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6届蓝桥杯 Java 组全题详解(省赛真题 + 思路 + 代码)
目录
前言
试题 A:密密摆放(5 分・结果填空)
问题描述
解题思路
答案总结
试题 B:脉冲强度之和(5 分・结果填空)
问题描述
解题思路
代码实现
答案总结
试题 C:25 之和(1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样例输入 1
样例输出 1
样例输入 2
样例输出 2
解题思路
代码实现
试题 D:旗帜(1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样例输入
样例输出
解题思路
代码实现
试题 E:数列差分(15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解题思路
代码实现
试题 F:基因配对(15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样例输入
样例输出
解题思路
代码实现
试题 G:栈与乘积(2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解题思路
代码实现
试题 H:破解信息(2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输入格式
输出格式
样例输入
样例输出
解题思路
代码实现
赛后总结
前言
2025 年第 16 届蓝桥杯软件类 Java 组省赛已落下帷幕,不同赛区因特殊情况部分使用了备用卷,但整体题型延续了 "基础为主、梯度区分" 的特点。前两道填空题侧重规律分析,中间题型聚焦基础算法实现,后两道难题则考验数据结构与逻辑优化能力。
本文整理了 Java 组全题的详细题解,包含问题描述、核心思路、完整代码及易错点提示,所有代码均严格遵循比赛规范(类名统一为 Main),适合备赛同学复盘学习。文中答案与思路为个人解题总结,仅供参考。
试题 A:密密摆放(5 分・结果填空)
问题描述
小蓝有一个内部长宽高分别为 200、250、240 毫米的大箱子,要用它存放同样大小的小盒子(外部长宽高 30、40、50 毫米)。小盒子允许从各个方向旋转,请问最多能放多少个小盒子?
解题思路
本题核心是判断小盒子在大箱子中的三维摆放适配性,无需复杂算法,关键在于发现尺寸间的倍数关系:
- 小盒子可旋转,其有效尺寸组合为 30×40×50(任意维度可互换);
- 大箱子尺寸 200×250×240 恰好分别是小盒子 50、50、40 的 4 倍、5 倍、6 倍? 不对,重新看:大箱子 200 是 40 的 5 倍,250 是 50 的 5 倍,240 是 30 的 8 倍;
- 组合验证:5×5×8=200 个,且体积完全匹配(200×250×240 = 200×30×40×50),无空间浪费。
答案总结
200
试题 B:脉冲强度之和(5 分・结果填空)
问题描述
脉冲强度 p 需满足三个条件:
- 由连续 10 个正整数之和组成(存在 k 使 p=k+(k+1)+...+(k+9));
- 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相同(如 111、2222);
- 数值不超过 20255202。求所有符合条件的脉冲强度之和。
解题思路
- 条件转化:连续 10 个整数和为等差数列求和,p=10k+45,因此 p-45 必为 10 的倍数,且 p 的个位数字一定是 5;
- 范围筛选:符合条件的 p 只能是 5、55、555、...、55555555(个位为 5 且所有数位相同),且不超过 20255202;
- 验证计算:遍历所有候选数,验证是否满足 p-45 能被 10 整除,累加符合条件的数值。
代码实现
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long ans = 0L;// 生成所有个位为5且数位相同的数,上限20255202long p = 5;while (p <= 20255202) {if ((p - 45) % 10 == 0) {ans += p;}// 生成下一个候选数(在末尾加5)p = p * 10 + 5;}System.out.println(ans);}
}
答案总结
6172830
试题 C:25 之和(1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给定正整数 n,求从 n 开始的连续 25 个整数的和(n + (n+1) + ... + (n+24))。
输入格式
输入一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n。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答案。
样例输入 1
1
样例输出 1
325
样例输入 2
100
样例输出 2
2800
解题思路
- 直接解法:循环累加 25 个连续整数,n 最大为 10000 时,总和为 10000×25 + (0+1+...+24) = 250000 + 300 = 250300,远小于 long 类型上限,无需担心溢出;
- 优化解法: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和 = 25×n + (24×25)/2 = 25n + 300,可直接计算无需循环。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int n = sc.nextInt();//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优化,避免循环long result = 25L * n + 300;System.out.println(result);}
}
试题 D:旗帜(1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小蓝要画一个 h×w 的矩形图形,图形规律为:第一行用 "LANQIAO" 重复填入,从第二行开始,每行向左移动一个字符,同样用 "LANQIAO" 重复填入。求图形中字母 'A' 的个数。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包含两个正整数 h、w,用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包含一个整数表示答案。
样例输入
5 10
样例输出
14
解题思路
- 核心规律:基础字符串为 "LANQIAO"(长度 7),每行的起始偏移量比上一行多 1(第一行偏移 0,第二行偏移 1,...,第 h 行偏移 h-1);
