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news >正文

《Linux系统编程之开发工具》【版本控制器 + 调试器】

【版本控制器 + 调试器】目录

  • 前言:
  • ---------------版本控制器---------------
    • 1. git的前世今生?
    • 2. 什么是git?
      • 小故事:游戏存档
    • 3. git能解决什么问题?
    • 4. git的核心特点有哪些?
    • 5. 如何在GitHub/Gitee创建项目并使用git提交代码?
    • -------GitHub + Xshell-------
      • 第一步:创建远端Github仓库
      • 第二步:配置 SSH 密钥
      • (1)生成 SSH 密钥对
      • (2)将公钥添加到 GitHub 账号
      • (3)测试 SSH 连接
      • (4)克隆仓库
      • 第三步:向远端仓库提交代码
      • (1)第一板斧:git add
      • (2)第二板斧:git commit
      • (3)第三板斧:git push
    • -------Gitee + PowerShell-------
      • 第一步:创建远端Gitee仓库
      • 第二步:做一些准备工作
      • (1)安装 Git for Windows
      • (2)配置 Git 用户信息
      • (3)克隆仓库
      • 第三步:向远端仓库提交代码
      • (1)进入仓库目录
      • (2)提交三板斧
  • ---------------调试器---------------
    • 1. 什么是debug和release?
    • 2. 在Linux上我们要怎么进行调试?
    • 3. 怎么快速简单的使用gdb进行调试?
    • 4. 如何更好的进行调试?
    • 5. 掌握二个进阶调试技巧?
      • watch命令
      • set vat命令
    • 6. 调试的本质是什么?
    • 7. 什么是条件断点?
      • 使用一:直接添加条件断点
      • 使用二:给已存在的断点新增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往期《Linux系统编程》回顾:
/------------ 入门基础 ------------/
【Linux的前世今生】
【Linux的环境搭建】
【Linux基础 理论+命令】(上)
【Linux基础 理论+命令】(下)
【权限管理】
/------------ 开发工具 ------------/
【软件包管理器 + 代码编辑器】
【编译器 + 自动化构建器】

前言:

hi~ 小伙伴们大家好呀!(ノ≧∀≦)ノ
之前鼠鼠带大家学了 【软件包管理器 + 代码编辑器】、【编译器 + 自动化构建器】,本来以为大家都已经写出优雅代码,让程序在云服务器上稳稳跑起来了呢~٩(ˊᗜˋ*)و

结果居然有小可爱说,写的时候踩了 bug,程序到现在还没成功运行?┻━┻︵ ╰(‵□′)╯︵ ┻━┻
嘤嘤嘤 (╥﹏╥),别慌别慌,鼠鼠这就带着 “救星工具” 来帮你! (。•̀ᴗ-)✧

今天咱们要学的核心内容就是 【版本控制器 + 调试器】( ̄︶ ̄)↗

  • 版本控制器:能帮你追踪代码修改、回溯历史版本,不怕改崩代码找不回原样
  • 调试器:则是找 bug 的 “火眼金睛”,能一步步排查问题、定位错误根源

有了这俩 “神器”,搞定 bug、稳妥管理代码都不是事儿,赶紧一起解锁新技能吧~(っ´▽`)っ♡

---------------版本控制器---------------

1. git的前世今生?

git:是一个 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Distributed Version Control System,简称 DVCS),由 Linux 内核创始人 Linus Torvalds 于 2005 年开发,最初目的是解决 Linux 内核开发中 “多人协作代码版本追踪历史回溯” 的需求。

  • 它就像一个 “代码的时光机 + 协作管家”:
    • 既能,记录代码的每一次修改(谁改的、什么时候改的、改了什么)
    • 也能,让多个人同时开发同一项目时,高效合并代码、避免冲突,还能随时回滚到之前的稳定版本

