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智能巡检:电力运维的“透视眼”与“超级大脑”
戴上AR眼镜,电力运维人员眼前仿佛开启了一个立体指挥中心,曾经需要翻阅厚厚手册、反复核对的复杂巡检流程,如今以可视化方式清晰地呈现在现实场景中。
在武汉220千伏四美塘变电站,巡检人员戴上AR眼镜,进入一个虚实融合的三维空间:仪表盘、电缆仿佛被赋予了数字生命,变压器温度、电流等参数实时投影在眼前,巡检路线被自动规划成一条“闯关路径”。
这不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当前电力运维人员的日常工作画面。
三种终端:构建立体化巡检体系
当AR智能眼镜与无人机、机器人协同作业,电力巡检模式迎来了革命性变化。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成功构建了“AR智能眼镜巡检+无人机巡检+机器人巡检”三位一体的新型电力巡检体系。
这一体系打破了传统单一巡检模式的局限,形成了覆盖近距检测、空中巡查、固定值守的全场景电力巡检闭环。
在临平勤学开关站,AR智能眼镜( www.teamhelper.cn )负责对一、二次保护设备进行近距离精细化检测;无人机则针对地形复杂、人工巡检难度大的区域,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红外热成像仪高效巡查输电线路。
同时,在变电站等固定场景,高精度机器人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设备状态监测。
这种多技术协同的创新模式,为电网智能化运维注入了全新动能,标志着电力巡检模式正式迈入数字化、智能化新时代。
四大功能:重新定义巡检效能
AR智能巡检不仅仅是一种新技术,更是电力运维模式的全面升级,它通过四大核心功能彻底改变了传统巡检方式。
远程协作让现场人员与后端专家的沟通再无阻碍。通过AR眼镜的第一视角直播与远程标注功能,专家可以实时为现场人员圈点重点区域。
这一创新使平均故障处理时间缩短了60%,从小时级大幅压缩至分钟级。
操作规范化将复杂的巡检流程SOP条目化,工作人员佩戴智能眼镜可在指示下顺序完成操作内容。国网石嘴山供电公司的实践表明,这种标准化作业使合规率提升至99%以上。
三维可视化通过SLAM空间定位与数字孪生技术,将隐藏的设备内部结构以三维模型形式叠加到真实设备上。
在武汉电网的实践中,巡检人员可以看到“变压器绕组、断路器机械联锁”等内部结构的透视化展示。
预测分析集成IoT传感器数据与AI算法,实时分析设备温度、局放、振动等参数。当检测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在视野中标注故障点并提供处置方案,使故障识别准确率达到92%以上。
落地应用:从理想照进现实
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AR智能巡检技术正展现出其强大的实用价值。
变电站智能巡检是AR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之一。
基于HoloLens的变电站巡检系统,采用视觉传感和生物电信号测量传感技术进行图像信息采样分析,实现可视信息精准采集。
系统引入A-KAZE特征提取算法,结合聚类分析和点集验证的算法,提升了在图像辨识、虚实影像叠加、智能纠错判断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高危作业防护是AR智能巡检的另一重要应用场景。
在核电站等特殊环境中,AR眼镜通过地理围栏技术,当人员接近危险区域时自动触发警示。
国网武汉供电公司更进一步,他们与浙江大学声学实验室合作研发了“变电站噪声源全息提取与三维声场重构技术”,通过布置在变电站的声学传感器,构建出立体噪声云图,为精准降噪提供数据支持。
紧急故障处置场景下,AR智能巡检的优势尤为明显。
现场人员佩戴AR眼镜将实时画面传输至专家端,专家通过冻屏标注功能在远程画面上标记故障点,并推送到现场人员。
这种远程专家指导系统大幅缩短了故障处置时间,提高了维修效率。
未来展望:从“被动抢修”到“智能预防”
随着AR智能巡检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力运维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国网杭州供电公司正在加紧开发AR智能眼镜的多场景隐患识别等人工智能功能,未来将具备更强的主动预警能力。
高新兴打造的变电站三维视频巡检系统,融合了数字孪生、AR增强现实、3D可视、AI智能以及IoT物联网感知技术,实现了“全息感知、自动巡视、统一预警、智能联动、精准指挥”的综合功能。
未来的电力运维将不再局限于“事后抢修”,而是逐步转向“智能预防”。
通过AR技术与AI算法的深度融合,电力设备潜在故障将被提前预测,维护方案将更加精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将迎来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