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选择题2

1.操作系统的功能中,具有处理中断事件的功能是(处理器管理)。

2.GNU计划的目标是创建一套(完全自由)的操作系统。

3.对 RHEL(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源代码再编译的系统是(CentOS)。

4.Linux系统是类(UNIX)系统。

5.CentOS安装过程中,在安装信息摘要界面必须设置的配置项具有的符号是(告警符号)

6.CentOS系统安装完成后,可以用来测试其安装有效的命令是 (cat /etc/os-release)。

ls cpu: ls命令用于列出目录内容,cpu不是一个标准的目录或文件名,该命令通常会报错。查看CPU信息可用 lscpu。

cat /etc/os-release: 这个文件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发行版信息,如名称、版本、ID等。查看此文件的内容可以确认CentOS系统已安装及其版本,是验证安装有效的常用方法。类似的文件还有/etc/system-release 或 /etc/redhat-release (在CentOS/RHEL中)。

ls Version: Version 不是一个标准的文件或目录名,除非用户特意创建。

cat version: 同C,version 不是一个标准的系统文件名。若想查看内核版本,可用 cat /proc/version 或 uname -r。

因此,cat /etc/os-release是测试CentOS安装有效的合适命令。

7.操作系统对信息资源的管理的功能是(文件管理)。

8.通过键盘以图形方式安装openEuler时,能够展开下拉菜单的按键是(Enter或空格键)。

在大多数图形用户界面(GUI)和文本用户界面(TUI)中,键盘导航遵循一定的约定:

A.Tab键: 用于在可交互的控件之间切换焦点。

B.Enter或空格键: 当一个控件(如按钮、复选框、下拉菜单)获得焦点后,按Enter键或空格键通常会触发其主要动作。对于下拉菜单,这意味着展开它以显示选项列表。

C.水平方向键 (左/右箭头): 通常用于在某些类型的控件(如滑块、选项卡)内移动,或者在文本框中移动光标。

D. 垂直方向键 (上/下箭头): 通常用于在列表、菜单或已展开的下拉菜单中上下选择项目。有时,当焦点在未展开的下拉菜单上时,按向下箭头键也可能展开它。  不过,最通用的展开下拉菜单的按键是获得焦点后的Enter键或空格键。openEuler的安装界面(通常基于Anaconda或类似技术)会遵循这类标准交互。

9.系统的物理内存不够用时,会使用的分区是(swap)。

A. / (根分区): 包含操作系统核心文件和目录。

B. boot分区: 包含引导加载程序和内核镜像,用于启动系统。

C. swap分区 (交换分区): 当物理内存(RAM)不足时,操作系统会将内存中暂时不活动的数据页移动到硬盘上的swap分区,以释放物理内存给当前活动进程使用。这块硬盘空间充当虚拟内存。

D. usr分区: 通常包含用户安装的应用程序、库文件和文档等。

因此,当物理内存不足时,系统会使用swap分区。

10.哪个是稳定的Linux内核版本(偶数的主版本号(第一个数字)通常表示稳定版本2.6.20)。

在Linux内核版本号的传统命名规则中(主要适用于2.x系列及更早版本),版本号格式为 主版本号.次版本号.修订号。

当次版本号为偶数时(如2.0, 2.2, 2.4, 2.6),表示这是一个稳定版 (stable) 内核。

当次版本号为奇数时(如2.1, 2.3, 2.5, 2.7),表示这是一个开发版 (development) 内核。

根据这个规则:

A. 2.6.20: 次版本号是6(偶数),所以是稳定版。

B. 2.7.31: 次版本号是7(奇数),所以是开发版。

D. 2.3.8: 次版本号是3(奇数),所以是开发版。

自Linux内核3.0以后,这种奇偶区分稳定与开发版的方式不再使用,每个发布的版本都被认为是稳定的。

C. 3.5.1: 属于3.x系列,因此它本身也是一个稳定版本。

11.Centos安装过程中,在安装信息摘要界面具有告警符号的配置项有(安装目的地根密码创建用户)。

12.Linux系统的特点包括:

开放性

多用户多任务

出色的稳定性和速度性能

丰富的网络功能

判断

  1. 存储器管理只指针对内存储器的管理

操作系统的存储器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对内存储器(RAM,也称主存)的管理(如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地址映射、内存保护、虚拟内存的实现等),还涉及到对外存储器(如硬盘、SSD等辅助存储器)的管理策略,特别是与虚拟内存相关的部分(如页面置换算法、磁盘交换空间管理)。虽然文件管理系统专门负责外存上文件的组织和存取,但存储管理作为一个整体功能,会协调内外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和空间利用。因此,说存储器管理“只”针对内存储器是不准确的。

  1. windows完全遵循POSIX标准(错)。

POSIX (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 是一系列IEEE标准,旨在增强不同操作系统间应用程序源代码的可移植性。Unix和类Unix系统(如Linux、macOS)通常在很大程度上遵循POSIX标准。Windows操作系统原生并不完全遵循POSIX标准;它有自己的一套API,即Win32/Win64 API。虽然微软提供过如POSIX子系统、SFU(Services for UNIX)以及现在的WSL(Windows Subsystem for Linux)等工具来提供一定程度的POSIX兼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Windows操作系统本身“完全”遵循POSIX标准。

3.开源软件是免费软件(错)

“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和“免费软件”(Freeware)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开源软件: 指的是其源代码是公开的,用户可以自由地查看、修改和分发源代码(根据其特定的开源许可证)。开源的核心在于代码的开放性和自由度。

免费软件: 指的是获取和使用该软件不需要支付费用。

开源软件可以是免费的,很多著名的开源软件(如Linux内核、Apache服务器)都是免费提供的。但是,开源软件不一定是免费的。例如,Red Hat Enterprise Linux是开源的,但其二进制发行版和商业支持服务是收费的。反之,免费软件也不一定是开源的(例如,某些商业软件的免费版本,其源代码并不公开)。