前世:BitKeeper 的使用与授权风波

  • 在 git 诞生之前,Linux 内核项目在 1991 年至 2002 年期间,主要通过补丁和存档文件的形式来传递软件的更改内容,这种方式协作复杂、合并耗时,且对大规模并行分支支持不足
  • 2002 年,BitKeeper 的开发商 BitMover 出于对开源社区的友好,免费授权给 Linux 社区使用,Linux 内核项目开始采用 BitMover 公司开发的商业专有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BitKeeper,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Linux 内核开发的需求
  • 然而这种和谐关系在 2005 年被打破,原因是当时开发 Samba 的 Andrew Tridgell 对 BitKeeper 进行了反向工程(试图开发一个开源替代品),这被 BitMover 公司视为违反许可协议的行为
  • 于是BitMover 收回了对 Linux 社区的免费使用权,这使得 Linux 开发社区不得不寻找新的版本控制系统替代方案

今生:Git 的诞生与发展

  • 横空出世:2005 年,Linus Torvalds 为了解决 Linux 内核开发的版本控制问题,决定亲自开发一个新的版本控制系统。
    • 他设定了速度快设计简单支持非线性开发完全分布式以及能高效处理大型项目等目标
    • 并在短短 10 天内用 C 语言编写了 git 的初始版本,2005 年 4 月 7 日,Linus Torvalds 提交了 Git 的首个版本
  • 发展完善:git 诞生后,Linus Torvalds 和其他贡献者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引入了许多新特性和优化。
    • 如支持 HTTP 协议的 “smart” 传输、轻量级工作流、更强大的分支操作等
    • 随着时间的推移,Git 逐渐从一个小众工具发展成为全球最流行的版本控制系统之一
  • 生态拓展:后续 GitHub、GitLab 等代码托管平台的兴起,进一步推动了 git 的普及和应用,它们提供了图形化界面和丰富的协作功能,让 git 更加易用。
    • 如今Git 已成为开源项目、商业项目以及个人项目等各种规模项目中不可或缺的版本控制工具,并且与 Jenkins、CircleCI、GitHub Actions 等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工具无缝衔接,深刻改变了软件开发的方式和全球开源社区的生态

2. 什么是git?

小故事:游戏存档

一个生动的比喻:打游戏存档

想象你在玩一个很难的角色扮演游戏(RPG):

  • 没有存档(没有git):你只能一路玩到底。

    • 如果中途打错了、加错了技能点或者不小心删了重要道具,你可能就得从头再来,痛苦万分
  • 有存档(使用git):你会在挑战大Boss前、到达新地图后、升级加点时都手动存一个档

    • 如果挑战失败或者不满意,你可以读档回到之前的状态,换一种策略再试,完全不用担心玩坏

在这个比喻里:

  • 你的代码项目 == 这个游戏
  • git commit(提交命令) == 手动存档的操作
  • git仓库 == 你的存档文件夹,里面存放着所有存档点
  • 切换分支或回退 == 读档,回到某个存档点的状态

3. git能解决什么问题?

git 解决的三大核心问题:

  • 备份与恢复

    • 问题:“天啊!我昨天改的代码今天发现改错了,怎么都回不去了!”
    • 解决:git 记录每一次的修改。你可以轻松地把代码恢复到昨天、甚至上一个小时的状态

  • 协作与同步

    • 问题:“我和同事都在改同一个文件,改完发现互相覆盖了,代码全乱套了!”
    • 解决:git 可以自动合并你们两人的修改。如果修改了同一处地方产生冲突,它会明确告诉你冲突位置,让你们协商解决,绝不会悄无声息地覆盖

  • 追踪与问责
    • 问题:“这行代码是谁写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写?什么时候引入的这个Bug?”
    • 解决:git 的每一次“存档”都会记录是谁、在什么时间、为什么(提交信息)做了这个修改。你可以清晰地追溯每一行代码的来历

总结:

不管是个人开发还是团队协作,git 都能解决很多实际痛点:

  • 个人开发
    • 不用担心 “改崩代码后回不去”—— 随时能回滚到上一个稳定版本
    • 也能通过分支尝试新功能,失败了直接删除分支,不影响主代码
  • 团队协作
    • 多个人同时改同一文件时,git 能智能合并代码(只冲突真正不一样的部分),避免 “互相覆盖代码” 的灾难
    • 还能清晰看到每个人的修改记录,方便定位问题
  • 行业标准:现在几乎所有互联网公司、开源项目(如 GitHub、GitLab 上的项目)都用 git 做版本控制,掌握 git 是开发者的基础技能
功能没有 git 的世界有 git 的世界
备份手动复制文件夹,混乱且容易丢自动记录每次更改,随时回退
协作文件传来传去,合并靠人工自动合并,冲突清晰标识
历史靠注释和记忆完整记录,责任清晰
试验不敢轻易尝试,怕改不回来开分支随意试验,失败即删

所以git 是现代软件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工具,它让个人开发和团队协作变得高效、安全、有条不紊。无论是程序员、作家(虽然没那么常用),还是任何需要管理文本文件历史的人,都能从 git 中受益。

4. git的核心特点有哪些?

git 的核心特点:

  • 分布式:这是 git 最革命性的特点。
    • 每个参与项目的人电脑里都有一个完整的版本库,包含了全部的历史记录。这就像不是只有一台游戏机有存档,而是每个玩家自己手里都有一份完整的存档合集
    • 好处就是你可以在没网的时候(在飞机上、地铁里)继续工作、提交代码,服务器的硬盘坏了也没关系,随便从任何一个开发者的电脑上就能恢复整个项目历史

  • 分支管理:git 的分支功能极其强大和高效。
    • 你可以把分支想象成【平行宇宙】,你想尝试一个激进的新功能,又怕把现在稳定的代码搞乱,怎么办?
      • 你可以轻松地创建一个新的平行宇宙(分支),在这个宇宙里随便折腾。实验成功了,就把两个宇宙合并(merge) 起来
      • 实验失败了,直接删掉这个分支就行了,完全不影响主宇宙(主分支)的稳定

5. 如何在GitHub/Gitee创建项目并使用git提交代码?

-------GitHub + Xshell-------

第一步:创建远端Github仓库

点击进入GitHub官网GitHu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步:配置 SSH 密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生成 SSH 密钥对

需要按照以下步骤生成 SSH 密钥,并将公钥添加到 GitHub 账号中:

步骤 1:生成 SSH 密钥对

  • 在本地终端执行以下命令(替换成你自己的 GitHub 绑定邮箱):

    ssh-keygen -t rsa -b 4096 -C "你的GitHub邮箱@example.com"
    
  • 执行后会有一系列提示,一路按回车即可(默认将密钥保存在 ~/.ssh/ 目录下,文件名为 id_rsa(私钥)和 id_rsa.pub(公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将公钥添加到 GitHub 账号

步骤 2:将公钥添加到 GitHub 账号

  1. 查看公钥内容:执行 cat ~/.ssh/id_rsa.pub,会输出一长串以 ssh-rsa 开头的文本,复制这段文本
  2. 登录 GitHub 账号,点击右上角头像 → 选择 Settings(设置)
  3. 在左侧菜单中,进入 SSH and GPG keys → 点击 New SSH key
  4. Title:给这个密钥起一个名字(比如:“我的 Ubuntu 机器”),方便识别
  5. Key:粘贴你刚才复制的公钥内容
  6. 点击 Add SSH key 完成添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并不是点击完“Add SSH Key”按钮,就是已经将公钥添加到 GitHub 账号上了,还需要输入密码进行“Confirm access”确认访问。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测试 SSH 连接

步骤 3:测试 SSH 连接

执行以下命令,测试能否正常连接到 GitHub:

ssh -T git@github.com
  • 如果看到类似 Hi sanqiuDev! You've successfully authenticated, but GitHub does not provide shell access. 的提示,说明 SSH 连接配置成功

(4)克隆仓库

步骤 4:克隆仓库

现在执行克隆命令:

git clone 你的githum仓库的ssh链接

第三步:向远端仓库提交代码

(1)第一板斧:git add

git add(添加文件到暂存区)

