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复习(第五版)- 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
定义:
给定一个特定的应用环境,构造优化的数据库逻辑模式和物理结构,并据此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
设计特点: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基础数据。
基本步骤:
1)需求分析
数据字典在该阶段建立,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不断修改、充实、完善的。
2)概念结构设计
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的信息结构。
设计E-R图
合并时需要解决:属性冲突、命名冲突、结构冲突。
3)逻辑结构设计
将设计好的E-R图转为数据库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关系模式)
设计用户子模式(视图)
4)物理结构设计
为给定的逻辑结构模型选取一个最适合应用需求的物理结构的过程。
存取方法:
B+树索引存取方法:在经常查询的属性、经常作为最大值或最小值、经常连接的连接条件中出现。
hash索引存取方法:主要出现在等值连接中及关系的大小动态改变。
聚簇方法:属性中具有相同值的元组存放在连续的物理块中称为聚簇。一个关系只能有一个聚簇。
确定数据的存储位置和存储结构需要考虑时间、空间和维护代价三个方面。
5)数据库实施
数据载入和应用程序的编码。
应用程序的设计应该与数据库设计同时进行。
6)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小批量数据入库做调试,逐步加大量进行;准备做好转储和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