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keeper监听机制
本文为个人学习笔记整理,仅供交流参考,非专业教学资料,内容请自行甄别。
文章目录
- 一、监听机制
- 1.1、临时监听
- 1.2、永久监听
- 二、使用场景
一、监听机制
Zookeeper的监听机制,允许某个节点状态发生变化时,监听该节点的客户端执行一些业务操作。例如前篇中提到的加锁案例。当某一个客户端create -e /lock加锁成功后,其他的客户端怎么知道该客户端执行完成业务代码,delete /lock解锁了?不能是在while循环中不断地轮询,这里就利用到了监听机制。
Zookeeper的监听对象是事件,支持的监听事件一般有:
- None: 连接建立事件
- NodeCreated: 节点创建
- NodeDeleted: 节点删除
- NodeDataChanged:节点数据变化
- NodeChildrenChanged:子节点列表变化
- DataWatchRemoved:节点监听被移除
- ChildWatchRemoved:子节点监听被移除
1.1、临时监听
watch操作是一次性的,一旦被触发就会移除,再次使用时需要重新注册。使用案例:
A客户端创建一个临时节点作为锁:

B客户端监听该目录:

A客户端执行解锁操作:

B客户端监听到了A客户端的解锁操作(监听到了NodeDeleted事件):

1.2、永久监听
如果想要让监听器在被触发之后,仍然保留,继续监听变更,可以使用永久监听(3.6.0版本以后才支持):
addWatch [-m mode] path

A客户端修改该节点的内容,B客户端监听到

A客户端再次修改内容,B客户端监听到,无需重新设置监听器

二、使用场景
监听机制的使用场景,可以是配置中心动态更新或服务发现与上下线感知
在A客户端中创建配置节点,并且存储配置信息:

然后对/config/db路径进行监听:

B客户端对配置进行修改,A客户端感知到了变更,便可以执行对应的业务操作

服务上下线感知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不同的业务类型,监控的事件不一样,只需要根据不同的事件,执行自己的业务操作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