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设计模式(十五)行为型:命令模式详解

设计模式(十五)行为型:命令模式详解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是 GoF 23 种设计模式中的行为型模式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将“请求”封装为一个独立的对象,从而使请求的发送者与接收者解耦,并支持请求的参数化、队列化、日志记录、撤销/重做等高级功能。它通过引入“命令对象”作为中间层,将调用操作的行为抽象化,使得系统可以动态地配置、组合、调度和管理操作。命令模式是实现“开闭原则”和“单一职责原则”的典范,广泛应用于图形界面操作(菜单、按钮)、事务处理、宏命令、远程调用、任务调度、撤销机制、工作流引擎等需要灵活控制行为的场景,是构建可扩展、可维护、可回溯系统的基石。

一、详细介绍

命令模式解决的是“调用者与执行者之间存在紧耦合,导致难以扩展、复用或控制操作”的问题。在传统设计中,调用者(如按钮)直接调用接收者(如文档)的方法(如 save()),导致调用者依赖于具体接收者和方法,难以实现通用控制逻辑(如撤销、记录、延迟执行)。

命令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一切皆对象”,将“操作”本身封装为一个对象(命令对象),该对象包含执行该操作所需的所有信息(接收者、方法、参数)。调用者不再直接调用方法,而是持有命令对象并调用其 execute() 方法。命令对象负责调用接收者的具体行为。

该模式包含以下核心角色:

  • Command(命令接口):定义执行操作的接口,通常包含 execute() 方法。有时也包含 undo()redo() 方法用于撤销/重做。
  • ConcreteCommand(具体命令类):实现 Command 接口,绑定一个具体的接收者对象,并在 execute() 中调用接收者的相应方法。它封装了“做什么”和“由谁做”。
  • Receiver(接收者):真正执行操作的对象,包含业务逻辑的具体实现。命令对象会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方法。
  • Invoker(调用者):持有命令对象,通过调用命令的 execute() 方法来执行请求。调用者不关心命令的具体内容,只与 Command 接口交互。
  • Client(客户端):创建接收者、具体命令对象,并将命令对象注入到调用者中。客户端负责组装命令与调用者的关系。

命令模式的关键优势:

  • 解耦调用者与接收者:调用者不依赖具体接收者,只依赖命令接口。
  • 支持操作的参数化:调用者可以接受任何实现了 Command 接口的对象。
  • 支持操作的队列化与日志化:命令对象可被存储在队列中,实现异步执行或日志记录。
  • 支持撤销/重做:通过在命令中保存状态,实现 undo()redo()
  • 支持宏命令(组合命令):多个命令可组合成一个复合命令,实现批处理。
  • 支持事务性操作:一组命令可作为一个事务执行,失败时整体回滚。

与“策略模式”相比,命令模式封装的是行为的调用,策略模式封装的是算法的实现;命令关注“执行什么操作”,策略关注“如何完成任务”。与“观察者模式”相比,命令是主动触发,观察者是被动通知

二、命令模式的UML表示

以下是命令模式的标准 UML 类图:

implements
has a
has a
creates
creates
configures
«interface»
Command
+execute()
+undo()
ConcreteCommand
-receiver: Receiver
+execute()
+undo()
Receiver
+action()
Invoker
-command: Command
+setCommand(command: Command)
+executeCommand()
+undoCommand()
Client
+main(args: String[])

图解说明

  • Command 定义统一接口。
  • ConcreteCommand 持有 Receiver 引用,在 execute() 中调用其方法。
  • Invoker 持有 Command 引用,通过 executeCommand() 触发执行。
  • Client 负责创建所有对象并建立关联。

三、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实例及其UML图

以下是一个文本编辑器中“撤销功能”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命令模式实现 InsertDelete 操作的撤销。

