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口协议栈的介绍及CA对其的影响
在没有CA的情况下,一个终端只连接一个服务小区(一个载波),所有协议层都为此单个载波服务。引入CA后,一个终端可以同时通过多个成员载波 与网络通信。协议栈需要管理这些并行的载波,但对上层(核心网)和应用程序来说,这仍然表现为一个单一的、更高带宽的“虚拟管道”。
一、空口协议栈的分层结构
用户面主要负责用户数据的传输。我们从上到下,逐一深入讲解每一层的职责和核心机制。
1.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
IP头压缩: 使用ROHC算法,将巨大的IP/UDP/TCP头(通常40-60字节)压缩到几个字节。这对于语音、视频等小数据包业务效率提升至关重要。
安全性保障: 负责对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信令进行加密和完整性保护。
按序递交: 在切换等场景下,可能发生数据包乱序到达,PDCP负责将数据包重新排序后递交给上层。
深入理解:
PDCP是用户数据进入空口协议栈的“第一道加工站”,它让数据变得“更轻便、更安全”。
在双连接等高级技术中,一个PDCP实体可以对应多个RLC实体,实现数据分流。
2. 无线链路控制层
分段与重组: MAC层调度器决定了一次传输块的大小,RLC负责将来自PDCP的、大小不等的数据包,分割或拼接成适合传输块的大小。
纠错: 通过ARQ机制进行错误修正。如果RLC层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错误(基于下层HARQ的失败或自身序列号检查),它会发起重传。
按序递交: 在AM下,确保递交给PDCP层的数据是顺序的。
深入理解:
三种工作模式:
透明模式: 不添加任何头,用于语音等实时性要求高的业务。
非确认模式: 进行分段/重组,但不重传,用于广播等业务。
确认模式: 具备所有功能,是数据业务的主要模式。
HARQ与ARQ的关系: HARQ在MAC层,速度快但可能出错;ARQ在RLC层,速度慢但更可靠。二者构成了空口的两级重传机制,确保了高可靠性。
3. 媒体接入控制层
调度: 这是MAC层最核心的功能,由基站实现。调度器就像交通指挥中心,决定在什么时候、为哪个用户、使用多少无线资源(RB)。调度算法会综合考虑信道质量、QoS要求、公平性、缓冲区状态等。
复用与解复用: 将多个逻辑信道(对应不同的业务或承载)的数据复用到一个传输块中,通过物理层发送。
HARQ: 快速重传机制。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会立刻回复ACK或NACK。如果收到NACK,发送方会快速重传。HARQ通过“停止等待”协议和软合并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传输效率。
深入理解:
MAC层是资源管理和效率优化的核心。它直接将逻辑上的数据流映射到物理层的时频资源上。
在载波聚合中,MAC层的一个实体管理多个载波的逻辑信道和HARQ实体,是并行传输的“大脑”。
4. 物理层
信号处理: 负责编码、解码、调制、解调、加扰等。
信道编码: 给数据添加冗余,对抗信道干扰。
调制: 将数字比特映射到模拟波形上。
多天线技术: 实现MIMO,通过空间复用提升速率,通过波束赋形提升覆盖。
时频资源映射: 将MAC层传来的传输块,映射到具体的OFDM时频资源格上。
深入理解:
物理层是协议栈的“搬运工”,负责将数字比特转化为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
物理层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空口的峰值速率、覆盖和时延。
二、控制面协议栈
控制面负责管理连接、控制行为。它大部分与用户面共享底层协议(PHY, MAC, RLC),但有自己的高层信令协议。
RRC:
位于eNodeB中,是控制面的核心。
负责连接管理(建立、修改、释放RRC连接)、无线承载管理、系统信息广播、移动性管理(切换、小区选择/重选)等。
RRC消息通常承载在SRB上。
NAS:
位于终端和核心网之间,透明通过eNodeB。
负责核心网层面的连接和会话管理,如鉴权、业务请求、承载建立等。
三、协议栈的协同工作流程
让我们以一个用户下载文件的例子,看整个协议栈如何协同:
数据到达: IP数据包(如一个HTTP响应)到达基站的PDCP层。
PDCP处理: PDCP层对IP包进行头压缩,并进行加密,然后打上PDCP头,交给RLC层。
RLC处理: RLC层根据MAC层指示的传输块大小,将PDCP PDU进行分段,并打上RLC头(包含序列号),形成RLC PDU。
MAC调度: MAC调度器根据当前信道条件和优先级,决定在下一个TTI调度这个用户。它将RLC PDU与其他数据(如有)复用,添加MAC头,形成一个传输块,交给物理层。
PHY发送: 物理层对传输块进行信道编码、调制,并将其映射到指定的OFDM时频资源上,通过天线发射出去。
终端侧反向过程: 终端物理层接收到信号,进行解调、解码。MAC层进行HARQ校验,若失败则要求重传。若成功,则解复用并将数据递给RLC层。RLC层重组RLC PDU,并按序递交给PDCP层。PDCP层进行解密和解头压缩,恢复出原始的IP包,交给终端的应用程序。
