

LLM(大语言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生成自然语言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含义,并处理各种自然语言任务,如文本摘要、问答、翻译等。简单理解是语言的逻辑推理,如我们常见的Chat GPT、文心一言、通义千问等

但由于LLM的知识是提早训练好的内容,时效性不强;加上用于训练的知识一般来源于公域的标准化知识,存在局限性。为了解决LLM知识有限的问题,需要把外部的知识提供给LLM进行学习,让它理解之后表达出来,这时候就需要用到RAG技术。​

2、RAG​

RAG(检索增强生成)是一种结合了外部信息检索与大型语言模型生成能力的技术,用于处理复杂的信息查询和生成任务。在大模型时代,RAG 通过加入外部数据(如本地知识库、实时数据等)来增强 AI 模型的检索和生成能力,提高信息查询和生成质量。比如:文心一言的插件服务,支持把实时又或者私有化知识提供给LLM。

总结而言,RAG是一种技术,作用于LLM,目的是增加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3、AI Agent与LLM、RAG的关系​

如果把AI Agent理解为一个智能实体的话,LLM充当着智能体的“大脑”角色。​

AI Agent 会利用 LLM 的推理能力,把问题进行拆解,形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并定义好这些小问题之间的前后关系,先处理哪个,再处理哪个。然后按照顺序,调用 LLM 、 RAG 或者外部工具,来解决每一个小问题,直至解决最初的问题。

三、AI Agent 的基础架构​

上文提及到,LLM充当着智能体的大脑,但仅仅有“大脑”并不能完成复杂任务的执行。作为智能体,还需要如“神经感官系统”以及“肢体”的参与,这时候引入AI Agent的基础架构。

▲由LLM驱动的智能体系统​

如上图所示,Agent由4个关键部分组成,分别是:规划(Planning)、记忆(Memory)、工具(Tools)、行动(Action)​

1、规划(Planning)​

“规划”充当着智能体的“思维模式”。如果用人类来类比,当接到一个任务时,我们的思维模式可能会像下面这样:​

首先会思考怎样完成这个任务。​

然后会把任务拆解成多个子任务分步进行。​

接着评估现有工具能够帮助我们高效达成目的。​

在执行任务的时候,我们会对执行过程进行反思和完善,以持续调整策略。​

执行过程中思考任务何时可以终止。​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 LLM 提示工程(Prompt),为智能体赋予这样的思维模式。比如:在编写Prompt的时候运用ReAct、CoT等推理模式,引导LLM对复杂的任务进行拆解,拆分为多个步骤,一步步思考和解决,从而使输出的结果更加准确。​

2、记忆(Memory)​

记忆是什么?当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人类的大脑已经在使用记忆。记忆是大脑存储、保留和回忆信息的能力。​

仿照人类的记忆机制,智能体分为了两种记忆机制​

短期记忆,如:单次会话的上下文记忆会被短暂的储存,以用于多轮会话,在任务完结后被清空。​

长期记忆,长时间被保留的信息,如:用户的特征信息、业务信息,通常用向量数据库来存储和快速检索。​

3、工具(Tools)​

智能体具备感知环境与决策执行的能力,这离不开“神经感官系统”的帮助,“工具”便充当着这个角色。智能体通过工具从周边环境获取到信息(感知),经过LLM处理后再使用工具完成任务(执行)。​

所以我们需要为智能体配备各种工具以及赋予它使用工具的能力。比如:​

通过调用软件系统不同应用模块的API,获取到指定的业务信息,以及执行业务的操作权限。​

通过调用外部的插件工具,来获取原本LLM并不具备的能力,如:文心的Chat files插件获取文档解析能力;扣子的ByteArtist插件获取文生图能力等。​

这里便运用到了上文提及的RAG相关技术

▲扣子平台的插件商城​

4、行动(Action)​

智能体基于规划和记忆来执行具体的行动,这可能包括与外部世界互动,或者通过工具的调用来完成一个动作,具体来说就是一个输入(Input)任务的最终输出(Output)。​

如:实体AI机器人完成一个“鼓掌”动作的任务;又或者软件系统中,由AI助手创建一个待办任务。

行动1:使用地图工具(Tools)获取当前所在方位​

结果1:得出附近餐厅列表​

第2步(确定匹配餐厅)​

推理2:确定预订的餐厅,需要知道您的饮食偏好以及其余细节(如:吃饭时间、人数)​

行动2:从记忆(Memory)中获取您的饮食偏好、人数、时间等信息​

结果2:确定最匹配的餐厅​

第3步(预订餐厅)​

推理3:基于结果2,评估当前所拥有的工具能否完成餐厅预订​

行动3:使用相关插件工具,进行餐厅预订(Aciton)​

结果3:任务完成​

五、Agent 与 To B产品应用场景​

对AI Agent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们可以把这套框架思想代入到To B产品的功能AI化设计中。比如:通过AI Agent完成搭建报表、创建任务、生成工作报告等工作。这里拿【生成工作报告】为例子,分享一下笔者的思路:​

