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架构】案例分析-web应用设计:SSH 和 SSM(Spring + Spring MVC + MyBatis ) 之间的区别,以及使用场景
SSH和SSM是Java Web开发中两个里程碑式的框架组合。
核心区别:SSH vs SSM
| 特性 | SSH | SSM |
|---|---|---|
| 代表组合 | S truts2 + S pring + H ib ernate | S pring + S pring M VC + M yB atis |
| MVC框架 | Struts2: 通过拦截器处理请求,配置复杂,安全性漏洞较多。 | Spring MVC: 通过注解@Controller处理请求,与Spring容器无缝集成,灵活简洁。 |
| 持久层框架 | Hibernate: 全自动ORM,强大但笨重,SQL由框架生成,开发者控制力弱。 | MyBatis: 半自动ORM,轻量灵活,SQL由开发者编写,控制力强,易于优化。 |
| 设计理念 | “重量级”、声明式、自动化。希望开发者尽量不写SQL,由框架管理。 | “轻量级”、可控、透明。将控制权交还给开发者,框架提供集成和便利。 |
| 流行年代 | 2006 - 2015年左右,是传统企业级开发的经典选择。 | 2013年 - 至今,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流选择,并逐步演进为Spring Boot。 |
使用场景
选择 SSH 的场景(现已非常少见):
- 遗留系统维护:主要工作是在维护一个十多年前开发的、基于SSH的老旧系统。
- 高度标准化的传统企业应用:在特定时期,SSH因其标准化的开发模式,在一些大型、稳定、业务逻辑复杂但对极致性能要求不高的传统行业(如某些政府、金融项目)中被广泛使用。
- 团队技术栈历史包袱:开发团队对SSH技术栈非常熟悉,且系统稳定,没有动力和必要进行技术栈重构。
总结:SSH可以看作是上一个时代的经典架构,但现在已基本被淘汰。 Struts2的安全问题和Hibernate在复杂SQL下的性能瓶颈是其没落的主因。
选择 SSM 的场景(当前主流):
- 互联网Web应用:绝大多数需要高性能、高并发的互联网项目,如电商平台、社交网络、SaaS服务等。
- 需要对SQL进行精细化控制的系统:系统涉及大量复杂查询、关联查询、存储过程调用,或需要对SQL进行极致优化以提升数据库性能。
- 使用非标准或复杂设计的数据库:操作的是一个预先存在的、设计复杂且不便修改的数据库Schema。
- 追求开发灵活性和可控性的项目:团队希望既能享受Spring的便利,又能完全掌控SQL的执行。
总结:SSM是当今Java Web开发领域事实上的标准技术栈,因为它更轻量、更灵活、性能更可控,完美契合了互联网开发的需求。
演进与现状
无论是SSH还是SSM,现在都在向 “Spring Boot + Spring Cloud” 的生态演进。
- Spring Boot:极大地简化了SSM的配置,实现了开箱即用,是目前创建新一代SSM应用的首选方式。
- Spring Cloud:基于Spring Boot,提供了构建分布式系统/微服务的一整套工具。
最终结论:
对于新项目,应毫不犹豫地选择基于Spring Boot的SSM架构(即:Spring Boot + Spring MVC + MyBatis)。SSH已成为历史,仅在维护旧系统时需要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