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智融合技术:融合AI与通信技术,推动万智互联生态建设
技术定义与核心内涵
通智融合技术是2025年6G发展大会的核心技术方向之一,旨在通过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万智互联”新生态。其核心特征包括:
- AI原生设计:6G网络从设计之初便融入AI能力,实现从“哑管道”向“智能基础设施”的转型,支持语义通信、智能体协同等前沿功能。
- 双向赋能机制:
- AI for Network:利用AI优化网络资源管理(如动态调度、故障预测),提升资源利用率和能源效率(如中兴通讯的AI Reshape方案使5G-A网络资源效率提升40%)。
- Network for AI:通过高速通信网络(如6G、卫星互联网)支撑AI训练与推理的分布式计算需求,实现边缘计算与云端的协同(如华为的“端-边-网-云”智能生态)。
架构创新与技术突破
- 智简网络架构:采用“一面三层”协议架构(语义智能平面+语义物理承载层/网络协议层/应用意图层),突破传统香农理论限制,实现从“比特传输”到“语义传递”的范式转变。例如,语义基(Seb)概念量化信息意义,模分多址(MDMA)技术动态分配资源,在低信噪比环境下提升传输质量(如-10dB时PSNR提升7dB)。
- 关键技术融合:
- 语义通信:通过语义编译码、信源信道联合处理等技术,实现高效语义传输(如安防监控带宽降低60%,元宇宙点云数据传输压力缓解)。
- 智能孪生:构建网络数字孪生体,实现预测性维护(如提前48小时预判网络拥塞,故障率降低40%)。
- 空天地一体化:卫星互联网与地面网络融合,支持低空智联网、跨洋工厂精密协作等场景(如低轨星座组网、星地信源信道联合编译码技术)。
应用场景与生态建设
- 智慧城市与行业赋能:
- 华为在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展示“万智互联”解决方案,通过鸿蒙生态、智能体应用推动城市高效能治理(如政务服务、城市安全)和高质量发展(如数字经济、低碳化转型)。
- 中国移动发布“红莓a-MaaS”平台,构建全栈AI解决方案(涵盖数据治理、算力调度、模型训推等),并成立“智能体互联网络联盟”,推动政企客户AI部署与智能体协同。
- 消费级场景创新:
- 5G-A与AI结合推出个性化服务(如上海移动“申花球迷专享包”提供专属身份标识与赛事权益,福州地铁“流量包分层”模式实现商务/追剧/基础通信的差异化体验)。
- 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场景通过AI动态调度网络资源,保障直播零卡顿(如陈小春演唱会现场部署5G-A智能化网络)。
挑战与未来方向
- 技术挑战:需突破传统通信理论限制(如香农容量极限),解决语义通信的标准化、多模态感知的“大小脑协同”等关键问题。
- 生态构建:通过开放联盟(如智能体互联网络联盟)、标准化进程(如6G全球统一标准)推动产业协同,构建“算力-数据-算法”闭环生态。
- 未来趋势:向“连接+算力”双轮驱动演进,支持多模态大模型、边缘AI、绿色算力等技术的融合,推动从“单点智能”到“群体智能”的跃迁,最终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愿景。
综上,通智融合技术通过AI与通信技术的深度耦合,不仅重构了网络基础设施的智能属性,更推动了从“技术驱动”到“价值驱动”的产业升级,成为构建万智互联生态、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引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