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深度研究智能体-deep research实战
文章目录
-
-
- 14.1 项目概述与架构设计
-
- 14.1.1 为什么需要深度研究助手
- 14.1.2 技术架构概览
- 14.1.3 快速体验:5 分钟运行项目
- 14.2 TODO 驱动的研究范式
-
- 14.2.1 什么是 TODO 驱动的研究
- 14.2.2 三阶段研究流程
- 14.3 智能体系统设计
-
- 14.3.1 Agent 职责划分
- 14.3.2 ToolAwareSimpleAgent 的设计
- 14.3.3 Agent 协作模式
- 14.4 工具系统集成
-
- 14.4.1 SearchTool 扩展
- 14.4.2 NoteTool 使用
- 14.4.3 ToolRegistry 工具管理
- 14.5 服务层实现
-
- 14.5.1 任务规划服务
- 14.5.2 总结服务
- 14.5.3 报告生成服务
- 14.5.4 搜索调度服务
- 14.6 前端交互设计
-
- 14.6.1 全屏模态对话框 UI 设计
- 14.6.2 实时进度展示
- 14.6.3 研究结果可视化
- 14.7 本章小结
-
本章我们继续向前,聚焦「知识密集型应用」:构建一个能够自动化执行深度研究任务的智能体助手。
相比旅行规划,深度研究的难点在于信息的不断发散、事实的快速更新以及用户对引用来源的高要求。为了交付可信的研究报告,我们需要让智能体具备三个核心能力:
(1)问题剖析:将用户的开放主题拆解为可检索的查询语句。
(2)多轮信息采集:结合不同搜索 API 持续挖掘资料,并去重整合。
(3)反思与总结:依据阶段结果识别知识空白,决定是否继续检索,并生成结构化总结。
14.1 项目概述与架构设计
14.1.1 为什么需要深度研究助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都需要快速了解新的技术、概念或事件。传统的研究方式有几个痛点。首先是信息过载。搜索引擎返回成千上万的结果,你需要逐个点开链接,阅读大量内容,才能找到有用的信息。其次是缺少结构。即使找到了相关信息,这些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缺少系统性的组织。最后是重复劳动。每次研究新主题时,都需要重复"搜索→阅读→总结→整理"的过程。
这就是深度研究助手需要解决的问题。它不仅仅是一个搜索工具,而是一个能够自主规划、执行和总结的研究助手。
深度研究助手的核心价值:
- 节省时间:将 1-2 小时的研究工作压缩到 5-10 分钟
- 提高质量:系统化的研究流程,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 可追溯:记录所有搜索结果和来源,方便验证和引用
- 可扩展:可以轻松添加新的搜索引擎、数据源和分析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