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eetCode 热题 100】34. 在排序数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二分查找

Problem: 34. 在排序数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
给你一个按照非递减顺序排列的整数数组 nums,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请你找出给定目标值在数组中的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如果数组中不存在目标值 target,返回 [-1, -1]。
你必须设计并实现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的算法解决此问题。

文章目录

  • 整体思路
  • 完整代码
  • 时空复杂度
    • 时间复杂度:O(log N)
    • 空间复杂度:O(1)

整体思路

这段代码旨在解决一个经典的搜索问题:在排序数组中查找元素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位置 (Find First and Last Position of Element in Sorted Array)。问题要求在一个升序排序的数组 nums 中,找到给定目标值 target 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如果 target 不存在,则返回 [-1, -1]

该算法采用了一种非常精妙和通用的方法:两次二分查找。它将原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

  1. 查找 target下界 (Lower Bound),即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target 的元素的位置。
  2. 查找 target + 1下界,即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target + 1 的元素的位置。

通过这两个下界,就可以巧妙地推导出 target 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1. lowerBound 辅助函数

    • 这是算法的核心。它实现了一个标准的二分查找,其目标是找到一个值 val 的下界。
    • 它采用“左闭右开”区间 [left, right) 的模板。
    • 循环的逻辑是:如果 nums[mid] < val,则下界一定在 mid 右侧;如果 nums[mid] >= val,则 mid 本身可能是下界,或者下界在 mid 左侧。
    • 最终返回的 left 值,就是数组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val 的元素的索引。这个函数是解决一类“查找边界”问题的通用工具。
  2. 查找起始位置 (left)

    • 直接调用 lowerBound(nums, target)。根据 lowerBound 的定义,它返回的就是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target 的元素的位置。
    • 如果 target 存在,这个位置就是 target 的起始位置。
  3. 处理 target 不存在的情况

    • 在找到起始位置 left 后,必须进行一次校验。
    • if (left == nums.length || nums[left] != target):
      • left == nums.length: lowerBound 返回数组长度,说明数组中所有元素都小于 target
      • nums[left] != target: lowerBound 返回了一个位置,但该位置的元素不是 target(而是第一个比target大的元素)。
    • 如果满足以上任一条件,说明 target 在数组中不存在,直接返回 [-1, -1]
  4. 查找结束位置 (right)

    • 这一步是算法最巧妙的地方。它通过查找 target + 1 的下界来间接确定 target 的上界。
    • 调用 lowerBound(nums, target + 1) 会返回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target + 1 的元素的位置。
    • 这个位置,恰好就是 target 这个值在数组中可能出现的最右位置的再下一个位置
    • 因此,target 的结束位置就是 lowerBound(nums, target + 1) - 1
  5. 合成并返回结果

    • 将计算出的起始位置 left 和结束位置 right - 1 组合成一个数组 [left, right - 1] 并返回。

完整代码

class Solution {/*** 在一个已排序的数组中查找目标值的起始和结束位置。* @param nums 一个已升序排序的整数数组* @param target 目标整数* @return 包含起始和结束位置的数组,如果不存在则返回 [-1, -1]*/public int[] searchRange(int[] nums, int target) {// 步骤 1: 使用 lowerBound 查找 target 的起始位置。// left 指向第一个 >= target 的元素。int left = lowerBound(nums, target);// 步骤 2: 校验 target 是否存在于数组中。// 如果 left 越界,或者 left 指向的元素不等于 target,说明 target 不存在。if (left == nums.length || nums[left] != target) {return new int[]{-1, -1};}// 步骤 3: 使用 lowerBound 查找 target 的结束位置。// 这里的技巧是查找 target + 1 的下界。// right 指向第一个 >= target + 1 的元素。// 这个位置的前一个位置,就是 target 的最后一个出现位置。int right = lowerBound(nums, target + 1);// 步骤 4: 合成并返回结果。// 起始位置是 left,结束位置是 right - 1。return new int[]{left, right - 1};}/*** 二分查找辅助函数,用于查找 target 的下界(Lower Bound)。* @param nums 排序数组* @param target 目标值* @return 数组中第一个大于或等于 target 的元素的索引。如果所有元素都小于target,则返回 nums.length。*/private int lowerBound(int[] nums, int target) {// 采用左闭右开的搜索区间 [left, right)int left = 0;int right = nums.length;while (left < right) {// 防止 (left + right) 溢出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如果中间值小于目标值,则下界一定在右侧if (nums[mid] < target) {left = mid + 1;} else { // nums[mid] >= target// 如果中间值大于或等于目标值,则 mid 可能是下界,或者下界在左侧right = mid;}}// 循环结束时,left 就是第一个 >= target 的位置return left;}
}

