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波束赋型及其数学原理介绍
一、数字波束赋型Beamforming的简介
多天线技术和OFDM技术一起并称为LTE的两大最重要物理层技术。
也是LTE众多技术中难点之一,是LTE通信中涉及范围广的技术之一,从MAC层到物理层,再到RF层,都有多天线技术涉及的场合。
数字波束赋型和MIMO都是多天线技术的应用,或者说数字波束赋型和MIMO的基础都是多天线技术。
二、什么是波束赋型
想象一下,你有一个手电筒(代表单一天线)和一个探照灯(代表天线阵列+波束赋型)。
单一天线(手电筒): 光线向四周均匀散射。虽然能照亮一大片区域,但每个点的亮度都不高,能量被浪费了。
波束赋型(探照灯): 通过调整透镜和反射镜,将光线聚焦成一束明亮的光柱,精准地照射到特定目标上。这样,在目标点上的亮度极高,而其他区域则很暗。
波束赋型 的核心思想就是如此:通过控制多根天线发射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使电磁波能量在空间中特定方向上进行 “建设性干涉” (信号增强),而在其他方向上进行 “破坏性干涉” (信号抵消),从而形成一道集中的、可指向特定用户的“能量束”——波束。
三、为什么需要波束赋型
提升信号质量: 将能量集中给目标用户,相当于提高了用户的信噪比,从而可以获得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扩大覆盖范围: 集中的能量可以传播得更远,有效弥补高频段信号(如5G毫米波)穿透力差、路径损耗大的缺点。
降低干扰: 波束只对准需要的用户,避免了向四面八方发射信号时对其他用户造成的干扰。
提高频谱效率: 通过空分复用,基站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频率资源上,通过不同的波束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这是大规模MIMO 的核心价值。
4G vs. 5G
4G: 主要使用2.6GHz等较低频段,波束赋型技术相对简单,通常是基于宽波的,用于提升小区边缘用户的信号质量。
5G: 尤其是毫米波频段,路径损耗巨大,波束赋型从“可选项”变成了“必选项”。5G Massive MIMO(大规模天线阵列)使得生成高精度、窄波束成为可能,是实现5G超高速率和连接密度的关键技术。
四、数字波束赋型的数学原理
这是本文的核心。我们从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开始。
1. 系统模型假设
我们有一个由 N 个天线阵元组成的均匀线性阵列。
天线间距为 d,通常取半波长,即 d = λ/2。
一个远场的窄带信号,波长为 λ,从与阵列法线方向成 θ 角的方向入射。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数字方式控制每个天线发射信号的权重(包括幅度和相位),使发射总能量指向角度 θ₀。
2. 核心概念:相位差与导向矢量
物理相位差:
电磁波到达相邻两个天线时,存在一个波程差:Δl = d * sin(θ)。
这个波程差会带来一个相位差:Δφ = 2π * (Δl / λ) = 2π * (d / λ) * sin(θ)。
因此,对于第 n 根天线(以第0根为参考),其接收到的信号相对于参考天线有一个天然的相位延迟:φ_n = 2π * n * (d / λ) * sin(θ)。
导向矢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描述了来自方向 θ 的信号在阵列各个天线上产生的相位响应向量。
a(θ) = [1, e^{-jΔφ}, e^{-j2Δφ}, ..., e^{-j(N-1)Δφ}]^T
其中 Δφ = 2π * (d / λ) * sin(θ),j 是虚数单位。
导向矢量 a(θ) 捕捉了空间角度 θ 与阵列相位响应之间的映射关系。
3. 波束赋型权重与合成
现在,我们不是接收,而是要发射一个指向 θ₀ 的波束。
权重矢量:
我们为每个天线分配一个复数权重 w_n。w_n 的幅度控制发射功率,w_n 的相位用于补偿相位差。
权重矢量:w = [w₀, w₁, w₂, ..., w_{N-1}]^T
波束赋型操作:
为了让所有天线在 θ₀ 方向发射的信号同相叠加(建设性干涉),我们需要抵消掉因波程差带来的相位延迟。
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权重矢量的相位与导向矢量的相位相反。即,我们令:
w = a(θ₀)^H (H 表示共轭转置,即取复数共轭并转置)
展开写就是:w = [1, e^{jΔφ₀}, e^{j2Δφ₀}, ..., e^{j(N-1)Δφ₀}]^H
其中 Δφ₀ = 2π * (d / λ) * sin(θ₀)。
阵列响应:
现在,我们想知道这个加权后的天线阵列,在任意角度 θ 上的响应强度是多少。
这可以通过计算权重矢量与来自角度 θ 的导向矢量的内积得到:
y(θ) = w^H * a(θ)
将 w = a(θ₀) 代入:
y(θ) = a(θ₀)^H * a(θ)
4. 数学推导与波束图形成
让我们把上面的内积展开计算:
y(θ) = Σ_{n=0}^{N-1} [ e^{j n Δφ₀} ]^* * [ e^{-j n Δφ} ]
= Σ_{n=0}^{N-1} e^{-j n Δφ₀} * e^{-j n Δφ}
= Σ_{n=0}^{N-1} e^{-j n (Δφ₀ + Δφ)}
= Σ_{n=0}^{N-1} e^{-j n ψ} (令 ψ = 2π*(d/λ)*(sin(θ) - sin(θ₀)))
这是一个首项为1,公比为 e^{-jψ} 的等比数列求和。
y(θ) = { 1 - e^{-jNψ} } / { 1 - e^{-jψ} }
利用欧拉公式,可以将其转化为更直观的形式:
y(θ) = e^{-j(N-1)ψ/2} * { sin(Nψ/2) / sin(ψ/2) }
我们通常关心的是响应的幅度(功率):
|y(θ)| = | { sin(Nψ/2) / sin(ψ/2) } |
这个函数就是著名的阵列因子。当我们固定 θ₀(即目标方向),扫描 θ 从 -90° 到 90° 时,|y(θ)| 随 θ 变化的图形就是波束方向图。
5. 关键数学结论
主瓣: 当 θ = θ₀ 时,ψ = 0,根据洛必达法则,|y(θ₀)| = N。这是响应最大的方向,即主瓣。增益是单天线的 N 倍。
零陷: 当 sin(Nψ/2) = 0 但 sin(ψ/2) ≠ 0 时,响应为0。这些点形成了方向图中的“零点”,可以用来抑制来自特定方向的干扰。
旁瓣: 在主瓣两侧会出现一些能量较小的副瓣,称为旁瓣。
波束宽度: 主瓣的宽度(通常指3dB波束宽度)反比于天线数量 N。N 越大,波束越窄,越精准。
五、更复杂的波束赋型
上述是最简单的波束赋型。在实际系统(如5G NR)中,情况更复杂:
自适应波束赋型: 权重 w 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实时计算。例如,通过估计信道矩阵 H,可以使用迫零 或最小均方误差 等算法来计算最优权重,以同时服务多个用户并抑制用户间干扰。
多用户波束赋型: 基站同时生成多个波束,指向不同的用户。数学上就是为每个用户 k 计算一个权重矢量 w_k,并确保 w_k^H * a(θ_i) ≈ 0 (当 k ≠ i 时),即波束间互不干扰。
混合波束赋型: 在毫米波系统中,由于射频链路的成本和功耗,通常采用数字+模拟的混合架构。一部分波束成形在数字域完成(粗调),另一部分在模拟域通过移相器完成(精调)。
六、总结
概念 | 描述 | 数学表示/关键点 | ||||
|---|---|---|---|---|---|---|
目标 | 将无线能量聚焦到特定方向 | 提高信噪比,扩大覆盖,降低干扰 | ||||
核心手段 | 控制多天线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 复数权重矢量 w | ||||
空间表征 | 导向矢量 |
| ||||
波束形成 | 权重与导向矢量匹配 |
| ||||
波束方向图 | 阵列在不同方向的响应 | ` | y(θ) | = | sin(Nψ/2) / sin(ψ/2) | ` |
数学本质 | 电磁波在空间的建设性/破坏性干涉 | 等比数列求和 | ||||
系统增益 | 主瓣增益与天线数 N 成正比 |
|
数字波束赋型是将空间作为通信的一个新的自由度来利用的典范,它是4G向5G演进中MIMO技术的核心,也是未来6G通信技术的基石。理解其背后的数学原理,对于深入掌握现代无线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