- 字符定位:对于第 i 行(0≤i<h),第 j 列(0≤j<w)的字符为基础字符串 [(i + j) % 7];
- 统计优化:无需生成完整矩阵,直接遍历每行每列,判断对应位置是否为 'A' 并计数。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int h = sc.nextInt();int w = sc.nextInt();String base = "LANQIAO"; // 基础字符串int count = 0;for (int i = 0; i < h; i++) { // 行:偏移量为ifor (int j = 0; j < w; j++) { // 列if (base.charAt((i + j) % 7) == 'A') {count++;}}}System.out.println(count);}
}
试题 E:数列差分(15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长度为 n 的数列 a,对其进行 m 次操作,每次操作给定 l、r、v,将 a [l] 到 a [r] 之间的所有元素都加上 v(数列下标从 1 开始)。请输出经过所有操作后的数列。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包含两个正整数 n、m。第二行包含 n 个整数,表示初始数列 a。接下来 m 行,每行包含三个整数 l、r、v,表示一次操作。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包含 n 个整数,表示经过所有操作后的数列。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 对于 40% 的评测用例,1 ≤ n, m ≤ 1000;
-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m ≤ 10^5,1 ≤ l ≤ r ≤ n,|v| ≤ 1000。
解题思路
- 暴力解法局限:直接对每次操作的 [l,r] 区间累加,时间复杂度 O (mn),无法应对 10^5 规模的数据;
- 差分优化原理:利用差分数组 d,其中 d [1] = a [1],d [i] = a [i] - a [i-1](i>1)。对区间 [l,r] 加 v 等价于 d [l] += v、d [r+1] -= v(若 r+1≤n);
- 还原数列:所有操作完成后,通过差分数组前缀和计算得到最终数列,时间复杂度 O (n+m)。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import java.util.StringTokenizer;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IOException {// 大数据输入需用BufferedReader优化速度BufferedReader br = new BufferedReader(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StringTokenizer st = new StringTokenizer(br.readLine());int n = Integer.parseInt(st.nextToken());int m = Integer.parseInt(st.nextToken());long[] a = new long[n + 2]; // 1-based,预留r+1位置st = new StringTokenizer(br.readLine());for (int i = 1; i <= n; i++) {a[i] = Long.parseLong(st.nextToken());}// 构建差分数组long[] diff = new long[n + 2];diff[1] = a[1];for (int i = 2; i <= n; i++) {diff[i] = a[i] - a[i - 1];}// 处理m次操作for (int i = 0; i < m; i++) {st = new StringTokenizer(br.readLine());int l = Integer.parseInt(st.nextToken());int r = Integer.parseInt(st.nextToken());long v = Long.parseLong(st.nextToken());diff[l] += v;if (r + 1 <= n) {diff[r + 1] -= v;}}// 还原数列并输出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long current = 0;for (int i = 1; i <= n; i++) {current += diff[i];sb.append(current).append(" ");}System.out.println(sb.toString().trim());}
}
试题 F:基因配对(15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基因序列由 'A'、'T'、'C'、'G' 四种碱基组成,规定配对规则为 A-T、T-A、C-G、G-C。给定两个长度分别为 n 和 m 的基因序列 s 和 t,求 t 在 s 中所有可能的匹配位置数量。匹配定义为:存在 s 的某个子序列,其长度与 t 相同,且每个位置的碱基都能与 t 对应位置配对。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包含字符串 s。第二行包含字符串 t。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匹配位置的数量。
样例输入
ATCGATC
TCG
样例输出
2
解题思路
- 配对映射:先建立碱基配对的哈希表,如 map ['A']='T'、map ['T']='A' 等,快速判断碱基是否匹配;
- 双指针查找:对于 s 中的每个起始位置 i,用双指针 j(遍历 t)和 k(遍历 s 从 i 开始),判断 t [j] 是否与 s [k] 配对,若匹配则 j 和 k 同时后移,直到 j 遍历完 t(表示找到一个匹配);
- 边界处理:当 s 剩余长度(s.length ()-i)小于 t.length () 时,无需继续判断,直接退出循环。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HashMap;
import java.util.Map;
