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技巧】怎么做思维导图||数学思维||费曼学习法
目录标题
- 常见问题:
- 认知误区和建议:
- 思维导图按照功能分类
- 思维导图好处
- 步骤(拆解的步骤)
常见问题:
1、做好的思维导图浪费时间
2、做简单的思维导图没有效果
认知误区和建议:
1、做思维导图工具:比如vscode写markdown文件也可以是思维导图,因为展现你的思维和梳理知识
- 甚至可以是博客
2、并不是有了想法才形成思维导图,边做边学边写出博客和思维导图
- 我在写的过程梳理学习
3、写思维导图就是思考的过程,要不断问自己问题,不算想如何让别人理解(要求自己理解和消化)
通过不断联想,发散,形成和细化知识点
而不是简单地整理,罗列
思维导图按照功能分类
- 被动式(学习一门课一本书,把它的内容提炼成思维导图)
- 主动式(主动的自己整理的知识/写一篇博客/用思维导图细化自己的想法)
思维导图好处
- 被动:
- 条理思维清晰:当知识点罗列在你面前你会感到畅快
- 了解知识之间的逻辑和层级结构
- 书写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边写边学,好比写博客一样,会意识到自己那个地方薄弱,会针对性地去去学习)
- 主动:
- 可以让思维模块化,提高思考效率(在整理思维导图的时候不像阅读书本,是线性的,而是可以灵活地思考,总结整理自己脑中知识点)
- 具象化内容/直观看到模块间的联系
- 可以让内容分布均匀(均衡各个模块的内容比例)和及时修改
步骤(拆解的步骤)
(并不是说,必须要按照这个步骤,关键是让你理解,不要让做思维导图成为桎梏)
等你熟悉了步骤之后,可以灵活做思维导图
1.并不是死板全部罗列知识点,有时候可以简写出简单大纲,甚至就一个标号
2.每一步的作用分析
好比:
你学会了骑单车,就不再需要按照先放左脚,然后抬右脚的步骤
-
针对被动式
- 罗列知识点,然后分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
- 分出层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和层级区分
- 调整内容位置【这里就是自己的理解】
- 增加内容网状链接,知识点进行串联(加入私货/自己的思考)
-
针对主动式(CSDN):
- 先给出思维大纲
- 遇到卡壳地方可以先用markdown的第一标题标注
# 第一标题 ##第二标题
- 用markdown的格式和xssn的目录功能,可以具象化自己的思维和问题然后好处,就如上所述,而且还是一个输出的过程(费曼学习法)
参考来源:
哔哩哔哩:Ayumu爱讲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