  • 先把要管理的代码文件放到之前 克隆/创建 的仓库目录里

git add 文件名   # 添加单个文件,例如 git add code.c
git add .       # 添加当前目录下所有 新增/修改 的文件

这个命令的作用是告诉 Git:“这些文件我要纳入版本管理啦”,把文件从工作区添加到暂存区(临时存储改动的地方),方便后续提交。

(2)第二板斧:git commit

git commit(提交到本地仓库)

  • 确认暂存区的文件没问题后,执行提交命令

git commit -m "这里写提交说明"  # 例如 git commit -m "修复登录功能的bug"

这一步会把暂存区的所有改动正式提交到本地仓库,形成一个版本记录。

双引号里的文字要简洁清晰地描述这次改了什么(比如:新增功能、修复 bug 等),方便以后回溯历史时快速理解。

(3)第三板斧:git push

git push(推送到远程仓库)

  • 本地提交后,想让代码同步到 GitHub 等远程服务器上

git push  # 推送到默认的远程仓库和分支# 首次推送可能需要指定分支,例如:git push -u origin main

执行后,本地仓库的提交记录会被上传到远程仓库,这样团队成员或其他设备就能获取到你的最新代码了。


总结:这三个命令是 Git 日常操作的核心流程,先标记要管理的文件,再保存到本地仓库,最后同步到远程服务器,确保代码安全和协作顺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Gitee + PowerShell-------

第一步:创建远端Gitee仓库

点击进入Gitee官网Gitee - 基于 Git 的代码托管和研发协作平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步:做一些准备工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安装 Git for Windows

如果你的 Windows 系统还没有安装 Git,需要先下载并安装 Git for Windows

安装过程中保持默认设置即可,安装完成后,确保 Git 已经添加到系统环境变量中。

(2)配置 Git 用户信息

打开 Windows PowerShell,执行以下命令配置你的 Git 用户名邮箱

git config --global user.name "你的用户名"
git config --global user.email "你的邮箱@example.com"
  • 请将 "你的用户名""你的邮箱@example.com" 替换为你在 Gitee 上注册的用户名和邮箱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克隆仓库

在 PowerShell 中,使用 git clone 命令克隆 Gitee 上的仓库。

git clone 仓库的HTTPS链接
  • 这会在当前目录下创建一个名为 linux-study 的文件夹,并将仓库内容下载到该文件夹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步:向远端仓库提交代码

(1)进入仓库目录

使用 cd 命令进入克隆好的仓库目录:

cd linux-study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提交三板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调试器---------------

1. 什么是debug和release?

在软件开发中,Debug(调试)Release(发布) 是两种常见的构建模式,它们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在编译选项代码优化可执行文件特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1. Debug(调试模式)

核心目的用于开发和调试阶段,方便开发者查找、修复代码中的错误。(如:逻辑错误、崩溃、内存泄漏等)

关键特点

  • 包含调试信息编译时会将大量调试相关的信息(如:变量名、函数名、代码行号与可执行指令的对应关系等)嵌入到生成的可执行文件或目标文件中

    • 这样,调试器(如:GDB、Visual Studio 调试器)能精准定位代码执行到哪一行、变量当前的值等,助力调试
  • 关闭或极少优化编译器会关闭大部分代码优化(如:循环展开、变量重命名、死代码消除等)

    • 因为优化可能会改变代码的执行流程(比如:调整代码顺序、合并变量),导致调试时的代码执行逻辑与开发者编写的原始逻辑不一致,增加调试难度
  • 可执行文件较大:由于包含调试信息且缺乏优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体积通常较大

  • 运行速度较慢:没有经过编译优化,程序运行时的效率较低


2. Release(发布模式)

核心目的用于最终发布给用户的版本,确保程序在用户环境中高效、稳定运行。

关键特点

  • 无调试信息编译时不会嵌入调试信息,可执行文件更简洁
  • 开启全量优化编译器会进行各种代码优化,比如:
    • 代码优化:合并重复代码、消除不会执行的死代码
    • 性能优化:对循环进行展开以减少循环 overhead、对变量进行寄存器级别的优化以加快访问速度、对函数调用进行内联(Inline)以减少函数调用的开销等
  • 可执行文件较小:由于移除了调试信息且经过优化,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体积更小
  • 运行速度快:经过编译优化后,程序运行效率更高,能更好地利用系统资源

总结对比:

维度Debug 模式Release 模式
用途开发、调试阶段发布给用户的最终版本
调试信息包含完整调试信息无调试信息
代码优化关闭或极少优化开启全量优化
可执行文件大小较大较小
运行速度较慢较快

简单来说Debug 是 “方便开发者找问题” 的版本,Release 是 “让用户高效使用” 的版本。

2. 在Linux上我们要怎么进行调试?