在CRM系统中,写工作报告(周报、月报)是一个周期性的高频工作。这个工作可分为几个阶段:​

1、手动阶段​

刚开始,员工填写工作报告需要以下好几步:​

第一步:通过各种方式整理汇报周期内,联系了哪些客户;商机都推进到什么阶段;哪些客户完成转化成交,成交业绩多少等行为信息​

第二步:把零散的行为信息,重新梳理,转化为汇报格式(如:内容+当前进度+预期等格式)​

第三步:选择汇报人,提交报告​

这个过程中,员工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了收集与整理行为信息的工作上。

行动1:使用地图工具(Tools)获取当前所在方位​

结果1:得出附近餐厅列表​

第2步(确定匹配餐厅)​

推理2:确定预订的餐厅,需要知道您的饮食偏好以及其余细节(如:吃饭时间、人数)​

行动2:从记忆(Memory)中获取您的饮食偏好、人数、时间等信息​

结果2:确定最匹配的餐厅​

第3步(预订餐厅)​

推理3:基于结果2,评估当前所拥有的工具能否完成餐厅预订​

行动3:使用相关插件工具,进行餐厅预订(Aciton)​

结果3:任务完成​

五、Agent 与 To B产品应用场景​

对AI Agent有了初步的了解后,我们可以把这套框架思想代入到To B产品的功能AI化设计中。比如:通过AI Agent完成搭建报表、创建任务、生成工作报告等工作。这里拿【生成工作报告】为例子,分享一下笔者的思路:​

在CRM系统中,写工作报告(周报、月报)是一个周期性的高频工作。这个工作可分为几个阶段:​

1、手动阶段​

刚开始,员工填写工作报告需要以下好几步:​

第一步:通过各种方式整理汇报周期内,联系了哪些客户;商机都推进到什么阶段;哪些客户完成转化成交,成交业绩多少等行为信息​

第二步:把零散的行为信息,重新梳理,转化为汇报格式(如:内容+当前进度+预期等格式)​

第三步:选择汇报人,提交报告​

这个过程中,员工把大部分的时间都耗在了收集与整理行为信息的工作上。

▲手动阶段写工作周报

2、Copilot阶段​

由于引入了LLM,员工在写工作报告的时候,可以省去了整理零散信息,撰写报告的一步。​

此时只需要把报告要求发给LLM,让LLM基于零散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最后自动撰写工作报告。当提问中不含有汇报人等信息,LLM将通过多轮会话的方式进行获取。​

3、Agent阶段​

到了Agent的阶段,我们不妨以智能体的基础框架出发,构建【工作报告智能体】的框架。​

规划(Planning),编写Prompt的时候,让LLM对“生成工作报告”任务进行拆解,分为了获取基础数据—整理输出报告—选择汇报人—执行提交四步。​

工具(Tools),受限于LLM无法获取私有化知识的问题,通过RAG技术,接入数据中心API来获取客户联系、流转、成交等明细数据;以及接入工作报告应用API来获取“填写”与“提交”的业务执行权限。​

记忆(Memory),把员工以往的汇报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出汇报文案风格、内容格式、汇报周期、汇报人等特征信息,作为长记忆进行存储,供撰写报告时使用。​

行动(Action),基于工作报告应用开放的执行权限,待LLM成功生成工作报告后,自动执行提交操作,完成任务。

▲工作报告智能体框架​

通过这个方式,员工只需要给Agent下达写工作报告的任务(设置定时任务或手动触发),Agent将会自动完成数据采集、报告撰写、选择汇报人、报告提交操作。

工作报告智能体demo

六、总结​

如果把“To B软件的AI化”类比于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23年LLM的推出,相当于To B软件应用的自动化程度由L1阶段升级到L2阶段;AI Agent的到来,让自动化程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由L2阶段升级到L4阶段。​

▲人类与AI协同的三种模式​

随着AI Agent自主性的进一步加强,将会逐渐替代越来越多的重复性工作。但从To B软件的角度来看,AI最终解决的核心问题仍然不变—「降本增效」。​

因此,作为产品经理,在提升自己AI能力的同时,还要持续提高自己对于产品所在行业的业务理解能力。毕竟在没有找到核心场景前,就算配套再先进的工具也带来不了任何价值。

http://www.dtcms.com/a/310309.html

相关文章:

  • spring boot 启动报错---java: 无法访问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错误的类文件
  • 获取LLM 内部的结构信息和矩阵维度信息
  • LeetCode 热题100:206. 反转链表
  • 【AI问答】PromQL中interval和rate_interval的区别以及Grafana面板的配置建议
  • 从本地到云端:将Linux文件夹上传至GitHub仓库的完整指南
  • 动态爱心树
  • 商汤悟能具身智能平台让机器人「觉醒」
  • Mysql 实战问题处理速通
  • 《操作系统真象还原》 第五章 保护模式进阶
  • h5独立部署
  • Galaxea机器人由星海图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仿人形机器人
  • 国内短剧CSP系统开发:技术架构与合规实践全解析
  • GESP2025年6月认证C++八级( 第三部分编程题(1)树上旅行)
  • 一体化伺服电机在自动焊接设备中的控制转台转动部分应用案例
  • 【文章素材】3dBackgroundBoxes(3D背景盒子组件)项目及文章思路
  • 【PHP 自动加载机制详解】
  • HCIA实验——2.EVE模拟器的安装【完成】
  • iOS企业签名掉签,iOS企业签名掉签了怎么办?
  • 书生浦语第五期L0G1000
  • 【算法】指数滑动滤波器
  • 算法篇----位运算
  • 基于SAMP算法OFDM系统信道估计
  • 学习笔记090——Ubuntu 中 UFW 防火墙的使用
  • 香港正式启动稳定币牌照制度!推动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
  • 本地浏览器设置上网代理服务
  • Linux编程: 10、线程池与初识网络编程
  • 通用障碍物调研
  • Java 大视界 -- Java 大数据机器学习模型在电商产品定价策略优化与市场竞争力提升中的应用(375)
  • 阿里云oss上传文件 普通上传和分片上传方法封装
  • Unity UI的未来之路:从UGUI到UI Toolkit的架构演进与特性剖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