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突破工作流局限,开启智能决策新时代
引言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中,客服、运维、数据分析等场景常面临 “流程固定但问题多变” 的矛盾。传统 Workflow(工作流)虽能高效处理确定性任务,却在复杂、动态的业务场景中频频 “卡壳”。本文结合电商客服实例,拆解 AI Agent 框架的核心能力,对比其与 Workflow 的本质差异,帮大家理解为何 Agent 能成为应对不确定性任务的优选方案。

一、从 “走迷宫” 到 “造地图”:Workflow 与 Agent 的核心差异
1.1 Workflow:适合 “确定性” 任务的 “迷宫路线”
传统 Workflow(如通过 Dify、LangGraph 编排的流程)的核心优势是路径可预定义,适合处理步骤固定、分支有限的任务:
典型场景:查订单状态、申请标准化退货、查询物流单号
特点:像 “走迷宫”,所有路线提前画好,按流程图执行即可,无需额外判断
1.2 Agent:应对 “不确定性” 的 “动态地图”
当任务涉及多变量、需交互决策时,Workflow 会陷入 **“组合爆炸” 瓶颈 **。以电商客服 “包裹没到” 问题为例:
潜在变量:快递公司、节假日、用户等级(VIP / 普通)、地址有效性、物流异常类型…
Workflow 局限:若用if-else覆盖所有场景,分支数可达上千,维护成本极高
Agent 优势:无需预设路线,像 “造地图”—— 已知目的地(解决用户问题),通过 “探索(调用工具)+ 思考(推理)+ 问路(用户交互)” 动态规划路径
二、Agent 框架的 4 大核心能力:从 “思考” 到 “落地”
2.1 动态规划与澄清:Planner Agent 的 “大脑” 作用
Agent 的 “思考中枢” 是 Planner Agent,核心能力是识别意图 + 主动补全信息:
实例:用户说 “包裹没到,想改地址还想退款”
Planner Agent 行动:
拆解用户核心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