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ismic中的颜色】
seismic标准化色卡概述
seismic标准化色卡是一种专为地震数据可视化设计的颜色映射方案,广泛应用于地质勘探、地震学研究和油气资源开发。其特点是通过高对比度的颜色渐变突出地震波形的正负振幅差异,便于识别地层界面、断层等地质特征。
核心特点
- 对称性:通常以白色或浅色为中心,向两侧渐变至深色(如红-白-蓝),正负振幅区分明显。
- 高对比度:颜色过渡陡峭,增强微弱信号的辨识度。
- 行业标准:常见于专业软件(如Paraview、Matplotlib)的默认色卡库。
常见实现方式
Python(Matplotlib)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生成示例数据
data = np.random.randn(100, 100)
plt.imshow(data, cmap='seismic')
plt.colorbar()
plt.show()
参数说明:
cmap='seismic'
直接调用Matplotlib内置的seismic色卡。
ParaView
- 加载数据后,在颜色映射编辑器中选择 “Seismic” 预设。
- 调整色卡范围以匹配数据极值,通常设置对称的上下限(如-1到1)。
自定义调整建议
- 非对称数据:若数据分布不均,可修改色卡中心位置。例如在Matplotlib中:
from matplotlib.colors import DivergingNorm norm = DivergingNorm(vmin=-2, vcenter=0, vmax=1) # 自定义中心点 plt.imshow(data, cmap='seismic', norm=norm)
- 颜色扩展:通过
LinearSegmentedColormap
扩展色域,适应特殊需求。
应用场景
- 地震剖面解释:识别反射层、不整合面。
- 差异分析:对比不同时期或模型的地震响应变化。
- 学术绘图:论文中清晰展示波场模拟结果。
高级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