4.安装Cent0s系统时,必须设置swap分区(错)。

虽然强烈建议为CentOS(以及大多数Linux发行版)设置swap分区,尤其是在物理内存较小的系统上,但这并非绝对“必须”的。在现代Linux安装中,如果物理内存足够大(例如8GB或更多),或者用户明确选择不创建swap分区(可能计划稍后使用swap文件),系统仍然可以安装和运行。不过,没有swap分区或swap文件可能会在物理内存耗尽时导致系统不稳定或性能急剧下降。安装程序通常会推荐并默认创建swap分区,但用户可以手动调整或取消。

5.不建议在日常工作及系统访问时使用root帐户(对)。

这是Linux/Unix系统中使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安全原则,称为“最小权限原则”。root账户拥有系统的最高权限,可以执行任何操作,包括修改或删除关键系统文件,这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损坏甚至完全瘫痪。误操作或恶意软件在root权限下运行时造成的破坏性也远大于普通用户。因此,强烈建议日常工作和系统访问使用普通用户账户,仅在确实需要执行特权操作时,通过 sudo 命令临时获取root权限,或者使用 su 切换到root用户,并在完成特权操作后立即退出root会话。

选择题

1.删除/root/test目录下创建的file1文件的命令是(rm /root/test/file1)。

2.在/abc目录下创建test1目录的命令是(mkdir /abc/test1)。

3.标准输入设备是(键盘)。

4.能够修改文件或者目录的时间属性,包括存取时间和修改时间;若文件不存在,会建立一个新的文件,该命令是(touch)。

5.能够显示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的命令是(ls -a)。

6.当前目录下创建hello目录的命令是 (mkdir hello)。

A.touch hello: 如果 hello 文件不存在,则创建一个空文件 hello;如果存在,则更新其时间戳。它不创建目录。

B. mkdir hello: mkdir (make directory) 命令用于创建目录。mkdir hello 会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hello 的新目录。

C. rm hello: rm (remove) 命令用于删除文件或目录(删除目录通常需要 -r 选项)。

D. new hello: new 不是一个标准的Linux命令。

7.pwd命令的功能是(显示当前所处目录路径命令)。

8.只显示shell内部命令的帮助信息的是(help)。

9.安装ftp软件包,遇到的提示都回答“yes”的yum命令语句是(yum install –y ftp)。

yum (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 是基于RPM的软件包管理器。

A. yum install ftp: 安装ftp包,但过程中会提示用户确认。

B. yum install –yes ftp: –yes 不是 yum 的标准选项。

C. yum install –y ftp: -y 或 --assumeyes 选项告诉 yum 自动对所有提示回答“yes”,从而实现非交互式安装。

D. yum install –q ftp: -q 或 --quiet 选项用于静默模式,减少输出信息,但它本身不自动回答“yes”。

因此,yum install –y ftp 是正确的命令。

10.应用tar命令时,可以调用gzip工具进行压缩的参数是(-z)。

11.可以进行文件查找的命令有( )。

findlocate

12.vim编辑器的三种模式是 (命令插入末行)。

判断

1.ls命令只能用于对目录的查看操作( )。

也可以用于查看单个文件的信息

2.使用less可以随意浏览文件,而more仅能向前移动,却不能向后移动( )。

3.默认tail命令可以显示文件的后10行( )。

4.管道常用于筛选操作中( )。

5.vim只能用于编辑文件,不能创建文件(错)。

vim 编辑器不仅可以编辑已存在的文件,也可以用来创建新文件。当使用 vim filename 命令时,如果 filename 文件不存在,Vim 会在内存中创建一个新的缓冲区。当用户保存这个缓冲区(例如使用 :w 命令)时,新文件就会被创建在磁盘上。

U+第三次作业

第17题(判断题)

原题: Linux中目录不具有执行的权限( )。

答案: 错误

解析:

在Linux中,目录也具有执行(x)权限。对于目录而言:

读(r)权限: 允许列出目录中的文件名(例如,使用 ls 命令)。

写(w)权限: 允许在目录中创建、删除或重命名文件和子目录(前提是对文件本身也有相应权限)。

执行(x)权限: 允许用户进入(cd)该目录,以及访问目录中的文件和子目录(如果对这些文件/子目录也有相应权限)。如果没有执行权限,即使有读权限,也无法 cd 进入该目录或访问其内容。

第1题(填空题)

原题: 存储用户账户信息的文件是( )。

答案: /etc/passwd

解析:

/etc/passwd 文件是Linux系统中用于存储用户账户基本信息的核心文件。每一行代表一个用户账户,包含用户名、加密密码占位符(通常是’x’)、用户ID(UID)、组ID(GID)、用户描述信息、用户主目录以及用户登录后默认使用的Shell等。

第16题(判断题)

原题: 应用id命令可以查看用户的UID、GID( )。

答案: 正确

解析:

id 命令用于显示指定用户的真实和有效的用户ID(UID)、组ID(GID)以及该用户所属的补充组。如果不指定用户名,则显示当前用户的这些信息。例如,id username 或直接 id。

第8题(单选题)

原题: Linux系统默认权限掩码是( )。

A. 777

B. 666

C. 022

D. 755

答案: C

解析:

权限掩码(umask)用于在创建新文件或目录时,从基础权限中去除某些权限,从而确定新文件/目录的默认权限。

文件的基础权限是 666 (rw-rw-rw-)。

目录的基础权限是 777 (rwxrwxrwx)。

Linux系统中,对于普通用户,默认的 umask 值通常是 0022 (或简写为 022)。对于root用户,也常是 0022,有时可能是 0002。

当 umask 为 022 时:

新文件的默认权限 = 666 - 022 = 644 (rw-r–r–)

新目录的默认权限 = 777 - 022 = 755 (rwxr-xr-x)

选项中 022 是最常见的默认umask值。

第11题(多选题)

