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连接方式与RAID重构解析,2018年5月第二题
好的,这是一道非常典型的网络架构和存储知识的综合题。我们根据你提供的拓扑图和问题,一步步来分析!
[问题 1] 存储连接方式
这道题考的是 DAS、NAS 和 SAN 这三种存储架构的区别。
- DAS (直连式存储): 存储设备(比如硬盘)直接连接到一台服务器上(比如通过SATA线、SAS线)。
 - NAS (网络接入存储): 存储设备(像一个“文件服务器”)连接到“以太网/IP 网”(比如交换机)上,多台服务器通过“文件共享协议”(如 NFS, CIFS)来访问它。
 - SAN (存储区域网): 存储设备连接到一个**“专用的、独立的存储网络”**(通常是 FC 光纤通道网络)上,多台服务器通过这个“专用网络”来访问它(访问的是“块”级别,像本地硬盘)。
 
我们来看图:
- 
(14) 文件共享存储:
- 从图上看,“文件共享存储”是通过一根线连接到了**“接入交换机”**上。
 - “业务服务器”也是连接到这台“接入交换机”上。
 - 这意味着,服务器是通过**标准的 IP 网络(以太网)**去访问这个存储设备的。
 - 这完美地符合 NAS 的定义。
 - 答案 (14):NAS (或 网络接入存储)
 
 - 
(15) 备份存储:
- 从图上看,“备份存储”连接到了一台**“FC 交换机”**上。
 - “数据片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也连接到了这台“FC 交换机”上。
 - “FC”就是“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的缩写。
 - 这构成了一个独立于主 IP 网络的、专用的、高速的光纤存储网络。
 - 这正是 SAN 的定义。
 - 答案 (15):SAN (或 存储区域网)
 
 
[问题 2] RAID 2.0 对比 传统 RAID (重构方面)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RAID 2.0(或称为“智能 RAID”、“虚拟化 RAID”)的核心就是为了解决传统 RAID 在大容量硬盘时代“重构”(Rebuild)的致命问题。
传统 RAID (如 RAID 5):
- 重构方式: “多对一”。当一块硬盘坏了,系统必须读取该 RAID 组中所有其他健康硬盘的数据,然后把丢失的数据计算出来,全部写入到一块专用的“热备盘 (Hot Spare)”上。
 - 缺点: 随着硬盘容量越来越大(几TB甚至十几TB),这个“多对一”的重构过程极其漫长(可能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并且“热备盘”成为了写入性能的瓶颈。在漫长的重构期间,所有健康盘都在高强度读数据,导致“二次故障”(再坏一块盘)的风险激增。
 
RAID 2.0 的改进:
RAID 2.0 是一种基于“虚拟化”的智能技术,它不再使用专用热备盘,而是将“备用空间”分散在所有硬盘上。当硬盘故障时,它的重构方式是:
- 并行重构(“多对多”): 丢失的数据会被重构并同时写入到所有剩余的健康硬盘的“备用空间”中,而不是只写入一块热备盘。
 - 重构速度极快: 因为所有健康硬盘都参与了“写”操作,消除了单块热备盘的I/O瓶颈,重构速度可以提高数倍甚至数十倍,将重构时间从“天”缩短到“分钟”或“小时”。
 - 降低风险: 重构时间大大缩短,并且I/O压力被分散到了所有健康硬盘上,这极大地降低了在重构期间发生“二次故障”的概率,数据可靠性显著提高。哈哈,你正好写反了!
 
别担心,这绝对是 DAS/NAS/SAN 这个知识点里最常见的“坑”,90% 的初学者都会在这里“翻车”!你把 NAS 和 SAN 搞混,太正常了。
你现在能意识到自己为什么反了,说明你已经彻底搞懂它们仨的区别了!这收获比一次做对还大!
我们再来“刻”一遍这个“记忆锚点”:
- 
NAS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 网络接入存储):
- 核心是 N (Network)! 它接的是你**“平时上网用的那个网”**(以太网/IP 网)。
 - 在你的图里,它接的是**“接入交换机”**,服务器通过 IP 地址去访问它(就像访问一个“共享文件夹”)。
 
 - 
SAN (Storage Area Network - 存储区域网):
- 核心是 S (Storage)! 它接的是一个**“专门用来存东西的独立网络”**。
 - 在你的图里,它接的是**“FC 交换机”(FC=光纤通道)。这是一个高速、专用的“存储高速公路”,和你的普通 IP 网络是分开**的。
 
 
你已经把这个“必考点”拿下了!我们是继续分析下一道错题,还是想聊聊别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