Java 程序实例
import java.util.Stack;// 接收者:文本编辑器文档
class TextDocument {private StringBuilder content = new StringBuilder();public void insert(String text, int position) {content.insert(position, text);System.out.println("📝 插入: \"" + text + "\" at position " + position);}public void delete(int start, int length) {String deleted = content.substring(start, start + length);content.delete(start, start + length);System.out.println("✂️ 删除: \"" + deleted + "\" from " + start + " to " + (start + length - 1));}public String getContent() {return content.toString();}
}// 命令接口
interface Command {void execute();void undo();
}// 具体命令:插入文本
class Insert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private TextDocument document;private String text;private int position;// 保存执行前的状态用于撤销private String previousContent;public InsertCommand(TextDocument document, String text, int position) {this.document = document;this.text = text;this.position = position;}@Overridepublic void execute() {previousContent = document.getContent(); // 保存状态document.insert(text, position);}@Overridepublic void undo() {System.out.println("↩️ 撤销插入操作");// 恢复到插入前的内容// 实际项目中可能需更精确的定位,此处简化document = new TextDocument();document.insert(previousContent, 0);}
}// 具体命令:删除文本
class DeleteCommand implements Command {private TextDocument document;private int start;private int length;private String deletedText; // 保存删除的内容用于撤销public DeleteCommand(TextDocument document, int start, int length) {this.document = document;this.start = start;this.length = length;}@Overridepublic void execute() {// 先保存要删除的文本deletedText = document.getContent().substring(start, start + length);document.delete(start, length);}@Overridepublic void undo() {System.out.println("↩️ 撤销删除操作");// 重新插入被删除的文本document.insert(deletedText, start);}
}// 调用者:编辑器工具栏/快捷键
class EditorInvoker {private Command currentCommand;private Stack<Command> commandHistory = new Stack<>();public void setCommand(Command command) {this.currentCommand = command;}public void executeCommand() {if (currentCommand != null) {currentCommand.execute();commandHistory.push(currentCommand); // 记录用于撤销currentCommand = null;}}public void undo() {if (!commandHistory.isEmpty()) {Command lastCommand = commandHistory.pop();lastCommand.undo();} else {System.out.println("📭 无可撤销的操作");}}
}// 客户端使用示例
public class CommandPatternDem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 文本编辑器 - 命令模式实现撤销功能\n");// 创建接收者TextDocument document = new TextDocument();// 创建调用者EditorInvoker invoker = new EditorInvoker();// 客户端创建命令并执行System.out.println("👉 执行插入操作:");Command insertCmd = new InsertCommand(document, "Hello", 0);invoker.setCommand(insertCmd);invoker.executeCommand();System.out.println("当前内容: \"" + document.getContent() + "\"\n");System.out.println("👉 执行删除操作:");Command deleteCmd = new DeleteCommand(document, 0, 3);invoker.setCommand(deleteCmd);invoker.executeCommand();System.out.println("当前内容: \"" + document.getContent() + "\"\n");System.out.println("👉 撤销删除操作:");invoker.undo();System.out.println("当前内容: \"" + document.getContent() + "\"\n");System.out.println("👉 撤销插入操作:");invoker.undo();System.out.println("当前内容: \"" + document.getContent() + "\"\n");System.out.println("👉 再次撤销(无操作):");invoker.undo();}
}
实例对应的UML图(简化版)
implements
implements
has a
has a
has a
creates
creates
creates
uses
TextDocument
-content: StringBuilder
+insert(text: String, position: int)
+delete(start: int, length: int)
+getContent()
«interface»
Command
+execute()
+undo()
InsertCommand
-document: TextDocument
-text: String
-position: int
-previousContent: String
+execute()
+undo()
DeleteCommand
-document: TextDocument
-start: int
-length: int
-deletedText: String
+execute()
+undo()
EditorInvoker
-currentCommand: Command
-commandHistory: Stack<Command>
+setCommand(command: Command)
+executeCommand()
+undo()
Client
+main(args: String[])