在 Linux 系统中,使用 gcc 或 g++ 编译程序时,默认采用的是类似 Release 的模式 —— 生成的可执行文件经过一定优化,且不包含调试信息。

  • 而程序要进行调试(例如:使用 gdb 调试工具),必须以 Debug 模式编译
  • 因为 Debug 模式会保留调试信息(如:变量名、代码行号映射等),这是调试工具能准确定位问题的基础

因此:Linux 下用默认方式编译的程序无法直接调试。

疑问:那我们要怎么切换到 Debug 模式呢?


若要切换到 Debug 模式,只需在编译时添加 -g 选项即可,例如:

# 以 Debug 模式编译单个源文件
gcc main.c -o program -g# 以 Debug 模式编译多个源文件
gcc main.c process.c -o program -g
  • 添加 -g 选项后,编译器会在生成的可执行文件中嵌入调试信息,此时就能用 gdb 等工具进行调试了(如:gdb ./program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eadelf -S code1/code2 | grep -i debug:用于查看可执行文件 code1/code2 中与调试(debug)相关的段(section)信息,帮助判断程序是否包含调试符号(即是否以支持调试的方式编译)


命令拆解

  • readelf -S code1/code2:执行后会列出 code1/code2 所有段的详细信息

    • readelf:是 Linux 下的工具,用于查看 ELF 格式文件(可执行文件、库文件等)的信息

    • -S:选项表示查看文件的 段(Section) 信息(段是 ELF 文件中承载不同类型数据的单元,比如:代码段、数据段、调试信息段等)

  • | grep -i debug

    • |:是管道符,将前一个命令(readelf -S processbar)的输出传递给后一个命令(grep

    • grep:用于在文本中筛选匹配的内容

    • -i:选项表示忽略大小写debug 是要匹配的关键词(筛选与调试相关的段)


实际效果

  • 如果程序是以 Debug 模式编译(比如:用 gcc -g 编译,包含调试符号),执行该命令会输出包含 debug 的段信息(例如:.debug_info.debug_line 等调试相关段)
  • 如果程序是以 Release 模式编译(默认编译,无 -g 选项,无调试符号),执行该命令可能没有输出,或只有极少与调试无关的零星匹配(说明程序几乎不含调试信息)

简单来说:这条命令是用来快速验证可执行文件是否包含调试符号的 “探针”~

3. 怎么快速简单的使用gdb进行调试?

1. 快速认识使用 gdb

  • 开始调试:要开始使用 gdb 调试程序,可通过命令 gdb 可执行文件(比如:gdb bin)启动 gdb 并加载待调试的可执行文件

  • 结束调试:当调试完成后,输入 quit 命令即可退出 gdb 调试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掌握基础调试命令

  • 源代码查看
  • 断点管理
  • 程序运行控制

另外,在 gdb 不退出的情况下,多次设置断点,断点编号会依次递增,方便管理多个断点。

命令作用样例
list/l显示源代码,从上次位置开始,每次列出 10 行list/l 10
list/l 函数名列出指定函数的源代码list/l main
list/l 文件名:行号列出指定文件的源代码list/l mycmd.c:1
命令作用样例
break/b [文件名:]行号在指定行号设置断点break 10
break test.c:10
break/b 函数名在函数开头设置断点break main
info break/b查看当前所有断点的信息info break
命令作用样例
r/run从程序开始连续执行run
continue/c从当前位置开始连续执行程序continue
n/next单步执行,不进入函数内部,逐过程(类似 F10)next
s/step单步执行,进入函数内部,逐语句(类似 F11)step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如何更好的进行调试?