原题: 文件file现有的权限为444,现使该文件的拥有者具有执行的权限,则可以实现的命令有( )。

A. chmod 544 file

B. chmod 777 file

C. chmod u+x file

D. chmod 755 file

答案: A, B, C, D

解析:

文件 file 现有权限为 444,即 r--r--r--。目标是使文件的拥有者(user)具有执行(x)权限。

A. chmod 544 file:

5 (拥有者) = r-x (4+1)

4 (所属组) = r--

4 (其他用户) = r--

结果权限 r-xr--r--. 拥有者获得了执行权限。 正确。

B. chmod 777 file:

7 (拥有者) = rwx (4+2+1)

结果权限 rwxrwxrwx. 拥有者获得了执行权限(以及写权限)。 正确。

C. chmod u+x file:

u+x 表示为拥有者(user)添加(+)执行(x)权限。

原有者权限 r-- (4),添加 x (1) 后变为 r-x (5)。

结果权限 r-xr--r-- (544)。拥有者获得了执行权限。 正确。

D. chmod 755 file:

7 (拥有者) = rwx

结果权限 rwxr-xr-x. 拥有者获得了执行权限(以及写权限)。 正确。

所有这些命令都会使文件的拥有者具有执行权限,即使有些命令同时修改了其他权限或用户。

第9题(单选题)

原题: 修改文件拥有者的命令是( )。

A. chmod

B. chown

C. chgrp

D. umask

答案: B

解析:

A. chmod (change mode): 用于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权限。

B. chown (change owner): 用于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拥有者(属主)和/或所属组。

C. chgrp (change group): 用于修改文件或目录的所属组。

D. umask: 用于设置或显示文件模式创建屏蔽码,影响新建文件和目录的默认权限。

因此,修改文件拥有者的命令是 chown。

第6题(单选题)

原题: 文件属主属组表示中,u表示( )。

A. 文件属主

B. 文件属组

C. 与文件拥有者同组的用户

D. 全部用户

答案: A

解析:

在使用 chmod 命令以符号模式修改权限时:

u 代表用户(user),即文件的拥有者(属主)。

g 代表组(group),即文件所属的用户组。

o 代表其他用户(others)。

a 代表所有用户(all),即 u、g 和 o 的总和。

第15题(判断题)

原题: passwd命令可以让用户处于锁定状态( )。

答案: 正确

解析:

passwd 命令不仅用于修改用户密码,还可以管理用户账户的状态。

passwd -l <username> 或 passwd --lock <username>:锁定指定用户的账户,使其无法登录。

passwd -u <username> 或 passwd --unlock <username>:解锁指定用户的账户。

第4题(填空题)

原题: 切换到超级用户的命令为( )。

答案: su - 或 su - root)

解析:

su (substitute user 或 switch user) 命令用于切换用户身份。

su 或 su root: 切换到 root 用户,但通常保留当前用户的环境变量(部分)。

su - 或 su -l 或 su --login 或 su - root: 切换到 root 用户,并加载 root 用户的完整环境变量,就像 root 用户直接登录一样。这是推荐的切换到超级用户的方式。

第14题(判断题)

原题: gpasswd命令可以向组中添加用户( )。

答案: 正确

解析:

gpasswd 命令用于管理 /etc/group 和 /etc/gshadow 文件,即管理用户组。

gpasswd -a <username> <groupname>: 将指定用户添加到指定的用户组中。

gpasswd -d <username> <groupname>: 从指定用户组中移除指定用户。

第10题(单选题)

原题: 文件file原有权限为755,现修改其他用户具有写的权限,则执行的命令为( )。

A. chmod 757 file

B. chmod 777 file

C. chmod 766 file

D. chmod 775 file

答案: A

解析:

文件 file 原有权限为 755,即 rwxr-xr-x。

拥有者(u): rwx (7)

所属组(g): r-x (5)

其他用户(o): r-x (5)

目标是使“其他用户”具有写的权限。其他用户当前的权限是 r-x (5)。要添加写权限(w,值为2),则新的权限为 r-x + w = rwx (5+2=7)。

拥有者和所属组的权限保持不变。

所以新的权限应为 757 (rwxr-xrwx)。

A. chmod 757 file: 将权限修改为 rwxr-xrwx。其他用户获得了写权限。正确。

B. chmod 777 file��* 将权限修改为 rwxrwxrwx。其他用户获得了写权限,但所属组权限也改变了。

C. chmod 766 file��* 将权限修改为 rwxrw-rw-。其他用户权限为 rw- (6),拥有写权限,但所属组权限也改变了。

D. chmod 775 file��* 将权限修改为 rwxrwxr-x。其他用户权限未改变。

第3题(填空题)

原题: 查看指定用户信息的命令是( )。

答案: id <用户名> (或 finger <用户名> 或 getent passwd <用户名>)

解析:

id <用户名>: 显示用户的UID、GID以及所属的用户组。这是最常用和直接的命令。

finger <用户名>: 显示用户的登录名、真实姓名、终端、登录时间等信息(finger 工具可能需要额外安装)。

getent passwd <用户名>: 从系统数据库(包括 /etc/passwd 以及可能的网络用户数据库如LDAP)中获取用户信息。

第7题(单选题)

原题: Linux中目录的默认权限是( )。

A. 666

B. 777

C. 222

D. 755

答案: D

解析:

目录在创建时的基础(最大)权限是 777 (rwxrwxrwx)。然后,系统的 umask 值会从这个基础权限中移除相应的权限位。

常见的默认 umask 是 022。

目录的默认权限 = 基础权限 - umask

rwx rwx rwx (777)

- --- -w- -w- (022) (umask中为1的位表示要移除的权限)

rwx r-x r-x (755)

因此,目录的默认权限通常是 755。

第13题(判断题)

原题: 创建的用户的密码文件也可以从/etc/passwd中获知( )。

答案: 错误

解析:

在现代Linux系统中,/etc/passwd 文件中并不直接存储用户密码的明文或加密形式。密码字段通常显示为一个 ‘x’ 或 ‘*’,表示实际的加密密码(密码哈希)存储在 /etc/shadow 文件中。/etc/shadow 文件具有更严格的访问权限(通常只有root用户可读),以增强密码安全性。因此,无法从 /etc/passwd 文件中直接获知用户的密码。

第5题(填空题)

原题: 文件的权限有读(r)、写(w)、( )。

答案: 执行 (x)

解析:

Linux/Unix系统中,文件和目录的基本权限分为三种:

读(r, read): 对于文件,表示可以读取文件内容;对于目录,表示可以列出目录中的文件名。

写(w, write): 对于文件,表示可以修改文件内容;对于目录,表示可以在目录中创建、删除或重命名文件/子目录。

执行(x, execute): 对于文件,表示可以作为程序运行;对于目录,表示可以进入该目录。

第2题(填空题)

原题: 存储用户账户密码的文件是( )。

答案: /etc/shadow

解析:

/etc/shadow 文件用于存储用户账户的加密密码(密码哈希)以及密码老化信息(如密码最后修改日期、密码最短使用期限、密码最长使用期限、密码过期警告期等)。该文件通常只有root用户可读,以保护密码信息不被普通用户访问。

第12题(多选题)

原题: 系统中创建了jsj用户,当前登录用户为jsj,现切换root用户登录shell,并使用root的shell,执行的命令可以为( )。

A. su jsj

B. su -

C. su - root

D. su root

答案: B, C

解析:

目标是切换到 root 用户,并且使用 root 用户的shell环境(即像 root 用户直接登录一样)。

A. su jsj: 当前用户是 jsj,此命令会尝试切换到 jsj 用户,通常不需要密码(或要求输入 jsj 的密码,如果从其他用户切换)。这不是切换到 root。

B. su -: - (或 -l, --login) 选项表示启动一个登录shell。如果后面不加用户名,su 默认切换到 root 用户。这会加载 root 用户的配置文件(如 .bash_profile, .bashrc),设置 root 的环境变量(如 PATH),并将当前目录切换到 root 的主目录。这符合“使用root的shell”的要求。正确。

C. su - root: 与 su - 类似,明确指定切换到 root 用户并启动登录shell。效果同B。正确。

D. su root: 切换到 root 用户,但不会完全加载 root 的登录环境。例如,PATH 环境变量可能仍然是 jsj 用户的,当前目录也可能保持不变。虽然获得了 root 权限,但shell环境并非 root 用户的完整登录环境。与“使用root的shell”(通常指完整的登录环境)的要求不完全相符。

因此,su - 和 su - root 是最能满足“使用root的shell”(即root的登录环境)的命令。

Linux应用基础第四次作业

第16题(判断题)

原题: hostnamectl可以永久设置主机名( )。

答案: 正确

解析:

hostnamectl 命令是 systemd 系统中管理主机名的工具。使用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ew_hostname> 命令设置的主机名会立即生效,并且会被持久化存储(通常是写入 /etc/hostname 文件),因此是永久性的设置,系统重启后仍然有效。

第2题(填空题)

原题: Linux中主机名的配置文件是( )。

答案: /etc/hostname

解析:

在大多数现代Linux发行版中(特别是使用systemd的系统),主机名主要存储在 /etc/hostname 文件中。该文件只包含一行,即当前系统的主机名。 /etc/hosts 文件也与主机名解析相关,但它主要用于本地的IP地址到主机名的映射,而不是定义系统自身的主机名。

第14题(判断题)

原题: 255.255.15.0是合法的子网掩码( )。

答案: 错误

解析:

合法的子网掩码在二进制表示中,必须是连续的一串1,后面跟着连续的一串0。

255.255.15.0 的二进制表示为:

11111111.11111111.00001111.00000000

在第三个八位字节 00001111 中,0和1是交错出现的,不符合子网掩码的规则(即网络位必须连续)。因此,这不是一个合法的子网掩码。合法的形式应该是如 255.255.240.0 (即 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 或 255.255.0.0 等。

第5题(填空题)

原题: 对网络的连接进行控制的服务进程名为( )。

答案: NetworkManager

解析:

在现代Linux发行版中,NetworkManager 是一个动态管理和配置网络设置的后台服务(守护进程)。它负责检测网络连接、配置网络接口(如以太网卡、Wi-Fi)、管理VPN连接等。在一些较旧的或不使用NetworkManager的系统中,可能是传统的 network 服务(通常由 /etc/init.d/network 或systemd的 network.service 脚本控制)。考虑到“控制”,NetworkManager更贴切。

第12题(多选题)

原题: 下列IPv6地址合法的有 ( )。

A. 0001:0123:0000:0000:0000:ABCD:0000:0001

B. 1:123:0:0:0:ABCD:0:1

C. 1:123::ABCD:0:1

D. 1:123::ABCD::1

答案: A, B, C

解析:

IPv6地址由8个16位的段组成,每个段用十六进制表示,段之间用冒号分隔。

A. 0001:0123:0000:0000:0000:ABCD:0000:0001: 这是完整的IPv6地址表示,每段都显式写出。 合法。

B. 1:123:0:0:0:ABCD:0:1: 这是对A的压缩表示,省略了每个段前导的0。例如 0001 变为 1,0000 变为 0。 合法。

C. 1:123::ABCD:0:1: 这是进一步的压缩表示。:: 代表一个或多个连续的全0段。这里 :: 替代了三个 0000 段(即 0:0:0)。一个IPv6地址中 :: 只能出现一次。 合法。

D. 1:123::ABCD::1: 这个地址中 :: 出现了两次。这是不合法的,因为无法明确确定每个 :: 代表多少个0段。 不合法。

第11题(多选题)