运行说明

  • TextDocument 是接收者,执行实际的插入和删除。
  • InsertCommandDeleteCommand 封装操作及撤销所需的状态。
  • EditorInvoker 作为调用者,执行命令并维护历史栈。
  • 客户端通过配置命令对象实现撤销功能。

四、总结

特性说明
核心目的将请求封装为对象,实现调用者与接收者解耦
实现机制命令对象持有接收者引用,调用者触发命令执行
优点解耦、支持撤销/重做、支持队列/日志、支持宏命令、参数化操作
缺点可能导致类数量膨胀(每个操作一个命令类)、需管理命令生命周期
适用场景GUI 操作、事务管理、撤销机制、远程调用、任务调度、工作流
不适用场景操作简单、无需撤销或队列、性能极度敏感

命令模式使用建议

  • 可结合工厂模式或注解自动注册命令。
  • 使用泛型减少命令类数量。
  • 在 Java 中,Runnable 接口是命令模式的简化版。
  • Spring 的 @Transactional 方法可视为命令的事务封装。

架构师洞见:
命令模式是“行为可序列化”与“操作可管理”的哲学体现。在现代架构中,其思想已演变为事件溯源(Event Sourcing)CQRS(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消息队列的核心。例如,在事件溯源中,每个状态变更都记录为一个“事件命令”;在 CQRS 中,命令模型负责处理写操作,查询模型负责读操作;在微服务中,命令通过消息队列异步传递,实现解耦与弹性。

未来趋势是:命令模式将与AI Agent结合,Agent 的“行动计划”可视为命令序列;在低代码平台中,用户拖拽操作生成命令对象;在区块链中,每笔交易本质是一个不可变的命令;在边缘计算中,命令可被缓存并在网络恢复后执行。

掌握命令模式,有助于设计出可追溯、可恢复、可扩展的系统。作为架构师,应在涉及“操作历史”、“事务控制”或“异步处理”的场景中主动引入命令模式。命令不仅是模式,更是系统可管理性的基石——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控制力,来自于将“行为”本身作为一等公民进行建模与管理。

http://www.dtcms.com/a/302860.html

相关文章:

  • 简单工厂模式 Simple Factory Pattern
  • Qt元类型系统(QMetaType)详解
  • 11、Docker Compose 配置Mysql主从(单虚拟机)
  • 树状数组的概念、结构及实现
  • 塔能科技物联运维平台及城市照明市场竞争力分析
  • 国产测试用例管理工具横向评测:DevOps时代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协作平台?
  • window显示驱动开发—RecycleCreateCommandList
  • Angular 依赖注入
  • 网络 编程
  • 洛谷刷题7.28
  • 基于AFLFast的fuzz自动化漏洞挖掘(1)
  • 【HTTP】防XSS+SQL注入:自定义HttpMessageConverter过滤链深度解决方案
  • 【React Context API 优化与性能实践指南】
  • DBAPI 实现分页查询的两种方法
  • 阿里云Ubuntu 22.04 ssh隔一段时间自动断开的解决方法
  • 【力扣热题100】哈希——两数之和
  • 【mysql】—— mysql中的timestamp 和 datetime(6) 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的地方不建议使用timestamp
  • 智能制造,从工厂建模,工艺建模,柔性制造,精益制造,生产管控,库存,质量等多方面讲述智能制造的落地方案。
  • 破解PCB制造痛点,盘古信息IMS MOM 铸就数字化标杆工厂
  • PL/SQL
  • 开疆智能ModbusRTU转Profinet网关连接西门子CP341配置案例
  • DDD之整体设计流程(2)
  • debian系统分卷是不会影响系统启动速度?
  • 排序算法 (Sorting Algorithms)-Python示例
  • Android 系统架构
  • 阿里云 API 网关 x OKG:游戏连接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 阿里云正式开源 LoongSuite:打造 AI 时代的高性能低成本可观测采集套件
  • 电脑不小心误删了文件怎么恢复??
  • AI资讯日报 - 2025年07月28日
  • EXCEL批量生成超链接引用无效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