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攻击树(从攻击者的视角审视自身系统)
核心定义
攻击树 是一种系统化、结构化的图形化建模方法,用于描述系统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它从一个顶层的、总体的攻击目标(例如“窃取公司核心数据”)开始,然后逐层分解,列出实现该目标所有可能的方法、途径和子步骤,直到最底层的具体攻击动作。
简单来说,攻击树就像一棵倒着生长的树:
树根在顶部:代表攻击者的最终目标。
树枝和树叶在下方:代表实现该目标所需的各种路径和具体手段。
攻击树的核心组成部分
根节点:位于树的顶端,代表攻击者最终要达成的总体攻击目标。
子节点:从父节点(更高级别的目标)派生出来的、用于实现父节点的子目标或具体方法。
逻辑门:连接子节点和父节点,表示子节点之间的关系。最常用的有两种:
“与”门:表示所有子节点都必须成功,父节点才能实现。
“或”门:表示任意一个子节点成功,父节点就能实现。
叶节点:位于树的最底层,代表攻击者可以直接执行的具体攻击动作,不再需要进一步分解。
如何构建一个攻击树?
我们用一个经典的例子——“物理入侵一栋大楼的服务器机房”来说明。
第一步:定义根节点(最终目标)
成功进入服务器机房
第二步:分解第一层子节点(主要攻击途径)
思考进入机房的主要方式,它们之间通常是“或”的关系(任何一种方式都能达成目标):
通过正门进入【或】通过窗户进入【或】通过通风管道进入
第三步:进一步分解子节点
对每个途径进行更细致的分解,考虑实现它们的具体条件和步骤。
对于“通过正门进入”:
获取合法的门禁卡【与】通过门禁系统“获取合法的门禁卡”可以继续分解:
偷窃员工的卡【或】伪造一张门禁卡【或】胁迫员工刷卡
“通过门禁系统”可以继续分解:
尾随授权员工进入【或】破坏门禁锁
对于“通过窗户进入”:
找到未上锁的窗户【或】打破窗户玻璃
对于“通过通风管道进入”:
找到足够大的通风口【与】拆除通风口栅格【与】在不触发警报的情况下爬行通过
一个简化的攻击树图示
[成功进入服务器机房] (根节点)|OR/----------------+-------------------\/ \[通过正门进入] [通过窗户进入] [通过通风管道进入] (第一层子节点)| | |AND OR AND/ \ / \ / | \ [获取门禁卡] [通过门禁] [找到未锁窗] [打破玻璃] [找到大口] [拆栅格] [爬行通过] (叶节点)| | ...OR OR/ | \ / \ [偷卡][伪造][胁迫] [尾随][破坏锁]
攻击树的主要价值与用途
系统化的威胁分析:迫使安全团队全面、有条理地思考所有可能的攻击路径,避免遗漏。
风险评估与优先级排序:可以为叶节点(具体攻击)分配难度、成本、被发现概率等属性,从而量化整体风险,找出最脆弱、最需要防护的环节。
沟通与协作工具:为技术团队、管理层和非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清晰、直观的视觉工具,便于讨论安全威胁和制定对策。
指导安全措施部署:通过分析攻击树,可以明确防御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例如,如果“尾随进入”是一个高风险、易实现的路径,那么就应加强门禁管理政策和使用防尾随门。
渗透测试与红队演练:为安全测试人员提供了一个结构化的“攻击剧本”,指导他们系统性地测试系统的安全性。
攻击树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易于理解。
全面性:有助于发现意想不到的攻击向量。
可扩展性:可以不断添加新的攻击方法。
可量化:支持基于概率和成本的风险分析。
缺点:
可能变得非常庞大和复杂,难以管理。
构建过程耗时,需要深厚的领域知识。
对于动态或协同攻击的描述能力有限。
总结
攻击树是安全工程领域一个强大而基础的工具。它将看似模糊的安全威胁,转变为一个清晰的、逻辑严密的“路线图”。通过绘制攻击树,组织可以从攻击者的视角审视自身系统,从而实现更主动、更有效的安全防护。它是将“知其不可而攻之”的黑客思维,转化为“知其攻而守之”的防御策略的关键桥梁。