我们可以借助 cgdb 来改善 gdb 的使用体验,cgdb能让代码和调试信息同时展示,为 gdb 提供更友好的界面,方便调试时查看代码:

  • CentOS 系统上,使用 sudo yum install -y cgdb 来安装 cgdb
  • Ubuntu 系统上,使用 sudo apt install -y cgdb 安装 cgdb

温馨提示:使用gdb/cgdb进行调试时候,指定调试的可执行程序一定要是使用-g 编译生成的,不然的话,无法显示要调试的代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简单的了解一下cgdb的分屏切换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学会简单的使用cgdb的分屏界面切换后,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怎么在cgdb中进行调试啦。

这里先说明一下,我们使用的调试代码是:

// mycmd.c
#include <stdio.h>int flag = 0;  //故意错误int Sum(int s, int e)
{int result = 0;for (int i = s; i <= e; i++){result += i;}//return result;return result * flag; //故意错误
}int main()
{int start = 1;int end = 100;printf("I will begin\n");int n = Sum(start, end);printf("running done, result is: [%d-%d]=%d\n", start, end, n);return 0;
}
命令作用样例
p 变量打印指定变量的值p x
finish执行到当前函数返回然后停止finish
backtrace/bt查看当前执行栈的各级函数调用及参数backtrace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 gdb 中使用 info break(或 info breakpoints)命令查看断点信息时,输出的每一列都有其特定含义,下面来逐一解释:

Num(断点编号):这一列显示的是断点的编号,是 gdb 为每个断点分配的唯一标识。

  • 示例中显示为 1,说明当前只有一个断点,编号为 1
  • 通过这个编号,我们可以对特定的断点进行操作
    • 比如删除(delete 断点编号)、禁用(disable 断点编号)或启用(enable 断点编号)等

Type(断点类型):表示断点的类型,示例中是 breakpoint,即普通的软件断点。

  • gdb 还支持其他类型的断点,不过在日常调试中,breakpoint 是最常用的,用于在指定的代码位置暂停程序执行

Disp(断点处置方式):说明当断点被命中后,该断点的状态变化。

  • 示例中是 keep,意味着断点被命中后,仍然会保留,下次程序执行到该位置时,还会在此处暂停
  • 还有其他处置方式,比如:delete(断点被命中后自动删除,仅生效一次)等

Enb(断点启用状态):显示断点是否处于启用状态。

  • 示例中是 yyes 的缩写),表示该断点是启用的,程序执行到此处会暂停
  • 如果是 nno 的缩写),则表示断点被禁用,不会产生暂停效果

Address(断点地址):显示断点所在的内存地址。

  • 示例中是类似 0x000000000001c3 这样的十六进制地址,它对应着程序代码在内存中的具体位置,帮助我们从底层了解断点的位置

What(断点相关信息):这一列包含了断点的具体位置等详细信息。

  • 示例中显示 in main at mycmd.c:29,意思是这个断点设置在 mycmd.c 文件中 main 函数里的第 29 行,明确了断点在代码层面的位置,方便我们快速定位到对应的代码处

通过 info break 命令输出的这些信息,我们可以全面了解当前所有断点的状态位置等情况,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使用断点进行调试工作。

命令作用样例
delete/d break删除所有断点delete break
delete/d n删除序号为 n 的断点delete 1
命令作用样例
disable break禁用所有断点disable break
disable n禁用序号为 n 的断点disable 1
enable break启用所有断点enable break
enable n启用序号为 n 的断点enable 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疑问:我们知道使用VS进行调试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功能就是:“监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使用cgdb进行监视呢?