时空复杂度

时间复杂度:O(log N)

  1. 算法核心:该算法的主体是两次调用 lowerBound 函数,而 lowerBound 本身是一个标准的二分查找。
  2. 计算依据
    • 第一次调用 lowerBound(nums, target) 的时间复杂度是 O(log N)
    • 第二次调用 lowerBound(nums, target + 1) 的时间复杂度也是 O(log N)
    • 其余操作(校验、数组创建)都是 O(1) 的。

综合分析
算法的总时间复杂度是 O(log N) + O(log N) = O(2 * log N)。在 Big O 表示法中,常数因子被忽略,因此最终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

空间复杂度:O(1)

  1. 主要存储开销:算法在执行过程中,只使用了少数几个整型变量来存储状态,如 left, right, mid
  2. 计算依据
    • 这些变量的数量是固定的,不随输入数组 nums 的大小 N 的变化而改变。
    • 返回的结果数组 new int[]{-1, -1}new int[]{left, right - 1} 的大小是固定的2,不计入辅助空间复杂度。

综合分析
算法所需的额外辅助空间是常数级别的。因此,其空间复杂度为 O(1)

http://www.dtcms.com/a/304560.html

相关文章:

  • 文件操作与IO流
  • 【Pycharm】Python最好的工具
  • pycharm中安装pythonocc
  • 【22】C# 窗体应用WinForm ——定时器Timer属性、方法、实例应用,定时切换画面
  • Android开发中compose ui深度分析
  • Qt Quick 与 QML 移动应用开发
  • 再谈亚马逊云科技(AWS)上海AI研究院7月22日关闭事件
  • Android 解决键盘遮挡输入框
  • 2.2.23-2.2.24规划采购管理-定制项目管理计划
  • C++算法学习专题:哈希算法
  • 预装Windows 11系统的新电脑怎么跳过联网验机
  • AI峰-关于AI的意识-AI浪潮下
  • 【高等数学】第七章 微分方程——第三节 齐次方程
  • 代码随想录——数组——移除元素——双指针
  • openeuler24.03部署k8s1.32.7高可用集群(三主三从)
  • 《Spring Cloud Config配置中心核心原理与动态刷新方案》
  • Singapore
  • 聚观早报 | 三星获特斯拉AI芯片订单;小米16首发成安卓最强SOC;iPhone 17 Pro支持8倍光学变焦
  • Kubernetes 核心准备:从 Pod 本质到网络模型全解析
  • 作物生长模型Oryza V3实战16:气象数据集
  • 个人健康管理小程序(消息订阅、Echarts图形化分析)
  • 如何调整服务器的内核参数?-哈尔滨云前沿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已经成为当前AI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技术突破。
  • Apache Ignite Cluster Groups的介绍
  •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MOPSO)解决ZDT1问题
  • 嵌入式系统分层开发:架构模式与工程实践(一)
  • Spring Boot 2整合MyBatis Plus详细指南
  • 【面试场景题】阿里云子账号设计
  • 从零开始学习Dify-爬取网站文章,批量提取和输出热点摘要(十)
  • CRMEB电商系统集群部署指南:阿里云COS静态文件加速与资源分离最佳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