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6的多级地址层次的理解
把 IPv6 的 128 位地址想象成 “全球快递单 + 本地门牌” 的 多级分拣系统,每一级都让路由器“一眼”看出把包往哪送。
-
全球路由前缀(Global Routing Prefix)
48 位(通常是/48
)
→ 像“国家 + 省 + 市”的邮编,全球唯一。
由运营商分配给企业/组织,全世界只看这 48 位就知道走哪条大动脉。 -
子网 ID(Subnet ID)
16 位(在/48
里)
→ 像“区 + 街道”,组织内部随便划。
一家公司可以切出 2¹⁶ = 65 536 个子网,足够每个部门、每栋楼、甚至每层楼一个子网。 -
接口标识符(Interface ID)
64 位
→ 像“门牌号 + 房间号”,直接落到终端网卡。
通常用 EUI-64 或随机生成,保证全球唯一即可。
一条地址的三级示例
2001:0db8:abcd:0001:0203:04ff:fe05:0607
2001:0db8:abcd
/48 → 全球路由前缀(运营商给公司)0001
/64 → 子网 ID(研发楼 1#)0203:04ff:fe05:0607
→ 接口 ID(某台电脑网卡)
“48 位全球走,16 位随意切,64 位挂终端”
这样 IPv6 既能保证 全球可聚合,又能让 内部无限细分,还省掉了 IPv4 时代的层层 N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