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whale coze-ai-assistant task1
一、了解AI工作流
1. what:什么是工作流
工作流(Workflow)是指完成一项任务或目标时,按照特定顺序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或步骤。
核心:对一系列任务或步骤进行预先定义的、结构化的编排
本质(通俗理解):workflow本质上是一个精确的、静态的流程图,规定了在何种条件下、以何种顺序执行哪些操作
构成要素:
- 必须要有:
- 输入
- 输出
- 可以有:
- 文本大模型
- 插件
- 知识库
- …
- 注意事项:
- 输入输出的理解:上一步的输出通常是下一步的输入

workflow工作流程(图来自hello agents中第一章节关于workflow的介绍)
2. why:为什么要用工作流
在 AI 领域, AI 智能体(AI Agent)的概念很火,许多同学也尝试搭建了智能体。那么智能体和工作流的区别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要使用工作流而非智能体呢?
接下来,我们讲述以下什么是智能体,以及智能体和工作流有何异同。
智能体(AI Agent)
- 是什么:是一个具备自主性的、以目标为导向的系统。它不仅仅是执行预设指令,而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环境、进行推理、制定计划,并动态地采取行动以达成最终目标。。
- 能做什么:任务自动化、智能客服与助手、**多智能体协作(Multi-Agent Systems)**等任务都是agent的典型应用场景
- 缺点:
- 可靠性不足(可能产生幻觉(编造信息)、执行错误步骤,缺乏确定性保障)
- 安全性风险(若赋予过高权限(如自动转账、删库),可能被滥用或误操作)
根据上述内容再加上网上查询资料,我们可以填写以下表格。
| 维度 | workflow | agent |
|---|---|---|
| 核心理念 | 预定义的、结构化的任务执行序列 | 具备一定自主性、决策能力和目标导向的实体 |
| 行为方式 | 静态、线性或分支明确,按预设路径执行 | 动态、反应式、可能基于环境变化调整策略 |
| 灵活性 | 低:仅能处理预设路径内的场景 | 高:能应对未预见的情况,具备泛化能力 |
| 是否需要人类干预 | 通常需预先设计完整流程,运行中较少动态调整 | 可完全自主运行(理想情况下) |
3. 如何判断一个工作是用agent还是workflow
先问四个核心问题
-
任务是否高度结构化、可预定义?
-
是 → 倾向 Workflow
-
否(模糊、开放、多变)→ 倾向 Agent
-
-
是否需要自主决策或处理未见过的情况?
-
需要 → **Agent **
-
不需要(只需按规则执行)→ **Workflow **
-
-
对可靠性和可审计性要求高吗?(如金融、医疗、合规场景)
-
要求高 → 优先 Workflow(流程透明、可追踪)
-
可接受一定不确定性 → 可尝试 Agent
-
-
是否希望用户用自然语言下达复杂指令?
- 是 → Agent 更友好
- 否(用户通过表单/按钮操作)→ Workflow 更高效
各场景及其适合技术参考:
| 场景特征 | 推荐方案 | 理由 |
|---|---|---|
| 审批流、订单处理、报销流程 | ✅ Workflow | 步骤固定、需留痕、强合规 |
| 客服问答、信息查询、简单任务 | ⚖️ 可用轻量 Agent 或规则引擎 | 若问题有限,规则更稳;若问题开放,用 Agent |
| 用户说“帮我策划一场发布会” | ✅ Agent | 目标模糊,需分解任务、调用多工具 |
| 数据管道(ETL)、CI/CD 流水线 | ✅ Workflow | 强依赖顺序、错误需精确捕获 |
| 需要 AI 自动生成报告、写代码、分析数据 | ✅ Agent | 涉及推理、创造力、动态调用工具 |
| 高风险操作(如资金转账、删库) | ❌ 避免纯 Agent ✅ 用 Workflow + Agent 审核 | Agent 易出错,需人工或规则兜底 |
| 多角色协作完成复杂项目 | ✅ Multi-Agent + Workflow 混合 | Agent 分工,Workflow 控制整体节奏 |
二、Coze
关于coze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参考链接Coze的介绍
对应课程:DataWhale coze-ai-assist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