命令作用样例
display 变量名跟踪显示指定变量的值(每次停止时)display x
info/i locals查看当前栈帧的局部变量值info locals
undisplay 编号取消对指定编号的变量的跟踪显示undisplay 1
until 行号执行到指定行号until 20
命令作用样例
print/p 表达式打印表达式的值print start+en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掌握二个进阶调试技巧?

watch命令

watch 命令变量与表达式监控

watch 命令的核心作用是:在程序执行过程中,持续监视一个表达式(比如:变量、算术表达式等)的值

  • 当被监视的表达式在程序运行期间发生变化时,gdb 会立即暂停程序的执行
  • 并向开发者发出通知,方便及时排查因值变化引发的问题

使用场景

  • 若有某个变量理论上不应被修改,但你怀疑它的意外修改导致了程序异常,就可以用 watch 命令监视它
  • 一旦该变量的值发生改变,gdb 会立刻提醒你,帮助定位 “非法修改” 的源头

注意事项

  • watch 不仅能监视单个变量,还能监视更复杂的表达式(如:a + bptr->value 等),只要表达式的值发生变化,就会触发暂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set vat命令

set var修改变量以定位问题

set var 命令的作用是:在调试过程中,手动修改程序中变量的值

  • 通过主动改变变量的状态,我们可以模拟不同的执行场景,进而确定问题的原因(比如:验证 “变量取某一值时是否会触发异常”)

使用场景

  • 假设程序中有一个标志位变量 flag,我们怀疑代码逻辑在 flag 为某一特定值时会出错
  • 此时可以用 set var flag = 1(假设目标值为 1)修改标志位,然后继续执行程序,观察是否会出现预期的问题,以此来验证问题是否由该变量的取值导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调试的本质是什么?

调试的本质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 定位问题:这是调试的首要步骤,需要借助各类调试命令来找出程序中存在的错误或异常所在的位置
  2. 查看代码上下文:在定位到问题相关区域后,查看该区域前后的代码逻辑,以更好地理解问题产生的场景和条件
  3. 解决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修复程序错误

断点在调试中有着重要作用它的本质是对代码进行块级别的划分,能够以代码块为单位,帮助我们快速定位到可能存在问题的代码区域。

此外,还有一些调试命令也很实用:

  • finish 命令:可以用于确认问题是否出在当前正在执行的函数内部
  • until 命令:能够实现局部区域代码的快速执行,方便我们跳过一些无需逐行调试的代码段

7. 什么是条件断点?

使用一:直接添加条件断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使用二:给已存在的断点新增条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http://www.dtcms.com/a/568640.html

相关文章:

  • C++ :C宏函数的升级:内联函数inline
  • 青海网站建设费用织梦后台怎么建设网站
  • [特殊字符] Gudu SQL Omni 在数据治理体系中的落地实践指南
  • arm寄存器虚拟化分析
  • Linux网络传输层TCP协议
  • 做企业网站备案收费吗怎么修改网站标题
  • 机器视觉---Intel RealSense SDK 2.0 开发流程
  • 【AI基础篇】Transformer架构深度解析与前沿应用
  • QuickNacos
  • 用Python来学微积分30-微分方程初步
  • Opencv(七) : 图像颜色替换
  • Skywalking运维之路(Skywalking服务搭建)
  • 网站开发及建设赔偿条款中国最牛的十大企业
  • 广州全运会即将开幕,获得文远知行自动驾驶技术支持
  • 在智能制造语境下理解ISA-95、IIoT和UNS
  • 网站建设 服务器 预算报价清单企业展厅设计公司虎
  • 算法学习入门---前缀和(C++)
  • 一键生成系统架构图
  • 2025国产MOM系统全景透视:谁在领跑智能制造新赛道?
  • 系统架构设计师备考第64天——网络构建关键技术
  • 使用ZYNQ芯片和LVGL框架实现用户高刷新UI设计系列教程(第三十五讲)
  • 网站备案个人可以做吗thinkphp cms开源系统
  • 一般电脑网站建设及运营多少钱中国最新军事新闻报道
  • Elasticsearch+Logstash+Filebeat+Kibana部署[7.17.3版本]
  • Elasticsearch单机部署全指南
  • 前端实战开发(三):Vue+Pinia中三大核心问题解决方案!!!
  • 从零开始:开发一个仓颉三方库的完整实战
  • 本机 MongoDB 注册系统服务、启用security认证
  • Nginx代理配置的“双斜杠陷阱“:从IP到域名的完整排查与解决指南
  • 三水容桂网站制作天眼查企业信息查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