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String s = sc.next();String t = sc.next();int n = s.length();int m = t.length();if (m > n) {System.out.println(0);return;}// 建立配对映射Map<Character, Character> pairMap = new HashMap<>();pairMap.put('A', 'T');pairMap.put('T', 'A');pairMap.put('C', 'G');pairMap.put('G', 'C');int count = 0;// 遍历所有可能的起始位置for (int i = 0; i <= n - m; i++) {boolean match = true;for (int j = 0; j < m; j++) {char target = pairMap.get(t.charAt(j));if (s.charAt(i + j) != target) {match = false;break;}}if (match) {count++;}}System.out.println(count);}
}
试题 G:栈与乘积(2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给定一个包含 n 个正整数的序列,将其依次压入栈中,在压栈过程中可以随时弹出元素。要求弹出的元素序列的乘积尽可能大,且弹出序列必须是非空的。求这个最大乘积。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n。第二行包含 n 个正整数,表示序列。
输出格式
输出一个整数,表示最大乘积。
评测用例规模与约定
- 对于 30% 的评测用例,1 ≤ n ≤ 10;
- 对于所有评测用例,1 ≤ n ≤ 1000,序列元素均不超过 10。
解题思路
- 动态规划定义:设 dp [i] 表示处理前 i 个元素后,栈顶元素为序列第 i 个元素时的最大乘积(若弹出则为乘积值,若不弹出则为当前栈内元素乘积的中间状态);
- 状态转移:
- 若当前元素 x>1:dp [i] = dp [i-1] * x(若 dp [i-1] 存在且 > 0)或 x(若 dp [i-1]≤0 或 i=1);
- 若当前元素 x=1:由于 1 不增加乘积,可选择不弹出,dp [i] = dp [i-1](若 dp [i-1] 存在)或 1;
- 若当前元素 x<1(本题为正整数,无此情况):需弹出之前的元素,取当前最大乘积;
- 结果更新:每次计算 dp [i] 后,更新全局最大乘积。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int n = sc.nextInt();int[] arr = new int[n];for (int i = 0; i < n; i++) {arr[i] = sc.nextInt();}long[] dp = new long[n];long maxProduct = arr[0];dp[0] = arr[0];for (int i = 1; i < n; i++) {int x = arr[i];// 状态转移:选择与前一个栈顶乘积结合,或单独作为新的栈顶if (dp[i-1] > 1) {dp[i] = dp[i-1] * x;} else {dp[i] = x;}// 更新最大乘积if (dp[i] > maxProduct) {maxProduct = dp[i];}}System.out.println(maxProduct);}
}
试题 H:破解信息(20 分・编程题)
问题描述
一条加密信息由 n 个非负整数组成,加密规则为:对于每个位置 i(1≤i≤n),加密后的值 b [i] = a [i] XOR a [i+1](其中 a [n+1] = a [1],即循环异或)。给定加密后的序列 b,求原始序列 a 的任意一个可能解。若不存在解,则输出 - 1。
输入格式
输入第一行包含一个正整数 n。第二行包含 n 个整数,表示加密序列 b。
输出格式
输出一行包含 n 个整数,表示原始序列 a。若无解,输出 - 1。
样例输入
3
1 2 3
样例输出
0 1 3
解题思路
- 推导关系:根据加密规则推导原始序列与加密序列的关系:
- a[2] = a[1] XOR b[1]
- a[3] = a[2] XOR b[2] = a[1] XOR b[1] XOR b[2]
- ...
- a[n] = a[1] XOR b[1] XOR b[2] XOR ... XOR b[n-1]
- 循环条件:a [1] = a [n] XOR b [n]
- 求解 a [1]:将 a [n] 代入循环条件,得到关于 a [1] 的方程。由于异或运算的性质,方程有解的充要条件是 b 序列的异或和为 0(因为等式两边 a [1] 会抵消);
- 构造解:若有解,设 a [1] = 0(或任意值),根据上述推导公式计算出所有 a [i]。
代码实现
import java.util.Scanner;public class Main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canner sc = new Scanner(System.in);int n = sc.nextInt();int[] b = new int[n];int xorSum = 0;for (int i = 0; i < n; i++) {b[i] = sc.nextInt();xorSum ^= b[i];}// 无解条件:异或和不为0if (xorSum != 0) {System.out.println(-1);return;}// 构造解,设a[0] = 0(对应a[1])int[] a = new int[n];a[0] = 0;int prefixXor = 0;for (int i = 1; i < n; i++) {prefixXor ^= b[i-1];a[i] = a[0] ^ prefixXor;}// 输出结果StringBuilder sb = new StringBuilder();for (int num : a) {sb.append(num).append(" ");}System.out.println(sb.toString().trim());}
}
赛后总结
2025 年 Java 组省赛整体难度适中,主要考察以下能力:
- 基础语法与数据类型:如 long 类型避免溢出(试题 B、E)、输入输出优化(试题 E);
- 算法思维:差分优化(试题 E)、双指针(试题 F)、动态规划(试题 G)、异或性质应用(试题 H);
- 规律观察:填空题侧重数字规律与倍数关系(试题 A、B),减少计算量。
备考建议:重点练习等差数列求和、差分、异或等基础算法,掌握大数据输入输出优化技巧,同时注重填空题的规律分析能力,可显著提升答题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