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lantir Foundry本体层次与数据存储
一、本体三个核心层级
Palantir 的 Ontology 包含三个核心层级:Semantic(语义层)、Kinetic(动势层)、Dynamic(动态层)。

这三层共同构成一个从数据建模到业务执行的完整闭环系统,每一层承担不同职责,区别如下:
1. Semantic Layer(语义层)——“世界是什么”
作用:定义业务世界中的“名词”,即对象、属性、关系。
内容:
实体(如:客户、订单、设备)
属性(如:客户的姓名、订单的金额)
关系(如:客户“拥有”订单)
目标:统一不同系统中的数据语义,建立跨部门的“共同语言”。
比喻:就像字典,告诉你每个词是什么意思。
举例:把 ERP 中的“用户”、CRM 中的“客户”统一建模为 Person 对象。
2. Kinetic Layer(动势层)——“世界如何变化”
作用:定义业务世界中的“动词”,即操作、行为、流程。
内容:
操作类型(如:创建订单、审批流程)
函数(如:计算库存、触发警报)
数据同步与写入(将外部系统的数据映射到语义层)
目标:让语义层“活”起来,支持实时数据更新和业务行为执行。
比喻:像引擎,驱动数据流动和状态变化。
举例:当库存低于阈值时,自动触发“创建采购订单”的操作。
3. Dynamic Layer(动态层)——“世界如何决策”
作用:定义规则、逻辑、权限、AI模型,实现智能决策。
内容:
业务规则(如:只有活跃用户才能被分配任务)
权限控制(如:某部门只能查看本部门数据)
AI 模型推理(如:基于语义和动势数据预测最优决策)
多步模拟(如:模拟不同策略下的供应链表现)
目标:实现自动化决策、策略优化和智能推荐。
比喻:像大脑,基于语义和动势信息做出判断。
举例:AI 模型结合“客户行为”(语义)和“订单流程”(动势)预测是否应给予折扣。
总结对比表:
| 层级 | 核心问题 | 功能关键词 | 比喻 |
| Semantic | 世界是什么? | 对象、属性、关系、统一语义 | 字典 |
| Kinetic | 世界如何变化? | 操作、流程、数据同步、行为 | 引擎 |
| Dynamic | 世界如何决策? | 规则、AI、权限、模拟、优化 | 大脑 |
这三层不是孤立的,而是逐层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