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因子库计算其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我们以一台真实的1.5匹分体式空调为例,详细说明如何通过因子库计算其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为了让计算更真实,我们将参考中国《公共建筑运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和报告指南》、《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以及中国产品碳足迹因子库(CPCD)中的典型数据。
场景:计算一台1.5匹空调(生命周期为8年)的总碳排放
第一步:界定计算范围
我们采用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评估方法,涵盖:
原材料与生产阶段:金属、塑料、电子元件等的开采、加工和空调组装。
运输与分销阶段:从工厂到用户手中的物流。
使用阶段:为期8年的日常运行。
废弃处理阶段:报废后的拆解、回收和填埋。
第二步:收集活动数据与对应因子
假设我们从“因子库”中查询到以下碳排放因子:
| 生命周期阶段 | 活动数据 (假设值) | 碳排放因子 (来自因子库) | 来源说明 |
|---|---|---|---|
| 1. 原材料与生产 | 一台空调重35 kg | 15 kg CO₂e / kg 产品 | 因子库分类:电子设备 -> 家用空调 -> 生产阶段。此因子综合了钢材、铜管、塑料、电路板等原材料的生产和加工排放。 |
| 2. 运输与分销 | 运输距离:1500公里 | 0.15 kg CO₂e / 吨·公里 | 因子库分类:运输 -> 重型货车 -> 柴油。假设货车载重为10吨。 |
| 3. 使用阶段 | 年均耗电量:500 kWh (使用8年) | 0.581 kg CO₂e / kWh | 因子库分类:电力 -> 华东区域电网 -> 2023年。这是最关键的因子,直接影响80%以上的总排放。 |
| 4. 废弃处理 | 报废重量:35 kg | 回收:-2 kg CO₂e / kg 填埋:0.5 kg CO₂e / kg | 因子库分类:废弃物处理 -> 电子废弃物。假设70%的材料被回收(带来减排效益),30%被填埋。 |
第三步:进行核算
1. 原材料与生产排放
35 kg × 15 kg CO₂e/kg = 525 kg CO₂e
2. 运输与分销排放
首先计算运输重量:35 kg = 0.035 吨
0.035 吨 × 1500 公里 × 0.15 kg CO₂e/吨·公里 = 7.875 kg CO₂e
3. 使用阶段排放
总耗电量:500 kWh/年 × 8 年 = 4000 kWh
4000 kWh × 0.581 kg CO₂e/kWh = 2324 kg CO₂e
4. 废弃处理排放
回收效益:
35 kg × 70% × (-2 kg CO₂e/kg) = -49 kg CO₂e(负值表示碳减排)填埋排放:
35 kg × 30% × 0.5 kg CO₂e/kg = 5.25 kg CO₂e净排放:
-49 + 5.25 = -43.75 kg CO₂e
第四步:汇总与结论
这台1.5匹空调的完整生命周期碳足迹为:
525 + 7.875 + 2324 + (-43.75) = 2813.125 kg CO₂e
结论与分析:
排放占比:
使用阶段:占82.6% (
2324 / 2813)。这是绝对的大头,凸显了提高空调能效的重要性。生产阶段:占18.7% (
525 / 2813)。运输和废弃阶段:占比极小,合计约-1.3%。
因子库的核心价值体现:
精准核算:如果没有因子库,企业根本无法获得“生产1公斤空调排放15kg CO₂”或“华东一度电排放0.581kg CO₂”这样的关键数据。
识别减排重点:通过计算,企业可以清晰地看到,减排的最大潜力在于降低使用阶段的耗电量。这可以引导企业:
研发端:优先投资研发更高能效(如新一级能效)的压缩机和技术。
市场端:向消费者宣传高能效产品的长期环保与经济价值。
优化供应链:通过选择不同电网区域的因子(如西北电网因子会更高),可以评估在清洁能源比例高的地区布局市场或生产的碳效益。
支持环保决策:废弃阶段产生的净负排放,证明了建立完善回收体系的环境正效益,可用于企业的ESG报告。
这个例子生动地展示了,因子库是如何将抽象的“碳排放”转化为可测量、可管理、可优化的具体数据,从而成为企业低碳转型的基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