原题: 能够显示网络接口信息的命令有( )。

A. ip

B. ifconfig

C. nmcli

D. ping

答案: A, B, C

解析:

A. ip: ip 命令是现代Linux系统中用于网络配置和信息显示的主要工具。例如,ip addr show (或 ip a) 可以显示网络接口的IP地址、MAC地址等信息。

B. ifconfig: ifconfig 是传统的Linux网络接口配置和显示命令。虽然在一些新系统中被 ip 命令取代,但仍然广泛可用且能显示网络接口信息。

C. nmcli: nmcli 是 NetworkManager 的命令行客户端。例如,nmcli device show <interface_name> 或 nmcli connection show --active 可以显示网络接口的配置和状态信息。

D. ping: ping 命令用于测试网络连通性,它发送ICMP ECHO_REQUEST包到目标主机并等待回复,不直接显示本地网络接口的详细配置信息。

第1题(填空题)

原题: C类IP地址的标识位是( )。

答案: 110

解析:

IPv4地址根据其第一个八位字节的前几位来分类:

A类: 第一个八位字节以 0 开头 (0xxxxxxx)。

B类: 第一个八位字节以 10 开头 (10xxxxxx)。

C类: 第一个八位字节以 110 开头 (110xxxxx)。

D类 (组播): 第一个八位字节以 1110 开头 (1110xxxx)。

E类 (保留): 第一个八位字节以 1111 开头 (1111xxxx)。

因此,C类IP地址的标识位是 110。

第7题(单选题)

原题: 下列哪个命令可以显示系统的主机名( )。

A. ls

B. hostname

C. ifconfig

D. ip

答案: B

解析:

A. ls: 用于列出目录内容。

B. hostname: 直接执行 hostname 命令会显示当前系统的主机名。hostnamectl 也可以,但题目问的是“哪个命令”。

C. ifconfig: 用于配置和显示网络接口信息。

D. ip: 用于网络配置和信息显示,但显示主机名不是其主要或直接功能。

因此,hostname 是专门用于显示(和设置)系统主机名的命令。

第3题(填空题)

原题: ssh远程登录的配置文件是( )。

答案: /etc/ssh/sshd_config (服务器端) 或 ~/.ssh/config (客户端) 或 /etc/ssh/ssh_config (系统级客户端)

解析:

SSH(Secure Shell)涉及客户端和服务器端。

服务器端配置文件: /etc/ssh/sshd_config,控制SSH守护进程(sshd)的行为,如监听端口、允许的认证方法、是否允许root登录等。

客户端配置文件:

用户个人客户端配置文件:~/.ssh/config (在用户主目录下),用于定义特定主机的连接参数,如别名、用户名、端口、私钥文件等。

系统级客户端配置文件:/etc/ssh/ssh_config,为系统上所有用户提供默认的SSH客户端配置。

题目问“ssh远程登录的配置文件”,如果指服务器端的配置,则是 /etc/ssh/sshd_config。如果指客户端的配置,则可以是后两者。通常情况下,如果未特指,可能偏向于服务器端的配置文件。

第6题(单选题)

原题: C类IP地址200.200.200.10默认的子网掩码( )。

A. 255.0.0.0

B. 255.255.0.0

C. 255.255.255.0

D. 255.254.0.1

答案: C

解析:

IP地址分类及其默认子网掩码:

A类: 默认子网掩码 255.0.0.0 (网络位占前8位)

B类: 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0.0 (网络位占前16位)

C类: 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255.0 (网络位占前24位)

IP地址 200.200.200.10 的第一个八位字节是 200。

十进制 200 转换为二进制是 11001000。

由于它以 110 开头,所以这是一个C类地址。

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是 255.255.255.0。

第15题(判断题)

原题: scp命令不能从远程主机上复制文件到本地主机( )。

答案: 错误

解析:

scp (secure copy) 命令用于在本地主机和远程主机之间,或者两个远程主机之间安全地复制文件。它可以使用以下语法:

从本地复制到远程: scp local_file user@remote_host:/remote/directory/

从远程复制到本地: scp user@remote_host:/remote/file local_directory/

从远程主机A复制到远程主机B: scp user1@remote_host1:/remote/file user2@remote_host2:/remote/directory/

因此,scp 命令完全可以从远程主机上复制文件到本地主机。

第9题(单选题)

原题: 应用ping命令测试连通性时,指定发送数据包个数的参数是( )。

A. -t

B. -c

C. -n

D. -f

答案: B (在Linux/macOS中) 或 C (在Windows中)

解析:

ping 命令的参数因操作系统而异:

在Linux、macOS等类Unix系统中:

-c <count>: 指定发送ICMP ECHO_REQUEST数据包的个数。

-t <ttl>: 设置IP Time To Live。

-f: 洪水ping模式,快速发送数据包(通常需要root权限)。

在Windows系统中:

-n <count>: 指定发送ECHO_REQUEST消息的次数。

-t: 持续ping指定的主机,直到手动停止 (Ctrl+C)。

考虑到题目背景通常是Linux,答案 B (-c) 更为合适。如果题目未明确操作系统,这个问题就有歧义。

第4题(填空题)

原题: 显示系统中路由信息的命令是( )。

答案: ip route show (或 route -n 或 netstat -rn)

解析:

ip route show (或 ip r): 这是现代Linux系统中查看路由表的主要命令。

route -n: 这是传统的查看路由表的命令。-n 选项使地址以数字形式显示,而不是尝试进行名称解析。

netstat -rn: netstat 命令也可以显示路由表。-r 表示显示路由表,-n 表示数字显示。

第10题(单选题)

