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金融科技中的虚拟助手

虚拟助手(Virtual Assistant) 工作原理及核心组件功能

模数 / 数模转换器(A/D & D/A Converters)
作用:A/D(模拟转数字 )和 D/A(数字转模拟 )转换器,是音频信号模拟世界与计算机数字世界之间的输入、输出接口 。

A/D 模块细节:A/D 模块把麦克风采集的音频(尤其是语音 ),转化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字序列形式,且尽可能减少精度损失 ,实现模拟语音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让计算机可 “读懂” 语音 。

自动语音识别(ASR -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将人类语音转化为对应文字表示(textu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words ),也就是把你说的话,转成文字内容,是虚拟助手 “听明白” 你说话内容的第一步 。

自然语言理解(NLU -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处理与输入话语对应的文字序列(sequence of words ),把文字转化为有语义的符号表示(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f its meaning ) 。简单说,就是理解文字背后的含义,将人类语言逻辑转化为机器能处理的语义符号,让虚拟助手明白你需求的 “意图” 。

自然语言生成(NLG - Natural Language Generation)
从对话管理器(dialog manager )接收符号化请求,把这些请求转化为有意义的文字序列(meaningful sequences of words ),用于语音回应用户,或在屏幕显示 。即根据要回应的内容,生成人类能听懂、看懂的自然语言,是虚拟助手 “回答” 用户的关键环节 。

“Statistical Parametric Speech Recognition”(统计参数语音识别)

流程步骤
Input speech(输入语音):语音信号作为识别起点,比如人说话的声波。
A/D(模数转换):把模拟的语音信号(连续变化的声波)转化为数字信号(离散的数值序列 ),方便计算机处理。
Feature extraction(特征提取):从数字语音信号里提取关键特征,生成 “Sequence of feature vectors”(特征向量序列 ),这些特征能代表语音的独特声学属性。
Search(搜索):结合后续的模型,在 “Composite search graph”(复合搜索图 )里,依据特征向量序列找最匹配的结果。
Acoustic model(声学模型):刻画语音声学特征和音素(语音的最小单位)等的统计关系,判断 “这段声学特征对应什么音” 。
Pronunciation model(发音模型):关联音素和单词发音,解决 “音怎么拼成词” 的问题 。
Language model(语言模型):基于语言的统计规律,判断 “哪些词序列在语义、语法上更合理”,比如中文里 “我吃饭” 比 “饭吃我” 更符合语言习惯。
Recognized word sequence(识别出的单词序列):经上述流程,输出最终识别结果,即把语音转化为文字序列。

简单说,就是语音输入→数字化→提取特征→结合声学、发音、语言模型搜索匹配→输出文字结果的过程,利用统计模型让计算机 “听懂” 人类语音 。

自然语言理解(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NLU)

核心定义
NLU 是把有意义的文字序列,转化为精心定义的形式化计算机语言的过程。这种形式化语言用于表示文字的语义(semantics),且语义是针对具体应用场景专门定义的 。简单说,就是让计算机 “理解” 人类自然语言的含义,转化为机器能处理的结构化表示。

示例说明
自然语言请求:“Make a reservation at an Italian restaurant around here for four people tomorrow in the early evening.”(在这附近的一家意大利餐厅预订,明天傍晚,4 人用餐 )
结构化表示:把自然语言拆解为明确的变量和值,比如:
Date(日期): 1 - 10 - 2022
Time(时间): 7:00 PM
Number - of - people(人数): 4
Location(位置): West Village, New York, NY
Type - of - cuisine(菜系): Italian
NLU 的作用:将原始自然语言句子转化为上述这种符号化表示,也就是推断出 “日期、时间、人数” 等变量的值,让计算机能基于这些结构化信息执行任务(比如真的去预订餐厅 )。

自然语言与语音生成(Natural Language and Speech Generation)

  1. 核心功能:“回应用户” 的流程
    自然语言生成(NLG)和文本转语音(TTS)的作用,是让虚拟助手 “回应用户” 。具体流程:

当虚拟助手需要 “说点什么” 时,会触发一个符号化请求(比如机器内部的指令信号 )。
NLG 先工作:把这个符号化请求,转化为文本形式的表达(生成一段文字,比如 “已为您预订明天 7 点的餐厅” )。
TTS 接着处理:把 NLG 生成的文本,转化为实际的语音(让计算机 “读” 出这段文字,变成人能听到的声音 )。

  1. 传统实现方法:“分模块生成语言”
    过去常用的一种思路,是按模块序列生成语言,分三步:

Planner(规划器):先搭建句子的高层结构,比如决定说 “预订成功通知”,还是 “查询结果反馈”,确定大框架。
Microplanner(微规划器):细化到句子的 “片段、短语结构”,比如在 “预订成功” 里,怎么组织 “时间、地点、人数” 这些短语。
Lexicalizer(词汇化器):最后选具体的单词,把句子 “落地”,让表达完整、准确,比如选 “已”“为您”“成功” 等词,组合成通顺的话。

  1. 最简单的 NLG 实现:“预置文本库”
    核心逻辑:
    用一个 “文本句子库”(常叫 prompts ),给句子做好索引。当对话管理器(dialog manager )需要回应时,能快速找到并提取合适的句子。
    适用场景:
    对相对简单的系统很有效,这类系统只需要设计时就完全确定的静态回应(比如固定回复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操作成功” )。

  2. 基于模板的 NLG(Template - Based NLG)
    实现流程:
    现代虚拟助手的语音,先由 NLG 系统生成文本模板,再发给通用 TTS(文本转语音)生成最终语音输出。
    示例说明:
    模板如 “Flight $flight - number is landing at $airport - name at $time.”(航班 $航班号 将于 $时间 在 $机场 降落 )
    固定部分:像 “Flight”“is landing at” 这些文字,是模板里不变的内容。
    变量部分:带 $ 符号的(如 flight−number、flight - number 、flightnumberairport - name ),是需要动态填充的变量(实际运行时,替换成真实的航班号、机场名、时间 )。

文本转语音(Text to Speech,TTS)

TTS 由三个不同模块依次串联(cascade of three distinct modules )实现,从文本处理到最终语音输出,一步步转化。

文本归一化(Text normalization):
核心任务:让文本 “更易读”,处理那些 “怎么读不明显” 的单词、短语(比如缩写、特殊符号 )。
标点的作用:TTS 系统要合理处理标点(句号、逗号、冒号、分号等 ),因为标点决定了 “怎么断句、在哪里停顿、用什么语调读”(比如逗号短停顿,句号长停顿 )。

音标转写(Phonetic transcription):
文本归一化后,进入这一步。把 “规整后的文本” 转化为语言发音符号序列(一般叫音素,phonemes ),相当于给文字标注 “怎么发音” 。

语调处理(Intonation):
语调靠控制语音的三个基本属性实现:音高(pitch )、响度(loudness )、时长(duration )。TTS 系统会建模这三个参数,让语音遵循自然的语调模式(比如疑问句结尾音高上扬 )。

语音合成(Speech synthesizer /vocoder):
最后一步!由这个模块实际生成语音信号,把前面处理好的 “发音、语调” 等信息,变成人能听到的声音。

对话管理器(The Dialog Manager)

  1. 核心功能:“决定下一步做什么”
    对话管理器的主要作用,是依据这些信息,决定虚拟助手 “下一步该执行什么动作”:

当前用户输入(比如你说 “查天气” )
对话的历史 / 上下文(比如之前聊过 “周末出行”,知道你要出远门 )
外部世界状态(比如实际天气数据、时间 )
助手在不同特定场景下的行为规则(比如 “用户问天气就调用天气 API 回复” )

