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 F / 应用层
一、网络应用
1. 知识导图
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概念、网络应用模型(C/S和P2P)、DNS、文件传输FTP、万维网WWW和电子邮件等应用程序相关内容。
2. 应用层概述
01:50

定位:作为网络体系结构的最上层,建立在传输层之上,为应用程序通信提供服务。
必要性:不同网络应用的应用进程之间需要不同的通信规则,传输层仅提供端到端通信服务。
协议要素:
报文类型:规定请求报文和响应报文
语法规则:定义报文字段及其描述
语义解释:明确字段信息的含义
传输时机:确定数据何时/如何交付给传输层
主要功能:
文件传输、访问和管理(如FTP)
电子邮件服务(SMTP/POP3)
虚拟终端功能
查询服务和远程作业登录(如网页搜索)
重要协议:FTP、SMTP、POP3、HTTP、DNS
3. 网络应用模型
04:38
1)客户/服务器模型
04:54

基本概念:将网络节点分为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两类角色
服务器特点:
持续服务:24小时不间断提供服务
固定地址:具有永久性访问地址/域名(如www.baidu.com)
被动响应:等待客户请求而非主动联系
客户机特点:
间歇接入:可随时连接/断开网络
动态IP:不限制使用动态IP地址
间接通信:客户机间必须通过服务器中转
典型应用:Web服务、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邮件等
局限性:存在响应和带宽限制,服务器故障会导致服务中断
2)P2P模型
08:20

核心思想:取消中心服务器,每个节点兼具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双重功能
主要特点:
对等性:节点权利义务大体对等
直接通信:任意节点间可直接通讯
动态接入:节点可间歇性接入网络
IP可变:节点可能使用动态IP地址
优势:
可扩展性:节点增加不会导致资源紧张(如BitTorrent)
健壮性:单个节点故障不影响整体(如多人游戏匹配)
典型应用:文件共享、即时通讯、分布式计算等
对比C/S:解决了服务器单点故障问题,但管理复杂度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