好的,这是一个非常专业且核心的问题。LTE载波聚合(CA)是提升数据速率和网络容量的关键技术,它对空口协议栈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在高层保持单一性,在低层实现并行化”。
下面我们分层详细解析CA对空口协议栈(用户面)的影响。
四、CA对各协议层的影响
我们从协议栈自上而下分析:
1. PDCP 层
影响:基本无影响,保持单一性。
详细说明:
PDCP层负责安全性(加密和完整性保护)、头压缩(ROHC)和重排序。在CA中,一个无线承载(Radio Bearer)只由一个PDCP实体处理。
无论数据包最终通过哪个成员载波发送,它们都经过同一个PDCP实体进行加/解密和头压缩。PDCP层向下层(RLC层)提供的数据包是顺序的,并负责将接收到的数据包按序递交给上层。
2. RLC 层
影响:基本无影响,保持单一性。
详细说明:
RLC层负责分段/重组、ARQ纠错和保证按序递交(在确认模式下)。
与PDCP类似,一个无线承载也对应一个RLC实体。
这个RLC实体并不关心其下层(MAC层)有多少个逻辑信道或物理载波。它只处理来自PDCP的RLC SDU,并将其分段成RLC PDU传递给MAC层。在接收端,它从MAC层接收RLC PDU并进行重组和重排序。
3. MAC 层
影响:重大影响,是实现CA并行化的核心。
详细说明:
MAC层是受CA影响最大的层。它引入了多个逻辑信道 和多个HARQ实体。
调度与复用: 一个MAC实体需要管理多个逻辑信道(每个载波对应一个或多个)。MAC调度器位于基站(eNodeB)中,它根据每个成员载波的无线信道质量、缓冲区状态、QoS要求等,动态地决定将哪个逻辑信道的数据在哪个成员载波上发送。这是CA提升效率的关键。
HARQ实体: 在非CA中,一个MAC实体对应一个HARQ实体。在CA中,每个成员载波(Cell)都有自己的独立HARQ实体。这意味着:
每个载波都有自己的停等进程。
一个载波上的传输错误和重传不会直接影响另一个载波。
这大大提高了链路的鲁棒性和效率。
功能总结: MAC层将来自单一RLC实体的数据流,动态地分发到多个并行的物理链路上,并独立管理每条链路的快速重传。
4. 物理层
影响:重大影响,是CA的物理基础。
详细说明:
多套射频链: 终端和基站需要支持多套并行的射频收发链,以同时在不同频段上收发信号。
独立的物理信道: 每个成员载波都有自己独立的一套物理信道(PDSCH, PUSCH, PDCCH, PUCCH等)。
控制信令:
PDCCH: 调度信令可以灵活配置。最常见的是,每个成员载波都有自己的PDCCH来调度自己的PDSCH/PUSCH。但也支持跨载波调度,即一个载波上的PDCCH可以调度另一个载波上的数据。
PUCCH: 在早期的CA规范中,只有主小区(PCell) 可以发送PUCCH,用于传输CQI、PMI、RI等信道状态信息以及ACK/NACK。这意味着所有载波的ACK/NACK都需要在PCell的PUCCH上合并反馈,这对PUCCH的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后续版本也支持在辅小区(SCell)上发送PUCCH。
CSI报告: 终端需要为每个激活的成员载波单独测量并报告信道状态信息(CQI, PMI, RI),以便基站进行精准的调度。
五、关键概念:PCell 和 SCell
为了管理多个载波,CA引入了两个关键角色:
主小区:
是初始建立连接的小区。
负责传输控制信令(如RRC连接)、系统信息。
通常承载PUCCH(上行控制信令)。
是连接可靠性的锚点,即使SCell失败,连接仍可通过PCell维持。
辅小区:
在RRC连接建立后,通过RRC重配消息动态添加、修改或释放。
主要提供额外的数据传输资源(PDSCH/PUSCH)。
可以被快速激活或去激活以节省终端功耗。
六、总结
| 协议层 | 非载波聚合(单载波) | 载波聚合(多载波) | 影响总结 |
|---|---|---|---|
| PDCP | 单一实体 | 单一实体 | 无变化,保持数据流统一 |
| RLC | 单一实体 | 单一实体 | 无变化,保持数据流统一 |
| MAC | 单一实体,一个HARQ进程组 | 单一实体,但管理多个逻辑信道和多个HARQ实体 | 核心变化,实现数据分流与并行传输 |
| PHY | 一套射频链,一个载波 | 多套射频链,多个载波(PCell + SCell(s)) | 基础性变化,提供物理并行能力 |
交通比喻:
非CA: 就像从A地到B地只有一条单车道公路。所有车辆(数据包)都必须排在这条道上。
CA: 就像从A地到B地开通了多条并行的高速车道(成员载波)。
PDCP/RLC: 是统一的货物打包和分拣中心,处理所有货物,不关心走哪条路。
MAC: 是智能交通调度中心,实时查看各条车道的拥堵情况(信道质量),动态决定将每批货物分配到最通畅的车道上运输,并管理每条车道上的本地应急重发(HARQ)。
PHY: 就是这些并行的物理车道本身。
最终效果: 对于货主(应用程序)来说,他感觉到的只是一个吞吐量极大的货运服务,而无需关心底层有多条车道在并行工作。这正是LTE载波聚合设计的精妙之处——在提升性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对上层的透明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