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协作+视觉=?复合型机器人重新定义智能产线
在工业自动化浪潮中,一个全新的机器人品类正悄然改变着生产格局——它就是复合型机器人。不同于传统单一功能的工业机器人,复合型机器人通过融合移动底盘、协作机械臂和视觉感知系统,实现了“手眼脚”的协同作业,成为智能工厂中最具柔性的生产单元。

一、什么是复合型机器人?
复合型机器人本质上是“会移动的机械臂”。它将协作机器人的精细操作能力、移动机器人的自主导航能力与视觉系统的精准识别能力整合于一体。以富唯智能复合机器人为例,其创新性地采用ICD系列核心控制器,实现了对机械臂、移动底盘、视觉传感器的集中控制,彻底解决了多设备协同时的通信延迟与数据孤岛问题。

二、三大技术重构生产力边界
1.移动拓展作业半径
传统机械臂被困在围栏内,而复合型机器人的AMR底盘让其可在2000㎡厂房内自由移动,实现了“物料就机械臂”向“机械臂找物料”的根本转变。
2.视觉赋予感知能力
搭配富唯自研的2D/3D视觉平台,机器人能实时识别散乱堆放的工件,实现±0.5mm的定位精度。无论是传送带动态抓取还是料框无序分拣,都能轻松应对。

3.一体化控制突破瓶颈
通过ICD控制器统一调度,移动底盘定位与机械臂运动规划同步计算,使整体作业效率提升40%。在新能源电池包搬运场景中,这种协同优势尤为明显。
三、1.开箱即用:15分钟激活智能生产力
最令人惊叹的是,如此复杂的系统竟能实现“开箱即用”。现场部署最快仅需15分钟,这得益于:
预设20+行业工艺包
零代码任务链编辑器
智能调度系统自动分配任务

在某汽车零部件工厂,3台复合机器人仅用半天就完成了产线部署,实现了12个工位间的物料自主流转。
从汽车总装车间到生物实验室,从食品包装线到电子精密装配,复合型机器人正在重塑生产流程。它们不仅是设备,更是可移动的智能工作站,支撑着制造业向小批量、定制化转型的核心需求。

当传统产线还在为设备改造停产焦虑时,复合机器人已通过模块化扩展和云端部署,开启了“永远在线”的智能制造新模式。这或许正是工业4.0时代最生动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