  1. 架构类型:两种常见设计
    对话管理器有不同 “架构”(即设计逻辑 ),常见两种:
    (1)简单形式:IF - THEN - ELSE 规则
    就像编程里的条件判断 ——“如果(IF)用户说 X,那么(THEN)执行动作 Y;否则(ELSE)执行动作 Z” 。靠预先写好的规则,直接匹配场景做决策。
    (2)有限状态机对话管理器(Finite state machine - based dialog manager)
    核心逻辑:用 “状态” 和 “状态转移” 定义交互。
    先设定一系列状态(比如 “等待用户提问”“处理中”“已回复” ),以及状态之间怎么 “转移”(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 )。
    每个状态对应交互的一个特定环节(比如 “等待用户提问” 是初始状态,用户说完话就转移到 “处理中” )。
    状态转移的条件:通常基于 “用户说了什么” 或其他信息(比如系统拿到天气数据了,就从 “处理中” 转移到 “已回复” )。

简单总结:对话管理器是虚拟助手的 “决策大脑”,看当前输入、对话历史、外部环境等,决定下一步干啥;架构上可以是简单的条件规则,也可以用 “有限状态机”,靠状态和转移实现交互逻辑 。

对话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Dialog)

1. 强化学习基本特点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和“有标注数据的监督学习”不一样——它不用预先标注好的训练数据

  • 核心逻辑:让机器 / 智能体(agent )在解决问题的“每一步”,从多个可能的动作里选一个,目标是最大化整体奖励(maximizing an overall reward )(比如对话让用户满意,就给高奖励 )。

2. 对话强化学习的一种方法:基于马尔可夫决策过程(MDPs)

  • MDPs 核心要求
    得先定义清楚这两件事:
    • 虚拟助手所有可能的动作(比如“回复天气”“反问确认” )
    • 所有可能的状态(状态≈用户提问后,助手回应过程中的“阶段”,比如“刚收到用户问题”“已拿到天气数据准备回复” )
  • 学习过程
    每次对话交互成功后,强化学习算法会回溯助手的决策(比如刚才选了“先反问”,还是“直接查数据” ),然后调整策略(比如发现“反问确认”后用户更满意、奖励更高,下次就多这么做 )。
    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助手就能持续优化策略,越来越会“对话”~

简单总结:对话强化学习,是让虚拟助手靠“试错 - 拿奖励 - 调策略”的方式学对话;其中一种方法是 MDPs,先定义动作和状态,再通过回溯决策、调整策略,让助手越聊越好 。

http://www.dtcms.com/a/300524.html

相关文章:

  • 15.7 DeepSpeed实战:单卡38GB到多卡12GB,3倍效率提升的ZeRO-3配置全解
  • 【专题十五】BFS 解决 FloodFill
  • 多智能体系统设计:协作、竞争与涌现行为
  • 2025年7月25日-7月26日 · AI 今日头条
  • 【第六节】方法与事件处理器
  • 【计算机网络架构】网状型架构简介
  • C++ 多线程(一)
  • 详解力扣高频SQL50题之610. 判断三角形【简单】
  • Vscode的常用快捷键(摆脱鼠标计划)
  • [N1盒子] 斐讯盒子N1 T1通用刷机包(可救砖)
  • 金字塔降低采样
  • C语言:顺序表(上)
  • K8S 九 安全认证 TLS
  • 关于西门子博图基本指令的应用区别
  • VScode 支持 QNX 源码跳转
  • 【Python系列】从内存分析到性能剖析
  • Mysql 二进制安装常见问题
  • 2025年Solar应急响应公益月赛-7月wp
  • mac neo4j install verifcation
  • 论文阅读-IGEV
  • SecureCRT连接密钥交换失败
  • 基于LNMP架构的分布式个人博客搭建
  • 总结和对比Unity中的三种主要抗锯齿技术:FXAA、SMAA和TAA
  • 搭建DM数据守护集群
  • Java 代理机制详解:从静态代理到动态代理,彻底掌握代理模式的原理与实战
  • 【服务器与部署 30】Python内存优化实战:从内存泄漏到性能提升的完整解决方案
  • 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
  • mac配置多版本jdk
  • 四、搭建springCloudAlibaba2021.1版本分布式微服务-加入openFeign远程调用和sentinel流量控制
  • git stash 命令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