原题: 查看当前处于激活状态的网络接口的语句为( )。

A. nmcli con s --active

B. nmcli dev s --active

C. nmcli con show

D. nmcli dev show

答案: A

解析:

nmcli 是 NetworkManager 的命令行工具。

con (或 connection) 子命令用于管理网络连接配置。

dev (或 device) 子命令用于管理网络设备(接口)。

s 是 show 的缩写。

nmcli con show --active (或 nmcli c s -a): 显示当前激活的网络连接。一个物理设备可能没有激活的连接,或者有多个逻辑连接。

nmcli dev status (或 nmcli d s): 显示所有网络设备的状态,包括是否连接 (connected) 或断开 (disconnected)。

nmcli dev show 会显示所有设备的详细信息,可以从中判断是否激活。

如果问题更侧重于“已建立并正在使用的网络配置”,那么 nmcli con show --active 更直接。

如果问题指物理接口的状态,nmcli dev status 更好。

选项 A. nmcli con s --active 是一个非常精确的命令,用于显示当前激活的“连接”。

选项 B. nmcli dev s --active 语法上不完全正确,--active 通常用于 con show。正确的查看激活设备状态的可能是 nmcli device status | grep connected 或者通过 nmcli dev show 过滤。

如果“网络接口”指的是抽象的“连接”,则A是最佳答案。如果指的是物理设备,那么 nmcli dev status 是一个更常用的命令,但选项B的语法不太对。

考虑到选项的精确性,A 是最合适的。

第8题(单选题)

原题: 添加默认网关正确的语句是( )。

A.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254

B. route add gw 192.168.1.254

C. ip addr 192.168.1.254

D. ip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254

答案: D (现代方法) 或 A (传统方法)

解析:

A.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254: 这是使用传统 route 命令添加默认网关的正确语法。default 指定目标网络为默认路由,gw 指定网关地址。

B. route add gw 192.168.1.254: 缺少了目标网络 default,不正确。

C. ip addr 192.168.1.254: ip addr 命令用于配置IP地址和网络接口,不直接用于添加路由。

D. ip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254: 这是使用现代 ip route 命令添加默认网关的正确语法。via 也可以代替 gw。例如: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92.168.1.254。

由于 ip 命令是推荐的现代工具,D 是首选答案。如果题目考察传统命令,A 也是正确的。

第17题(判断题)

原题: ip命令不但可以设置ip地址还可以设置路由( )。

答案: 正确

解析:

ip 命令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配置工具,它可以用于多种网络相关的操作:

设置/查看IP地址和网络接口: ip addr ... (例如 ip addr add 192.168.1.10/24 dev eth0)

设置/查看路由表: ip route ... (例如 ip route add default via 192.168.1.1)

管理网络邻居(ARP缓存): ip neigh ...

管理网络链路: ip link ...

以及其他更多功能。

因此,ip 命令确实既可以设置IP地址,也可以设置路由。

第13题(判断题)

原题: ssh远程登录时可以不用输入密码( )。

答案: 正确

解析:

SSH支持多种认证方式,密码认证只是其中一种。另一种常用的认证方式是基于密钥的认证(公钥认证)。

在这种方式下:

用户在本地生成一对密钥:私钥(保存在本地,严格保密)和公钥。

用户将公钥复制到远程服务器上指定用户的 ~/.ssh/authorized_keys 文件中。

当用户尝试从本地SSH登录到远程服务器时,SSH客户端会使用本地的私钥对一个挑战进行签名,服务器端用存储的公钥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用户就可以登录而无需输入密码。

因此,通过配置密钥认证,SSH远程登录时可以不用输入密码。

第七次作业

第1题(填空题)

原题: 由Red Hat公司提出的软件包管理标准是( )。

答案: RPM (Red Hat Package Manager)

解析:

RPM (Red Hat Package Manager) 是一种强大的命令行驱动的软件包管理系统,能够安装、卸载、验证、查询和更新计算机软件。它最初由Red Hat公司开发,并已成为许多Linux发行版(如RHEL, CentOS, Fedora, openSUSE等)的标准软件包格式。

第10题(单选题)

原题: Apache的web服务器的主配置文件为( )。

A. /etc/httpd.conf

B. /etc/httpd/httpd.conf

C. /etc/httpd/conf.d

D. /etc/httpd/conf/httpd.conf

答案: D (在RHEL/CentOS等系统中) 或 B (有时也是这样,取决于具体的Apache版本和发行版配置)

解析:

Apache HTTP Server (通常简称为Apache,服务名为httpd) 的主配置文件位置因发行版和编译配置而异。

在基于RHEL的系统(如CentOS, Fedora)中,主配置文件通常是 /etc/httpd/conf/httpd.conf。

conf.d 目录 (/etc/httpd/conf.d/) 用于存放模块化的配置文件,这些文件会被主配置文件包含。

选项中:

D. /etc/httpd/conf/httpd.conf: 这是RHEL系列发行版中常见的Apache主配置文件路径。

B. /etc/httpd/httpd.conf: 在某些较早的配置或某些发行版中,主配置文件可能直接在 /etc/httpd/ 目录下。

考虑到通常的考试环境和较新的RHEL/CentOS约定,D 是最可能的答案。如果D不存在,B也可能是对的。但D的路径结构更符合模块化配置的习惯。

第17题(判断题)

原题: systemctl enable httpd命令语句可以启动httpd服务( )。

答案: 错误

解析:

systemctl enable httpd 命令的作用是设置 httpd 服务在系统启动时自动运行(即创建相应的启动链接)。它本身并不会立即启动服务。

要立即启动服务,应该使用 systemctl start httpd 命令。

要立即启动服务并设置开机自启,可以连续执行 systemctl start httpd 和 systemctl enable httpd,或者在某些较新版本的systemd中使用 systemctl enable --now httpd。

第3题(填空题)

原题: web服务器Apache运行的服务进程是( )。

答案: httpd

解析:

Apache HTTP Server 在Linux系统上运行时的服务进程名通常是 httpd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Daemon)。在一些Debian/Ubuntu系统中,它可能是 apache2。但题目中提到Apache,且在RPM系发行版中普遍使用 httpd。

第4题(填空题)

原题: 在web应用中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进行安全通信的加密协议是( )。

答案: SSL

解析:

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是通过在HTTP和TCP之间加入一层加密/认证层(通常是TLS -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或其前身SSL - Secure Sockets Layer)来实现的安全通信协议。它用于在客户端(如Web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加密连接,保护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11题(多选题)

原题: repo服务器的搭建方式有( )。

A. 部署本地repo源

B. 部署远端repo源

C. 本地远端混合搭建

D. 只有本地部署

答案: A, B, C (从用户的角度看,B可以看作使用远端源)

解析:

一个“repo服务器”(通常指YUM/DNF的软件仓库服务器)的搭建方式:

A. 部署本地repo源: 可以在本地网络中的一台服务器上搭建一个完整的软件仓库,供局域网内的其他机器使用。这可以是官方镜像的本地副本,也可以是自定义的软件包仓库。

B. 部署远端repo源: 严格来说,用户通常是“使用”远端的repo源(如官方的镜像站点,或云服务商提供的源)。“部署”远端repo源指的是在互联网上建立一个公共的或私有的仓库服务器。

C. 本地远端混合搭建: 一台客户端机器的YUM/DNF配置可以同时指向本地搭建的repo源和互联网上的远端repo源,实现混合使用。

D. “只有本地部署” 是不准确的。

从“搭建”的角度看,A是完全的本地搭建。B可以理解为在某处(可能是远端)搭建一个仓库供他人使用。C是客户端配置层面可以混合使用本地和远端源。

如果题目是从“搭建一个可供自己或他人使用的仓库”角度出发,A和B(指在某个位置搭建仓库,这个位置相对于使用者可能是本地或远端)都是搭建方式。C更多的是客户端的配置策略。

考虑到选项的表述,A(在本地网络搭建)和B(搭建一个可被远程访问的仓库)是最直接的“搭建方式”。

第12题(多选题)

原题: openGauss数据库的部署有 ( )。

A. 单机部署

B. 一主多备

C. 多主多备

D. 双机热备

答案: A, B, D (C 通常指分布式多活,openGauss目前更强调主备架构)

解析:

openGauss 是一款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常见的部署模式包括:

A. 单机部署: 将openGauss数据库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简单快捷,但没有高可用性。

B. 一主多备: 一个主节点处理读写请求,一个或多个备用节点通过流复制同步主节点数据,主节点故障时备节点可以接管服务,实现高可用。

C. 多主多备: 这通常指分布式数据库的多活架构,每个主节点都可以处理写操作。openGauss的传统高可用是主备架构。虽然有分布式能力(如DWS基于openGauss),但“多主多备”作为其核心部署模式的表述需要谨慎。

D. 双机热备: 这是一主一备的特例,也是常见的高可用部署方式。

根据openGauss的官方文档和常见实践,A、B、D 是其明确支持和常见的部署模式。

第13题(判断题)

原题: openGauss数据库目前不支持远程连接( )。

答案: 错误

解析:

openGauss数据库作为一款企业级的关系型数据库,支持远程连接是其基本功能。它允许客户端通过网络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进行数据操作和管理。这需要正确配置数据库服务器的网络监听(listen_addresses 参数)以及客户端的认证(pg_hba.conf 文件)。

第16题(判断题)

原题: dnf命令安装过程中不会去解决软件依赖问题( )。

答案: 错误

解析:

DNF (Dandified YUM) 是新一代的RPM软件包管理器,是YUM的后继者。与YUM一样,DNF的一个核心功能就是自动解决软件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当用户尝试安装一个软件包时,DNF会自动检查该软件包所依赖的其他软件包,如果这些依赖包未安装或版本不符,DNF会尝试从配置的软件仓库中找到并安装合适的依赖包。

第2题(填空题)

原题: DNF的主要配置文件是( )。

答案: /etc/dnf/dnf.conf

解析:

DNF的主要全局配置文件是 /etc/dnf/dnf.conf。这个文件包含了DNF的默认行为设置,如缓存目录、日志级别、是否保留已下载的包等。此外,软件仓库的定义通常放在 /etc/yum.repos.d/ 目录下的 .repo 文件中(DNF仍然兼容并使用此目录)。

第6题(单选题)

原题: linux下软件包分为两类,分别为( )。

A. 源码包和可执行包

B. 源码包和二进制包

C. 二进制包和可执行包

D. e源码包和编译包

答案: B

解析:

在Linux下,软件包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

源码包 (Source Package): 包含程序的源代码,需要用户在本地进行编译和安装。这种方式灵活性高,可以自定义编译选项,但安装过程相对复杂。

二进制包 (Binary Package): 包含已经编译好的可执行文件、库文件、配置文件等。用户可以直接安装使用,无需编译。例如RPM包、DEB包都是二进制包。

选项分析:

A. “可执行包” 通常就是指二进制包的一种形式。

C. 同A。

D. “编译包” 不是一个标准的分类术语,编译是源码包安装过程中的一个步骤。

因此,源码包和二进制包是最准确和常见的分类。

第15题(判断题)

原题: 搜索httpd软件包的命令为dnf list httpd( )。

答案: 正确 (部分正确,更精确的是 dnf search httpd 或 dnf list available httpd)

解析:

dnf list httpd: 如果 httpd 软件包已安装,此命令会列出已安装的 httpd 包。如果未安装,但仓库中有,也可能会列出(取决于DNF版本和配置)。

dnf search httpd: 这是更通用的搜索命令,它会在所有可用软件包的名称和描述中搜索关键字 httpd。

dnf list available httpd: 这会明确列出仓库中可用的(未安装的)名为 httpd 的软件包。

如果理解为“检查仓库中是否有httpd包”,那么 dnf list httpd 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达到目的。但更标准的“搜索”是 dnf search。

考虑到 list 也能提供相关信息,可以认为此判断是基本正确的,但 search 更为精确。 如果题目要求最准确的“搜索”,则此判断有瑕疵。但如果只是想知道是否存在,list 也可以。

