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U中的HSE(高速外部时钟,High-Speed External)
MCU中的HSE(高速外部时钟,High-Speed External)
在MCU(微控制器单元)中,HSE 指的是 高速外部时钟。
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钟源,为整个微控制器系统提供高精度和高频率的时钟基准。
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 High-Speed External:顾名思义,它是一个来自MCU芯片外部的、高速的时钟信号。
- 与它相对的是HSI(High-Speed Internal),即芯片内部的RC振荡器时钟源。
2. 物理形式
HSE时钟源通常由两种方式提供:
- 外部晶体/陶瓷谐振器:这是最常见的形式。在MCU的OSC_IN和OSC_OUT引脚之间连接一个晶体(如8MHz)和两个负载电容。晶体与MCU内部的电路共同构成一个精确的振荡电路。
- 外部有源时钟源:直接从一个外部的有源晶振或时钟发生器向MCU的OSC_IN引脚输入一个已经成型的方波或正弦波时钟信号。
3. 主要特点
- 高精度:通常,外部晶体的精度远高于芯片内部的RC振荡器(HSI)。精度可以达到±10ppm(百万分之十),而HSI的精度通常在±1%左右。这对于需要精确时序的应用至关重要,如USB通信、实时时钟(RTC)、精确计时或工业控制网络(如EtherCAT)。
- 高频率:可以提供较高的基础频率(常见的如4MHz, 8MHz, 12MHz, 25MHz等),通过MCU内部的PLL(锁相环)倍频后,可以产生更高的系统主时钟,以满足高性能应用的需求。
- 稳定性:受温度、电压变化的影响较小,性能比HSI更稳定。
4. 在时钟树中的作用
HSE在MCU的时钟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它通常是整个时钟树的“起点”或“主干”:
- 直接作为系统时钟:可以直接选择HSE作为系统时钟。
- 作为PLL的输入:更常见的用法是,将HSE作为PLL的输入源,PLL将其倍频到一个很高的频率(如将8MHz的HSE倍频到72MHz、168MHz甚至更高),然后将其作为系统主时钟。
- 作为外设时钟:可以为某些对时钟精度要求高的外设提供时钟,例如以太网MAC、USB OTG FS等。
5. 优点与缺点
- 优点:
- 精度高,稳定性好。
- 能提供更高的系统性能。
- 是许多高速通信协议的必备条件。
- 缺点:
- 成本更高:需要额外的晶体/谐振器和两个电容,占用了PCB面积。
- 启动时间:上电后需要一定的起振时间,比HSI慢。
- 可靠性风险:在极端振动或恶劣环境下,晶体可能比芯片内部的RC电路更易出问题。
6. 与HSI的对比
| 特性 | HSE(高速外部时钟) | HSI(高速内部时钟) |
|---|---|---|
| 来源 | 外部晶体/有源晶振 | 芯片内部RC振荡器 |
| 精度 | 高(±10ppm量级) | 低(通常±1%) |
| 频率 | 固定,由外部元件决定 | 固定,出厂校准(如16MHz) |
| 成本 | 高(需要外部元件) | 低(无需外部元件) |
| 启动速度 | 慢 | 快 |
| 功耗 | 略高 | 略低 |
| 主要用途 | 需要高精度和高性能的应用 | 成本敏感、对时钟要求不高的应用;作为备用时钟源 |
总结
简单来说,HSE就像是MCU的一个“外置高精度心脏”。它为整个系统提供了一个稳定、准确、快速的节拍。虽然它增加了成本和设计复杂性,但对于绝大多数需要可靠运行和高性能的嵌入式应用来说,使用HSE是标准且必要的做法。当系统启动后,通常会优先使用HSE并通过PLL倍频来获得最高的运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