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实现Mini-LVDS转LVDS
基于FPGA实现Mini-LVDS转LVDS,本质上是在FPGA内部构建一个协议桥接或信号中继器。
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这样的场景:有一个输出Mini-LVDS信号的源(如一颗专用的显示驱动芯片)(显示器主板、电视机主板),但需要采集输出Mini-LVDS信号来自动化检测主板、提高生产效率,或者驱动一个标准LVDS接口的显示屏。FPGA作为中间的灵活处理单元,完成协议的转换、数据的处理、图像的缩放截取、帧率的转换或信号的重新驱动。
一、核心概念澄清:电气层与协议层
首先,必须明确一点:
在电气层面上,Mini-LVDS和LVDS是兼容的。 它们的差分电压摆幅、共模电压等特性非常相似。一个标准的LVDS接收器可以直接接收Mini-LVDS信号,反之亦然。
所谓的“转换”,通常不是在电气层面,而是在协议和数据组织层面。
因此,FPGA在这里的角色更像是:
一个信号中继器/净化器: 接收可能因长距离传输而衰减的Mini-LVDS信号,将其转换为干净的、驱动能力更强、适用更方便的LVDS信号。
一个协议/数据映射器: 将源端Mini-LVDS的特定数据格式(如像素排列、同步信号方式)转换到目标LVDS采集卡/屏幕所需的格式。
二、系统架构
整个系统的数据流如下所示:
[ Mini-LVDS 源 ]| (差分对: CLK, D0, D1, ... Dn)V[ FPGA ]|-- LVDS 接收器 (ISERDESE2)|-- 时钟数据恢复/对齐 (Bitslip)|-- 像素数据处理与映射 (核心逻辑)|-- LVDS 发送器 (OSERDESE2)|V (差分对: CLK_OUT, D0_OUT, D1_OUT, ... Dm_OUT)[ LVDS 显示屏 ]
三、FPGA 实现详细步骤
整个流程可以分为接收(RX)、处理(Processing) 和发送(TX)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Mini-LVDS 接收 (RX)
这一步与上一个问题“Mini-LVDS接收”完全一致。
硬件连接与约束:
将输入的Mini-LVDS差分对(时钟和数据)连接到FPGA支持LVDS输入的专用引脚上。
在约束文件中将I/O标准设置为
LVDS。
时钟处理:
使用
IBUFGDS将差分输入时钟MCLK_P/N转换为单端全局时钟。使用MMCM/PLL根据这个输入时钟生成SerDes所需的高速采样时钟和像素时钟。
解串器:
为每一路Mini-LVDS数据线实例化一个解串器原语(如Xilinx的
ISERDESE2)。正确配置串行化因子(如7:1)。
输入时钟是MMCM生成的高速采样时钟。
通道对齐:
使用
Bitslip控制信号,通过对齐训练模式(如固定的同步头),确保所有数据通道都与输入时钟边沿对齐,并且彼此之间对齐。对齐后,您将得到稳定的并行数据总线(如6路7位数据)、以及行场同步信号(HSYNC, VSYNC)和数据使能(DE)。
第二部分:数据处理与映射 (核心转换逻辑)
这是实现特定转换功能的核心。此时,数据已经在FPGA的并行像素时钟域下了。
数据重组:
将来自多个解串器的并行数据,按照源端的规则,拼接成完整的RGB像素数据。例如,可能是
{R[7:0], G[7:0], B[7:0]}。
格式转换(如果需要):
色彩深度转换: 如果源是18-bit RGB (6-6-6),而目标屏是24-bit RGB (8-8-8),您需要进行位填充或色彩空间转换。
分辨率缩放: 如果输入和输出分辨率不同,需要集成一个Scaler IP核。
帧率转换: 如果需要改变帧率,则需要使用帧缓存(如外部DDR内存)。
同步信号极性调整: 有些屏幕的HSYNC/VSYNC是低有效,有些是高有效,可以在这里用逻辑取反实现。
协议映射: 如果Mini-LVDS和LVDS端使用了不同的视频传输协议(如SPWG vs. JEIDA),您需要在这里重新排列RGB子像素的顺序。
时钟域处理:
接收端使用源像素时钟
clk_pixel_in。发送端可能需要使用目标像素时钟
clk_pixel_out。如果两个时钟频率不同(如需要帧率转换),必须使用异步FIFO来进行安全的跨时钟域数据传输。
第三部分:LVDS 发送 (TX)
这一步是将处理后的并行数据重新串行化,并通过LVDS驱动器发送出去。
并串转换:
使用FPGA的串行器原语,如Xilinx的
OSERDESE2。为每一路要输出的LVDS数据线实例化一个
OSERDESE2。配置与接收端相同的串行化因子(如7:1)。
// 示例代码片段 - OSERDESE2 OSERDESE2 #(.DATA_RATE("DDR"),.DATA_WIDTH(7),.SERDES_MODE("MASTER") ) OSERDESE2_inst (.O(lvds_data_out_p), // 串行数据输出,连接到OBUFDS.Q1(), .Q2(), ... , .Q8(), // 未使用.CLK(clk_high_speed), // 高速串行时钟.CLKDIV(clk_pixel_out), // 并行像素时钟.D1(data_out[0]), // 并行数据输入 LSB.D2(data_out[1]),.D3(data_out[2]),.D4(data_out[3]),.D5(data_out[4]),.D6(data_out[5]),.D7(data_out[6]), // 并行数据输入 MSB.OCE(1'b1),.RST(rst) );LVDS 输出缓冲:
使用
OBUFDS原语将单端信号转换为差分信号输出到FPGA引脚。
OBUFDS #(.IOSTANDARD("LVDS") ) OBUFDS_inst (.O(D0_OUT_P),.OB(D0_OUT_N),.I(lvds_data_out_p) );输出时钟生成:
同样使用
OSERDESE2和OBUFDS来处理输出时钟通道。通常会给时钟通道一个固定的“01”交替的码型,这样在接收端就能得到一个干净的时钟。
四、简化设计与IP核使用
Xilinx:
接收端: 使用 SelectIO Interface Wizard IP核,配置为RX。
发送端: 使用 SelectIO Interface Wizard IP核,配置为TX。
中间的逻辑处理部分自己用HDL实现。
Intel:
接收端: 使用 ALTLVDS_RX IP核。
发送端: 使用 ALTLVDS_TX IP核。
使用IP核可以自动处理复杂的时钟、SerDes配置和引脚约束,大大降低开发难度。
五、挑战
时序是关键: 高速串行时钟和并行时钟域的时序必须完全收敛。
对齐是难点: 接收端的通道对齐(Bitslip)逻辑需要稳定可靠。
资源利用: 多路LVDS收发器会消耗大量的I/O资源和专用的SerDes资源。
信号完整性: 输入和输出的PCB布线都必须符合差分信号的要求,以保证信号质量。
六、总结
基于FPGA实现Mini-LVDS到LVDS的转换,是一个典型的“接收-处理-发送”流水线应用。FPGA的强大之处在于其灵活性,您可以在中间的处理阶段实现任意复杂的数据映射、格式转换或图像处理功能,而不仅仅是做一个简单的信号中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