第7题(单选题)

原题: 查询系统中安装所有的bind软件的命令为( )。

A. rpm -q bind

B. rpm -qa bind

C. rpm -qa | grep bind

D. rpm -qa bind grep bind

答案: C

解析:

A. rpm -q bind: 查询名为 bind 的软件包是否已安装,如果安装了多个包含 bind 字符的包(例如 bind-utils, bind-libs),这个命令可能只显示精确匹配 bind 的那个,或者需要完整包名。

B. rpm -qa bind: -qa 用于列出所有已安装的包。后面直接跟 bind 不是 rpm -qa 的标准用法来过滤。rpm -qa 会列出所有包,然后管道给 grep 过滤才是正确做法。

C. rpm -qa | grep bind: -qa 列出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然后通过管道 | 将输出传递给 grep bind,grep 会筛选出所有包含 “bind” 字符串的行。这是查询系统中所有与 “bind” 相关的已安装软件包的常用方法。

D. rpm -qa bind grep bind: 语法错误。

因此,rpm -qa | grep bind 是正确的命令。

第14题(判断题)

原题: 关闭交换内存的命令语句为swapoff -a( )。

答案: 正确

解析:

swapoff 命令用于停用指定的交换设备或交换文件。

swapoff <device_or_file>: 停用指定的交换空间。

swapoff -a: 停用在 /etc/fstab 文件中标记为 “sw” 类型的所有交换空间。这相当于关闭系统中所有当前活动的交换分区和交换文件。

因此,该命令语句是正确的。

第8题(单选题)

原题: 与rpm -ivh命令语句对应的dnf命令语句为( )。

A. dnf install

B. dnf info

C. dnf list

D. dnf update

答案: A

解析:

rpm -ivh <package_file.rpm> 命令用于安装本地的RPM软件包文件。

-i: install (安装)

-v: verbose (显示详细信息)

-h: hash (显示安装进度条)

DNF中对应的操作是:

A. dnf install <package_name_or_path_to_rpm_file>: dnf install 既可以从配置的软件仓库中按包名安装,也可以直接安装本地的 .rpm 文件。当安装本地文件时,DNF也会处理依赖关系(如果配置了可用的仓库)。

其他选项:

dnf info <package_name>: 显示软件包的详细信息,类似于 rpm -qi。

dnf list <package_name>: 列出软件包,类似于 rpm -q 或 rpm -qa | grep。

dnf update <package_name>: 更新指定的软件包,类似于 rpm -Uvh (如果包已安装) 或 rpm -Fvh (只更新已安装的包)。

因此,dnf install 是与 rpm -ivh (用于安装) 最对应的命令。

第9题(单选题)

原题: 与dnf grouplist等价的命令语句为( )。

A. dnf group list

B. dnf list group

C. dnf install group

D. dnf group install

答案: A

解析:

DNF 中管理软件包组的命令通常使用 group 子命令。

dnf grouplist (旧的YUM风格,DNF也兼容) 用于列出可用的和已安装的软件包组。

A. dnf group list: 这是DNF中标准的列出软件包组的命令格式。

B. dnf list group: 不是标准的DNF语法。

C. dnf install group: 尝试安装一个名为 “group” 的包。

D. dnf group install <group_name>: 用于安装一个指定的软件包组。

因此,dnf group list 是与 dnf grouplist 等价的命令。

第5题(填空题)

原题: 能够解决软件安装的软件包的源和软件的依赖问题的服务器是( )。

答案: repo服务器 repo

解析:

YUM (Yellowdog Updater, Modified) 和 DNF (Dandified YUM) 是基于RPM的Linux发行版中常用的软件包管理器。它们依赖于配置好的软件仓库(repository,简称repo)。软件仓库服务器上存储了大量的RPM软件包及其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中包含了软件包的依赖关系信息。当用户使用YUM或DNF安装软件时,它们会连接到这些服务器,下载所需的软件包,并自动解决依赖关系。

http://www.dtcms.com/a/302879.html

相关文章:

  • Leaflet简介、初步了解
  • 分布式IO详解:2025年分布式无线远程IO采集控制方案选型指南
  • Java学习-----JVM的垃圾回收算法
  • 分布式IO选型指南:2025年分布式无线远程IO品牌及采集控制方案详解
  • OpenGL为什么要用4X4矩阵
  • 构建 P2P 网络与分布式下载系统:从底层原理到安装和功能实现
  • 分布式高可用架构核心:复制、冗余与生死陷阱——从主从灾难到无主冲突的避坑指南
  • 文件夹隐藏精灵 for Win的文件隐私管理痛点
  • 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2010-2024年)
  • 点击事件的防抖和节流
  • 【硬件-笔试面试题】硬件/电子工程师,笔试面试题-42,(知识点:D触发器,D锁存器,工作原理,区别)
  • Java HashMap中的compute及相关方法详解:从基础到Kafka Stream应用
  • C++ 哈希算法、贪心算法
  • CLion 远程 Linux C++开发配置
  • 【数据结构】递归暴力美学:二叉树链式结构的深度解析(含源码)
  • 2025最新Mybatis-plus教程(三)
  • 国内使用git clone下载huggingface
  • 鱼皮项目简易版 RPC 框架开发(一)
  • 设计模式(十五)行为型:命令模式详解
  • 简单工厂模式 Simple Factory Pattern
  • Qt元类型系统(QMetaType)详解
  • 11、Docker Compose 配置Mysql主从(单虚拟机)
  • 树状数组的概念、结构及实现
  • 塔能科技物联运维平台及城市照明市场竞争力分析
  • 国产测试用例管理工具横向评测:DevOps时代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协作平台?
  • window显示驱动开发—RecycleCreateCommandList
  • Angular 依赖注入
  • 网络 编程
  • 洛谷刷题7.28
  • 基于AFLFast的fuzz自动化漏洞挖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