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场景开放:打造人机共生新图景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和产业化发展规划了清晰路径。文件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通过建设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和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与高效配置,助力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发展链条。
此次政策的核心,是将“场景”作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落地的重要载体。场景不仅是连接技术与产业的桥梁,更是打通研发与市场的关键环节。通过场景的开放与培育,能够加速新质生产力形成,让技术成果更快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效益。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领域,政策强调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高价值应用场景,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在治理、民生、产业等方面的多元需求。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持续优化,智能算力、算法模型、数据资源等要素不断迭代升级,为人工智能场景的快速验证与应用落地提供了坚实支撑。元宇宙、虚拟现实、数字人等新兴技术也不断融入办公、政务、文旅、消费等领域,催生了新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方式。
在产业转型领域,人工智能场景开放的政策背景正为一批创新实践提供强力助推。以入选国家工信部“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推荐名录,获得山东省“专精特新”、瞪羚企业认定的道可云为例,该公司的AI元宇宙工厂借助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面向机械工业及制造业的沉浸式数字化生产环境。平台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与实时数据交互,将真实工厂全景虚拟化重现,实现设备运行状态、生产流程、供应链数据的可视化监测与智能分析。借助AI智能体与行业专属模型,企业可在线完成工艺优化、生产调度、设备维护预测等环节,不受地理限制,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与管理水平。该工厂不仅支持研发、培训、展示等多元业务场景,还能帮助企业打破地域限制,提供远程招商、线上展厅等功能服务,成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平台。
人工智能场景的开放,不仅需要技术支撑,更依赖制度政策的保障和引导。此次《实施意见》提出,要推动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场景开发与运营,并强化制度标准体系建设,确保新场景推广的可持续性与安全性。这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引,也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落地开辟了广阔的政策与市场空间。
未来,在“人工智能+”行动引领下,随着场景开放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类型持续丰富,人工智能将更深入地嵌入生产、生活、治理等领域,形成更加立体、互通的创新生态。像道可云这样的企业,将继续深耕场景化应用,释放技术潜能,为人工智能的高价值应用落地注入持续动能,推动国家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